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斯 刘冰
【摘 要】目的:探讨对儿外科肛肠疾病,进行清潔洗肠治疗期间予以患儿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儿外科肛肠疾病患儿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均予以患儿清洁洗肠,期间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患儿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清洁洗肠期间腹痛腹胀、肛周水肿与灌肠液外溢的发生率分别为4.62%、6.15%、6.15%,对照组分别为20.00%、23.08%、21.54%,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外科肛肠疾病,清洁洗肠期间予以患儿循证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显著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外科肛肠疾病;清洁洗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248-01
儿童因机体免疫力较差及机体脏器娇弱,这使得儿童群体也同一发生肛肠疾病。对小儿肛肠疾病,在发病后患儿常出现便秘、便血等症状,这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1]。对儿外科肛肠疾病特别是先天性巨结肠主要是采取清洁灌肠的方法,通过该治疗方式可清除患儿肠道宿便及减轻肠管扩张,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而在治疗的过程,患儿常存在不配合的情况,因此临床治疗期间还强调做好患儿的护理干预工作。本次研究探讨了对儿外科肛肠疾病清洁洗肠者,实施循证护理对患者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30例儿外科肛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的患儿均经钡餐检查确诊,患儿出现腹胀、排便延迟、肠鸣音等[2]。(2)患儿均无洗肠禁忌。(3)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疾病及肠道感染者。(2)哭闹不配合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研究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1~8岁,平均(4.2±0.6)岁。对照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2~8岁,平均(4.4±0.6)岁。两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患儿清洁洗肠,具体是护理人员在家属辅助下取患儿左侧卧位,置灌肠液面于肛门上40~60cm,用石蜡油润滑橡胶导尿管,将导尿管缓慢插入肛门内7~10cm,灌洗液温度控制在36~41℃,灌洗量在100~150ml,灌洗至患儿有明显便意及排出清水样粪便为宜。在洗肠期间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环境护理等。
研究组则予以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问题分析。清洁洗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灌肠液外溢、灌肠插管次数多、灌肠效果不理想等。(2)循证支持。借助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此外结合自身经验及患儿家属经验,得出循证护理依据为:小儿肛肠疾病清洁洗肠效果同患儿灌肠体位、肛管型号、管道插入深度等因素决定。(3)循证护理实施。①材料的选择:根据患儿年龄、发病因素选择大小合适的橡胶导尿管,橡胶导尿管头端圆滑,管头端近侧有多个侧孔,柔韧性好,不易发生堵管。②体位护理:取患儿左侧卧位时,结直肠位于同一平面,不存在压力差。采取膝胸位的时候直肠在上、结肠在下,两者存在一定的压力差。顺应结肠生理可在灌肠的时候将体位调整到“膝胸位—平卧位—右侧卧位”的模式,在病情允许条件下,将屈膝左侧卧位变为头低臀高位,臀部靠近床沿,液体石蜡油滑润肛门做肛门指检,润滑肛管后,根据肛门大小选择适合的肛管插入,当灌肠液匀速下降是调整患儿为膝胸位—平卧位—右侧卧位,每一体位均持续10s左右,当全部液体关注完毕撤出肛管让患儿自左向右顺时针变换体位。且在体位转变的时候按摩患儿腹部,便于灌洗液到达结肠深部,避免灌洗液外溢。③肛管护理:在插入前用石蜡油润滑洗肠管,减少对肠壁粘膜的损伤。依据钡灌肠造影片来确定插入的深度、拔出会引起肛管皮肤与肠腔黏膜损伤,为此在肛管插入前就可以使用石蜡油对肛管进行润滑,利用食指轻柔将肛管插入肛内,在拔出肛管前可朝内部注入20~30ml的液体石蜡,避免肛管插入引起损伤。④灌肠液控制。洗肠前完善对患儿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灌注灌肠液时控制灌肠液温度接近患儿直肠温度,这样主要是延长灌肠液在肠腔内部的保留时间,避免对肠腔造成刺激。控制灌肠次数,灌肠后保留肛管以免频繁损伤肛管引起肛周水肿、肠黏膜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清洁洗肠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儿清洁洗肠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研究组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科肛肠疾病对患儿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于这一疾病提倡及时的诊断及治疗,以保证患儿的健康。在具体对儿科肛肠疾病的治疗上,主要是采取清洁洗肠的方式,采取这一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然而由于小儿年龄小及依从性差,所以在患儿治疗期间还强调做好患儿的护理干预工作[3]。循证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过程对相应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以此为护理依据进行干预。对小儿清洁洗肠的患儿,予以循证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在循证指导下通过予以患儿合理灌肠体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管道及科学合理的灌洗液温度,确保洗肠的顺利实施,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在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研究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充分提示循证护理干预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儿科肛肠疾病,临床中行清洁洗肠治疗的过程,予以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及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达到满意的洗肠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柯, 郑璨, 曹哲,等. 循证护理在小儿巨结肠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 39(02):67-69.
[2] 林秋玲. 循证护理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18, 000(006):P.90-90.
[3] 李桃兰. 循证护理在预防肛肠手术后排尿障碍中应用的意义研究[J]. 名医, 2019, 69(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