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油井维护性作业频次研究

2020-10-09 11:07晋涛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晋涛

【摘  要】随着油田投入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降低油井维护性作业频次是现阶段油田生产管理中的重点。要认清在油田日常管理中的不足,分析导致油井维护性作业的因素,是降低油井维护性作业频次的关键。在油井日常维护过程中,要加强维护作业队伍管理,降低维护作业对油井的二次伤害。

【关键词】油井维护;作业频次;影响因素

引言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地层结构、维护性工作、日常管理、生产活动四方面对油井作业维修频次的影响,将油井开发单位和具体作业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规范建设生产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油田平稳生产。

1.王东作业区维护性作业现状

作业区管理采油井608口,目前开井557口,2019年油井维护作业351井次,维护性作业频次高达0.63次/(口·年),导致维护作业的因素有腐蚀、脏物、结蜡、结垢、偏磨、出砂等,腐蚀和结垢是导致油井维护作业的主要因素,分别占维护作业的18.8%和结垢。

2.维护性作业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区油井维护作业原因统计,对导致油井维护作业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油井腐蚀影响。根据水质分析,高含水油井井筒中含 CL- 、游离 CO2、S 2- 等腐蚀性介质,它们对井内油管、光杆及井下附件腐蚀性较强,长期处于腐蚀坏境中,易造成油管腐蚀穿孔漏失、光杆腐蚀断裂及泵漏失。

(2)油井偏磨影响。井斜、抽油杆、油管变形是引起偏磨的根本原因。①油管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偏磨。A所辖油井基本为定向井,套管存在一定的斜度。井筒本身存在的不规则变形曲线,使油管随弯就弯而变形;B采油生产过程中,受抽油机往复载荷和液柱的压力变化产生的油管变形;C维护作业时,野蛮起吊,人为造成的单根油管变形,使局部发生弯曲变形。②抽油杆产生的变形。抽油杆属于采油系统柔性最强的杆柱,它是极易变形的配套部件,在生产过程中杆柱的变形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A受到油管变形而出现的被动变形;B杆柱往复运动中,受到拉压载荷的变化会引起杆柱系统产生随机或不规则的变形;C杆柱与井口装置对中偏差较大,致使杆柱偏离油管中心而靠向油管内表面出现局部磨损。

(3)油井出砂。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增长,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由于长期注水极大的破坏储层骨架,造成油井出砂,此外,油井措施及新井投产都会产生出砂现象。因出砂导致泵漏失以及卡泵。

(4)油井结垢。随着开发时间延长,高含水井、套损井增多,座封井井筒日常管理困难,结垢现象增多。油井井筒结垢易造成凡尔失效、眼管堵塞、活塞被卡、抽油杆卡等情况,导致维护作业的发生。

(5)油井结蜡。油井结蜡会使井筒出油通道内径逐渐减小,泵效降低,影响油井产量。此外,油井结蜡会增加油流阻力,使得抽油机负荷增加,严重的甚至将井筒通道堵死,造成卡泵,导致油井停井。

(6)井筒脏。随着老区块开采时间长,历年措施、小修等油井作业导致油泥、泥浆等脏物进入泵筒,从而造成油井固定凡尔漏失。

3.降低油井维护作业频次的下步措施

通过对我区维护性作业原因分析,我们认为需要通过制定更合理的维护策略,采取更科学的维护方法来提高维护有效性,从而降低油井维护频次。

3.1油井防腐

(1)配套防腐抽油桿。新井投产时对油井采出液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若存在腐蚀性介质,投产时采用防腐抽油杆。老井检泵时,对于腐蚀油井,更换为防腐抽油杆。(2)油井维护时发现腐蚀情况,制定加药计划,井口定期添加缓蚀剂。(3) 多样化治理油井腐蚀。探索实验固体缓蚀棒、油管阴极保护器等防腐工艺,使用陶瓷凡尔球代替常规凡尔球。

