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昕
摘 要:新媒体时代话语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应对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
面对不断更新的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经出现较大改变,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与策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新途径,实现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新媒体影响的分析
(一)影響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传播内容复杂,信息表达普遍表现出碎片化、情绪化,造成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类凌乱消息。这都意味着当前话语体系的复杂化,整个社会舆论纷杂。
新媒体直接挑战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单项、正面灌输的思政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发生,打破原有师生对话机制,学生可以从多途径接受信息,对信息解读及及时教师提出新要求。这就需要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立德树人探索创新话语权,全面宣扬正能量。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学习,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技巧,熟练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并跟上技术发展,提高网络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舆论宣传规律,避免在新媒体环境下“失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思维限制,熟练运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有效传播主流价值观。同时,要发挥自身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日常工作学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并以此为路径进行革新。
二、新媒体语境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创新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观念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法律受到很大局限,而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可以肆意凭借自己的言论自由发表一些夸张的、不符合实际的虚假内容,对网络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为了塑造文明网络环境,依靠个人道德约束和对法律的宣传引导受教育者个人产生内在道德约束力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而道德自律是个人内在的一种做人处事的标准,是根据自身教养和对道德认知而逐渐养成的一种内在自我约束力,它不是法律或他人监督可代替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校园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构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网络世界,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切实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从网络渠道入手,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借助互联网还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内容进行创新。比如,可以围绕学生生活开展主题演讲、以摄影展的形式向广大学生传达周围真实故事、利用手机、相机等记录身边瞬间的真实与美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弘扬高校文化,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中。
(二)新媒体的多样性创新教育方式
首先,发挥新媒体可视化优势。我们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借助视频的信息承载与表达教育内容,这样会有良好的画面感,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势,构建个性化的内容传播,提升受教育者的用户体验。合理运用场景技术,丰富教育媒介形式并创新教学传播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场景教学优势,了解学生活动内容,借助场景教学,立体化展现传播内容,增加画面感。
其次,创新思想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新媒体背景下存在多种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增加,传播渠道持续增加,给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融合各种媒体形态,丰富思想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融合与创新这些学习端口,形成一体化的资源传播渠道,做到“多种终端,一键同发”。
(三)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信息技术素养
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多借助社交媒介,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借助网络媒介进行资料下载、输入、传输等。
因此,高校思政教师一定要树立媒体思维,掌握一定跨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网络媒体的参与和应用意识。跨界应用意识是网络媒体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随着融合的深入,整个边界融合度越来越高,实现行业之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对于该现象,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将自身教学能力、知识、手段等与网络媒体结合、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多方取材,多渠道传播,达成协同引导和教学的目的。
总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起历史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满足学生主体思想需求,拉近师生之间关系,大幅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分析与路径优化[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2):13-17+23.
[2]赵凯.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3]张少鑫.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