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教学的研究

2020-10-09 11:07李龙斌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研究

【摘  要】当今社会正在高速的发展,各类通讯工具也在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的方便了很多,日常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那么,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教学又有哪些发展和变化呢!本文从信息化教学入手,探究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对其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发展和创新,来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和教育部门的推动下,信息化教学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认真对待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研究;信息技术

1.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首先,农村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对信息化教学从思想上不容易接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其次,农村老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思想不太了解,还有,农村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操作没有掌握。

(2)教育界专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还是课外的认识不一致。美国的一些专家认为信息化教学主要应该放在课前或课后,而我国的部分教育专家认为信息化教学应该主要放在课堂上,教育界关于信息化教学应该主要放在课外还是课内的认识不一致给基层教师带来一定程度的思想困惑。

(3)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网络的应用。学生的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特点,这些对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冲击,具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占比达约47%,学生喜欢小组讨论的占比约26%,学生喜欢一对一的辅导学习方式占比约18%,学生喜欢自学的占比约8%,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教学在农村学校的支持率很低,家长和教师对信息化教學的反对都比较高。

2.问题分析

2.1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思想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作性的人,是培养创造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模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而在现行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式教学。如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所需要的时间会更多,而课堂教学没有足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模式的教学,而且这些模式更容易受教师水平高低的影响,受课堂环境的影响也不小,探究式教学仅仅浮于表面、重于形式、表演式的探究。所以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支持度不高。

2.2重视硬件的建设和投入、轻视软件和教学过程培训的投入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硬件设施资金投入相当大,学校的硬件资源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而对软件资源的重视度相对不足,如一些实用的教学软件和一些教学资源的共享相对不足,农村小学的大部分教师对于新媒体的教学环境不够熟悉,新的教学技术没有掌握,这些导致老师们对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3认识问题

有些教师受一些技术开发商的影响,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有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害怕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对大数据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态度消极。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生接触网络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没有认识到科学的使用网络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学生搜集教学资源的效率,是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有,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还是课外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3.措施建议

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对当前大数据下的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提供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建议以“微课”为主要的形式去实现现代化教学,从而推动信息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教学资源,主要组成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有教学课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内容练习及小结测试等,他们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微课”的教学环境。

(2)“微课”的主要特点: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一般时长为10分钟左右;教学内容比较少,“微课”的核心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重点讲解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知识的详细讲解;资源容量比较小,一般来说“微课”视频所占的存储空间比较小,有利于教师制作和后续播放;反馈及时,老师提前给学生呈现微课,学生就可以及时的在社交平台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3)教师应当事先制作好“微课”,通过一些社交平台发送给学生家长,学生可以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终端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可以把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把记录下来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前的小测验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再通过分析整理把学生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把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解答给学生。

4.加快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教育部在2012年3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四部分详细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发展前景和具体指导。信息化教育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缺少的动力与支撑。

4.1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学习,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4.2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对学生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手段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3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是教师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教师应用能力的必经之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4.4终生学习是提高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信息化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如果不学习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那么就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认清现实,勇于挑战自己,坚定的树立信心,不断学习新的东西,用新知识和新技能来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老师,我深深的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普及,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信息化教育是一把钥匙,是开启教育变革大门的必然选择,只有把信息化与教育科学的融合,才能让现代教育永葆生机。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梁剑光,2006年

[2]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张文波,2014年

[3]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石峰,2006年

作者简介:李龙斌(1989.1-),男,汉族,甘肃漳县人,二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