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莹
摘要:2017年是中韩关系转冷年,以2017年12月韩国总统文在寅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为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文在寅的外交话语充分展示了他主动站在受众立场进行平等交流,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增进相互理解认同,进而让受众接受韩国的外交立场和外交理念,向国际社会展现韩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和领导人形象。话语风格具体表现出高亲近性、“经”“典”性、外交特性。话语策略上巧妙避开两国矛盾,化解排异心理,拉近两国距离,引导受众心理,唤起共体关系,进而实现外交目的和外交意图。话语策略具体使用了认同策略、置换策略、互补策略。
关键词:话语分析;话语策略;话语风格;外交演讲
外交演讲具有显著的政治性、特殊性、沟通性和宣传性,是一国在国际关系中权力和斗争的外在实践之一。通过研究外交演讲,深入分析话语生产者的社会文化语境解构文本,挖掘演讲语篇中呈现出的话语特点,探究领导人的话语风格和话语策略,还原演讲语言使用到国家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语境的现实之中,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我国国家利益,更清晰地预判其多边外交的政策趋势。
1 研究设计
1.1研究样本
研究以2017年12月韩国总统文在寅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在北京大学发表题为“韩中青年紧握手,共创繁荣明天”的演讲为研究样本。语料的转写参照官方网站视频资料进行。
1.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话语分析法。本文将话语分析运用到对韩国领导人访华演讲文本的研究上,分析总结其话语风格和话语策略,探讨和揭示演讲语篇内容中暗涵的话语意义和隐含的话语目的。
2 话语风格
2.1高亲近性
态度明确的表达亲近性较高,模棱两可的措辞拉远了与主题的距离,亲近性较差。如提及引人为傲的北大风景、北大藏书、北大历史、北大名人等,这种赞叹和表扬式的话语,亲近性、持续性、有效性更强。以事例证明是文在寅外交话语的重要特征和风格。文在寅话语态度明确且坚定,没有使用“也许”“可能”“或许”等模糊性较强、态度不明晰的特定词语,而是多见“认为”“非常赞同”“相信”“愿意”等词语拉近关系,展示出主动站在受众立场进行平等交流的同理心,强化亲近性,体现出高亲近性话语风格和对话语权的支配。
2.2“经”“典”性
此次外访,受萨德事件影响,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不利于中韩两国的互动和发展,可以说一跌降至“冰点”,为寻找解决现实处境的办法,塑造亲中形象,消除排他心理,巧妙使用访问国的俗语、谚语、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既能使演讲者和受众跨越国度引发情感共鸣、缩短两国心理距离、增进理解和认同,同时也向国际社会有效展示了韩国国家领导人的睿智形象。如在提到政治思想和政策措施时文在寅引用唐宋八大家的经典韩愈《进学解》的“兼收并蓄”。
2.3外交特性
外交演讲在选词、句式和篇章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的话语范式,如“兼容并包”、“引领中韩两国关系发展”、“中韩两国之间都有着共通的情感基础……”是该体裁话语通常使用的话语表达形式,口语化、平民化等非正式表达很少使用。语篇中“我相信中韩两国一起克服困难,实现共同和平和繁荣,这是两国人民共通的心愿,也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等这一系列话语表達迎合了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理念和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迎合了中国受众的价值观念和心理认知,把中韩关系的重要性以共同利益的名义表达出来。
3 话语策略
3.1认同策略
文在寅说道“韩国有句俗语‘近邻表兄弟,中国和韩国地理相邻,中国开放繁荣时韩国也开放繁荣着,唐朝和新罗王朝,宋朝和高丽王朝,明朝和朝鲜王朝……古往今来,两国的文化和情感也一直共通着。文在寅回顾历史,言辞委婉亲切,进行煽情渲染,引发受众情感需求,从而产生积极、认可的认同感受,这一感受对受众的认知和行为又有促进作用,表现出极其肯定、赞同的观点,唤起受众对两者的认同。
3.2置换策略
外交演讲遵循一定的话语方式,以保证话语建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文在寅通过非政治性的话语置换即政治外交问题社会化、民族化的话语策略巧妙地避开矛盾,化解排异心理。文在寅对于两国关系的负面评价不直接阐述和表明观点,而是将关注点集中在历史上学者间的学习、交流上,并且表述对象不涉及政府官员和政治体制,表述方式不涉及任何敏感话题,表述话语不带有任何观点和批判色彩,巧妙避开各种潜在暗示。
3.3互补策略
“以无化有”,使受众能产生和演讲者对等的感受,文在寅讲述韩国和中国结下深厚革命友情的故事。乍听让人费解,但演讲中文在寅补全了其文化背景,即“抗日运动”,搭起了“尹奉吉”、“郑律成路”和“金山”三者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故事历史背景,认同演讲者的思想和立场。“以有成无”则是在不影响受众领会文本交际意图的前提下,将文本中没有提及或是较为复杂的背景原因进行替换或是直接省略。隐去了当时严重影响中韩关系的萨德事件,但其目的显而易见,暗含了部署萨德的原因以及部署萨德后的中韩愿景。以有成无,表明自身立场,引导受众心理,实现真正目的。
4 结论
综上发现,韩领导人文在寅的话语风格受当前韩国所处的国际关系环境及内外不同文化历史环境的影响,呈现出高亲近性、“经”“典”性、外交特性。话语策略的使用丰富了话语内涵,加强了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利于受众对这类话语做出反应,塑造观点或表明立场,以此建立联系,减少误解与偏见,从而帮助本国政府政策和外交战略的传播与实施。
参考文献
[1]詹绍霞,“一带一路”外宣报道的话语风格与身份建构[J].新闻战线,2018(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