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莹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教育之中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动,尤其是在艺术类教学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引入了CBE教学模式,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升学前教育自身的专业性以及创造力,为学前教育迈向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领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在保持职业特点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理念,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CBE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2
學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进行高效的学前教育而培养出的专项人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职业定位以及专业条件决定了受学前教育培养的学生们在接触音乐教育方面不仅需要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化内容,还需要结合培养模式了解如何训练学前幼儿的音乐素养,从音乐兴趣、对音乐的感知力以及欣赏音乐的水平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细化的培养工作,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CBE教学模式以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CBE教学模式的英文全称是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是以个人能力的培养为主进行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最初是由德国人开始使用的,在进入美国教育界之后受到欢迎而被应用在教学之中,近几年这种教学模式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CBE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根据职业的能力所需来进行学习的规划学习,是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培养相关学生技能以及知识构架的教学体系,一切都是围绕这是继工作展开,促使职业化教育从制订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内容、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这几个方面入手。CBE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强化了职业导向的作用,以便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正式工作开始后可以直接使用的技能以及职业态度。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基础课为主以专业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学习中强调的是教学体系,由于强调整个学习过程的系统性,由此需要大量赘述现实中鲜少应用的知识理论,学生也完全处在被灌输知识的地位,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发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正式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这种教学模式在音乐教育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创立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因此以音乐的创造力、原本性以及实践性作为教学理念的基石,在学前幼儿教育当中由于年龄限制这个阶段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尤其是习惯、性格以及学习方法都会在这个阶段逐步形成,成为幼儿的本性。在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当中主要是知识的管数学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进一步的满足和拓展,尤其是在幼儿期学前教育方面,需要更加专业和人性化的理念进行引导学习[1]。
二、CBE教学视域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适用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符合音乐教学改革方向
在提倡教学改革之前,教育行业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尤其是音乐的学前教育方面,不少家长为了促使幼儿“赢在起跑线”,提早对幼儿进行强制化的音乐训练,但是由于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在音乐教学当中并未形成有效体系,很容易就产生仅有技术却无灵魂的音乐学前教育。这违背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想内容,并未将人本理念发挥出来,也没有关注学前教学专业中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的理念。奥尔夫音乐体系就是以基础性、全面性以及平等性的音乐教育理念为基础,因此在培养专业化人才过程中需要更注重保持原本性教学的理念,提倡音乐与心灵之间的交流,从而在教学课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升音乐教育的品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成的“原本性”所针对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多数来自普通高中,且自己就生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整体音乐素质不高,有部分的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过演奏或者乐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当中的声势训练、体态律动训练、器乐训练等方法,将整体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与音乐素养。
早前行业内的学前教育音乐培养主要倾向就是专业化、技术化、匠人化,这部分教育模式已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少学生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学习音乐相关理论知识时就开始失去对于课程的兴趣,更加无法发挥音乐自身的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但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促使竞技化的学习模式变为更加包容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适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刚刚接触到音乐的学生,提升教学的参与度、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能够促使学生迅速摆脱由于心理障碍而无法好好完成学习内容的尴尬,促使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中解脱出来,真正达到音乐与心灵之间的交流。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途径
(一)促进了学生发展自身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身出发点就是原本性教育,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提倡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讲授乐理知识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在避免被动接受所有的音乐相关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知识内容很好地进行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说在进行节奏训练时,通过节奏接龙等游戏,来提升参与学生自身的音乐即兴理念,提升学生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
乐理课程是整个音乐基础教学的重中之重,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开拓音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提倡学生亲自参与实操活动,即能完成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为乐理教师在未来教学中提供了音乐教学的崭新思路。
(二)提升了音乐教师的综合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体系针对教师自身的音乐专业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需要教授理论、技巧以及鉴赏即可,一般只需要提前制定教案内容就可以直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这就导致教师在成年累月的填鸭式教学当中逐渐失去创造水平,教学掺杂水分且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
而奧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就是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创造精神,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促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职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所以适用于音乐的启蒙性教育领域,主要就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提倡融入教学环境,因此具有相当的参与度以及游戏性。
经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音乐教学理念的深入探索,在音乐相关知识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在鉴赏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评判能力,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音乐教学中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了音乐教育的质量。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优化教学质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指导学生和教师就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努力,这种互动教学方式是一种双向激励的模式,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模式是能够获得同步成长,其中最主要借鉴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原本性、综合性以及创造性三个显著特征。
原本性是优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有着类似于生本教育理念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幼儿相关音乐活动组织模式的效果,将乐理知识、音乐技巧以及乐曲鉴赏高效地从专业化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幼教化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科学性。
综合性主要针对的目标就是学前教育中专业化的音乐教学课程中各项知识的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认为音乐教育不可能是从单一途径中获得,就现代的教育视角而言,舞蹈表演、电视剧、新闻节目、艺术绘画等等都会穿插音乐,这样就能够利用更加广泛的资源促使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提升音乐教学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创造性主要是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新课改的前提下,音乐教育逐步由灌输式转化为体验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采取小组讨论、互动教学、现实演绎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四、结束语
CBE教学视角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方向主要是以原本教育为主,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认知性趣,从而在保证教学方向更加个性化、趣味化的基础上,能够促使学生达到原本性、综合性以及创造性兼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小宁.以《乐理与视唱》课程为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