刘杰
【摘要】历史教学的高效必须抓住事与事之间的联系,而小结就是穿起历史课堂种种联系的线,所以一堂精彩的历史教学课尤其应注意课堂小结,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作用甚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结的形式经历了由教師到学生到师生共同完成,小结的内容经历了由知识小结到框架小结到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小结要源于课本,更要超越课本,将某些历史内容延伸到课外学习,拓展到社会现实生活,真正发挥小结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小结 主干知识 德育 有效
“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同理对历史课堂而言,我们既要有导入的引入入胜,也要有小结的画龙点睛,高屋建瓴。历史学习的有效高效必须抓住事与事之间的联系,而小结就是穿起历史课堂种种联系的线,所以一堂精彩的历史教学课尤其应注意课堂小结。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作用甚大:可以复习所学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可以画龙点睛,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可以检查反馈,引导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调整教学行为,及时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承上启下,沟通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正确的形式进行历史课堂小结,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我们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以历史课堂为阵地,在作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探索之后获得了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速奔跑。从最初的采用何种小结形式:通过我们最初的设想和学生的实践,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课题,在实践中前行,经历了由“师为主体”到“生为主体”的转变。我们先是教师自己小结,此种唯一的优点就是清晰和省时间,但它只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的反映,并没有真正反映学生们上课之后的真实情况。所以缺点也是最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完全的属于等吃型的,没有真正的发挥自己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惰性。
吃一堑,长一智,之后我们走出这一胡同,采用了学生小结老师补充的形式,学生开始参与到小结当中来。不久就问题随之而来,叫谁起来总结谁动脑子,剩下的等着瞧热闹。于是我们又转变了方向,让其他学生起来补充,不完善再找,起码大多数同学都参与进来,但还不是全部。最后我们让全体学生写小结,并且找两至三位同学爬黑板,再就是小组讨论,“以兵教兵”,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完美的小结就出炉了。
但就小结结什么才是最主要的,我们的认识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从一开始的小结内容主要就是历史主干知识的回顾,因为考试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主要追求这个“宗”字。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为例,我们是通过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作答来进行小结,把知识以问题串联,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逐一检查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条约的内容、影响等,学生逐一回答。这种对答式小结使学生在答对中既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材的有关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以师生问答方式进行小结,是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不久之后我们就发现,如果没有了给学生与方法上的指导,仅仅是概括本课内容,学生记忆的时间是不能旷日持久的,这个“宗”字,最终没有抓好。
课堂小结的目的,不只是“温故”,还要在此基础上“知新”,升华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要求教师小结时,要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综合,有跨度,有思维,有比较,有重点。于是我们又尝试着就行了改变,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主要就是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形成清晰的线索。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座标体系,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及时作了调整。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而成线。先是回顾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由此引发了太平天国远动;开始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初建政权:永安建制——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全胜标志:北伐、西征——转折点:天京变乱,转向防御——失败标志:天京陷落;进而得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以及其历史作用。
这一课的学习从背景到过程到作用,环环相扣,学生记忆起来有着清晰的脉络,而且经久不忘。但课后我们反思,少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没有得出对农民阶级的认识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留给我们的启示。
在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不够,而事实上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德育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更应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中。所以紧接着我们就在下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先对上一节课反思作以解决,并且在这一节课开始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以紧接着我们讲授的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先找两个同学起来小结后让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本节小结水到渠成:围绕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背景、过程、条约危害或说战争影响形成体系。教师再予以点拨,结合刚学过的第10课《鸦片战争》来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最终有了对侵华战争小结——中国一步步沦为 “双半”社会。为此我们得出什么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弱国无外交;抗争中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最终获得民族独立,走向富强才是必由之路,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我们对小结内容的探讨研究,使我们对小结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小结要源于课本,更要超越课本,将某些历史内容延伸到课外学习,拓展到社会现实生活,有助于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沟通历史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进一步开启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样的小结,使学生觉得历史并不遥远,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就让我们吹响历史课堂的“集结号”,让历史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陈佑清.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
[2]沈迎奋.给历史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