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体系的构建

2020-10-09 10:36龚群英杨晓东孙秀丽莫凤玲
新一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高职院校

龚群英 杨晓东 孙秀丽 莫凤玲

摘 要: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笔者从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活动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总结本校资助育人活动经验,努力解决和回答好资助育人活动体系这一生动的实践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体系构建

近年来,各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资助育人工作,不断丰富资助工作内涵。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奖、助、贷、勤、免、补”的资助体系,解决困难学生入学难及生活难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困的目的。然而,各高校涌现出的学生感恩意识薄弱,诚信意识淡化、责任意识欠缺等问题,让我们明白大学生不仅需要物资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提升,必须要将助困和育人有力的结合起来。丰富多彩的、时效性强的育人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丰富资助工作体系,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形成“解困—育人—成才”的良性循环。

一、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资助育人体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他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关乎学生教育、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扶贫攻坚的政策,各高职院校通过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建立“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打造“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助困网络,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水平,同时更好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二)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增强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资助工作不仅要通过物质上的帮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更要改进方式、丰富内容,通过开展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演讲比赛、学生讲坛、故事分享等育人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提升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教育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三)强化育人情感关怀,提升资助育人时效

目前,各高职院校以国家资助政策为基础,资助机构的设置、配套政策的出台已经不断完善,但是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上、精神帮扶上还存在明显的短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资助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受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宿感,从而不断提升资助育人时效。

二、高职院校在开展资助育人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助活动宣传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校资助工作一直强调育人功能,各个高职院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等资助活动。但是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知晓度并不高,参与度相对较低。一是宣传手段单一,很多活动开展都是从资助中心、团委等行政部门下发通知到各个院系,各院系各自为政,自行宣传开展活动,没有较好的发动学生宣传、也没有很好的利用新媒体宣传手段开展宣传。二是宣传对象单一,各个学校的资助育人活动单纯针对受资助的困难学生开展,范围较窄,忽视了一些非贫困生或者因病、因突发事件致贫学生对活动的知晓和参与。

(二)资助活动较为单一,育人实效得不到保障

各高职院校每年都在开展各类育人活动,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形成品牌化和体系化。总的来说,一是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很多高校例行常规,每年都会举办诸如感恩主题的演讲比赛,按期还贷的诚信教育,健康教育的心理讲座等等。资助育人活动较为传统,缺乏创意,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过一次就不想再次参与,缺乏新鲜感。其二,活动开展形式较为单一,线下的讲座、班会、演讲、辩论等活动形式,早已被学生熟知,很难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各高校应当结合新媒体,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利用朋辈教育,丰富资助育人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眼球,以此实现资助育人的实效。

(三)资助活动开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常态化

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都是分阶段性的。如9-11月,资助工作的重心是在扶贫解困上,根据学生家庭困难程度進行物质资助,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和基本生活需求;而4-6月,会开展一些常规化的资助育人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然而育人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当将育人活动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连续性的不间断的开展,形成常态机制。通过加大活动开展力度,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构建“精准、科学、高效、协同”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体系

(一)以精准为基础,树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的新理念

首先,应树立实事求是的资助育人活动新理念。在困难生认定环节,必须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的方法,精准调查每一个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精准识别、精准扶持提供详细客观的档案资料准备。同时,深入开展“精准资助,走访结对”资助育人活动。对享受资助情况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可以通过电话走访、微信、“致家长一封信”、实地家访等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地实地考察。做到“多听一听”、“多看一看”、“多走一走”,深入调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家庭受灾情况,或突发意外事件等,对所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复核,为进一步做好精准认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应树立学生主动参与资助活动的新理念。大学生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主体之一,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高校资助工作中来,促进困难学生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向“主动寻求”,在保障其在资助工作上的话语权的同时,有效提高他们对资助政策的认同感。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提高待遇,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意识,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二)以“科学”为主线,促进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的双结合

学生资助是帮助有学龄子女贫困家庭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重要手段。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是针对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开出的治本良方。随着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范围不断扩展,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现已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经济问题,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學”的目标。

因此,高校资助育人活动应该通过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既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资助活动中,可以开展学习小组帮扶、班导师帮扶、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同时鼓励并帮助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自立、自强教育,从“输血型”为主向“造血型”帮扶工作发展。

(三)以“高效”为重点,创新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的宣传形式和载体

当前,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向这些平台聚集。学生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信息传播的垂直深度,就是要直达学生。本着这样的初衷,高职院校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宣传方式,针对相关活动主题精心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以及宣传板等途径开展精准资助宣传教育活动,并且由学校宣传部门通过开设专栏、专刊、专题等多种形式,依托资助活动,对国家资助政策进行全方位、大力度、多视角的宣传报道,在全校营造浓厚精准资助宣传教育氛围。与此同时,高校应将诚信教育、感恩励志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贯穿精准资助宣传教育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推动活动宣传的落实。

首先,把握资助宣传定位,唱响新时代主旋律。新时代对资助宣传工作提出了唱响主旋律的基本要求,而当前的主旋律就是“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来,推动学生资助活动迈上新台阶”。

其次,把握关键打造热点,扩大资助宣传广度。把握关键节点,快速响应,适时打造热点,拓展宣传渠道,选择大面积受众,让宣传工作的影响力、覆盖面产生倍增效应。

最后,健全资助宣传机制,掌握新常态主动权。建立新常态思维,构建大资助格局,整体策划、上下联动、内外发声,推进媒体宣传、学校宣传和个体宣传。

(四)以“协同”为导向,加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的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应该需要根据变化的需求不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必须建立负责高校学生育人资助活动的专业机构,由其全面负责本校各种学生资助育人活动的统筹工作,负责指导二级学院的学生资助育人活动。其次,应加强专职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应建立起一支以专职资助工作人员为主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为辅助的资助工作队伍,同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从而使其在思想上树立精准化资助育人的新理念。最后,应重视发展兼职资助工作队伍。高校应积极建设一支以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的兼职资助工作队伍,依靠他们实时掌握受助学生本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变化情况,从而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客观的信息资料支持,从而真正确保资助育人活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卢 琳,赵 群.紧跟形势 突出特色 探索校园资助宣传新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66-67.

[2]曾雅静,李黛君.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J].教育管理,2019(6):115-116.

[3]黄 帅,孙 颖,宋开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研究调查报告[J].智库时代,2019(13):126-128.

[4]傅 丽,马 骏,高 菁,刘 静,翟兴旺.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4):63-66.

[5]徐君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67-70.

[6]王 虹.基于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7-79.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