3.2油井防偏磨

(1)优化扶正防磨位置。结合井斜数据预断偏磨位置,井筒井斜大于3°/25m处完井方案要求下扶正器。(2)加强日常管理。一是设计明确下入位置;二是要求修井队按顺序依次摆放油杆并拍照片存档,组配后入井,施工总结中如实记录扶正器位置;三是技术员对照施工总结及下次检泵情况反查扶正器入井情况。

3.3抽油杆防断脱

(1)针对定向井占的比例高、井眼规迹复杂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扶正防磨原则基础上,对下步防断采取扶正防磨完善+杆柱组合优化治理方式。(2)随检泵更换超期服役疲劳抽油杆。(3)通过对低产低效井优化抽汲参数,既可以提高油井泵效,也可以减少管杆的无效磨损,从而降低因管杆超负荷磨损带来的维护性作业。

3.4油井防砂

(1)制定合理的开采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②加强出砂油井的管理,开、关井操作要求平稳,防止因生产压差的突然增大而引起油层大量出砂。(2)采取合理的防砂工艺方法。①通过随检泵冲砂洗井净化井筒。②随检泵下入防砂泵、离心式多功能防砂器进行防砂治理。

3.5油井防垢

(1)随检泵配备防垢筒。通过配套防垢筒,降低油井结垢速率。(2)投加阻垢剂。根据油井结垢情况,注水系统投加阻垢剂,通过改变阻垢剂投加量,探索合理投加量。

3.6油井防蜡

建立油井清防蜡蜡档案,详细记录每口井的结蜡周期、热洗日期和方式,详细掌握油井结蜡数据。根据结蜡周期,合理制定加药及热洗制度,延长油井结蜡周期。

3.7提高维护施工效果

维护施工效果是影响油井维护频次的重要因素。维护作业施工队伍只有提高维护施工效果,才能有效的降低油井维护作业频次。

(1)有效解决井筒故障,避免二次作业。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地层结构发生变化,地层出砂、油井结垢、油井腐蚀等因素逐渐增多,检泵过程中核实造成油井维护的确切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隐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应对政策,防止油井维护后二次作业。 (2)加强过程监督,提高施工质量。在油井维护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影响油井维护作业频次。维护施工效果是影响油井维护频次的重要因数。只有提高维护施工效果,才能有效降低油井维护作业频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监督人员对作业程序严格监督。控制油管杆、泵的运输、安置、卸载程序,减少对设备的损坏;维护过程中使用油管小滑车减少磨损;增加扶正块减少偏磨;管柱下入前刺洗干净,减少因脏物、结蜡、结垢修井频次,延长检泵周期。(3)严格执行作业交接手续。在油井正常开井之后才能交接,维护作业后三个月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油井一律不予交接。严格监管数据,对每一个数据进行反复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8加强井筒生产管理

在降低油井作业频次方面,以高频作业井治理为重点,强化基础管理,完善资料台账,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井筒管理,有效降低维护作业井次。

(1)成立井筒治理小组,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治理计划,对于厂每月下达治理任务,严格执行。(2)强化基础建设。通过做精做细资料录取、故障判识、日常管理、方案优化、环节控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油井检泵管理水平,杜绝误检泵、做到少检泵、确保检好泵。(3)推行预警管理。以生产单元为核心、作业区为重点,推行“预防为主”的井筒预警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和分析油井工况,预测趋势,从易到难采取防治措施,实现井筒多维护、少修井。(4)每季度对井筒治理进行一次小结,总结前期井筒治理开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效果(如杆断、泵效等指标和去年同期对比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安排下步重点工作。

4.结束语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认识到防腐工作的重要性,优化油井工作制度,保持油井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油管杆的磨损。降低油井维护作业频次工作中,要注意化学药品使用,避免出现油井二次破坏和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要确定油井正常工作状态,通过对油井原始资料的掌握和现状的分析确定解决措施,最终降低油井维护作业频次。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