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

2020-10-09 10:52王圣王康
青年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娱乐性大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王圣 王康

摘 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已经调整为既注重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发展,又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社会适应性以及培养健康向上、持之以恒参与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游戏化教育模式,有助于高校体育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运动难度,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游戏化教学的特点、作用以及在大学体育中的运用,希望可以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大学体育;娱乐性;综合性;针对性

一、引言

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日常性教学,依然延续着直接引入教学大纲中的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模式,这导致教学难度增大、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失去了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让体育课回归“自由式”“放羊式”,又会导致体育课与学生日常运动的分离。游戏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认同感,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体会体育的快乐,进而多角度地完成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娱乐性

游戏化教学就是改变体育教学原有的说教模式,适当降低相关技能门槛,不给学生预设目标,通过充分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活动身体、发散思维、团结协作。学生的主观参与性大幅提高,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体育的基本规律,进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综合性

游戏化教学就是把体育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单一项目范围内的游戏化教学设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降低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必须把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综合不同体育技能的共同特性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例如,在球类运动的游戏化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只在篮球范围内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而是应该在综合考虑其他球类及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寻找教学灵感,制订游戏化教学模块。

(三)针对性

大学体育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大学体育每节课都有新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而且整个课程内容联系十分紧密,这就决定了游戏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因此,游戏教学设计要根据课程新内容展开,使游戏化教学始终符合体育大纲要求,让新内容能在游戏化教学中得到体现。

三、游戏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锻炼积极性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缺乏参与大学体育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在于其缺乏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在他们眼中,体育课只是其他课程的一种调节,并没有学习体育技能的意识,甚至有学生直接把劳动和体育画等号,这种错误认识让很多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和体会运动的快乐。同时,体育教师直接引入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模式,也消耗了学生对体育的喜爱。游戏化教学是先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再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逐步掌握运动技能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二)承上启下,过渡性好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是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也要遵循相关规律。一方面,初期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教师设定的教学难度不能过大,可以在游戏化教学中多加入一些反应类的游戏模块;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一定的难度动作也是体育大纲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难度系数大的技能知识时,可以将其合理拆分,然后融入游戏编排中,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运动认知,也可以利用游戏中相同性质的动作辅助练习,以使游戏本身和难度系数大的技能动作有效连接,形成一个相对平稳的练习曲线,这样就能很好地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练习规律,有效避免因体育运动难度跨度大而挫伤学生自信心的情况。

(三)身体素质与大脑思维结合性强、平衡性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能练习方法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综合性需求也大幅增加。相较于简单的素质练习,大脑和身体同时得到锻炼的体育运动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在平时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身体运动。游戏化教学需要学生在运动的同时,快速发挥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是对体育掌握运动技能教学的一种补充式、完善式教学。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相应增加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教学部分,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能练习也能让学生从被动感受转变为主动体会相关技术动作,进而在技能动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平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游戏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的运用

泛化阶段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初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身摸索,只能对该技能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对其中的概念与规律并不十分理解,具体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多,动作不连贯及节奏紊乱等现象。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把要学习和掌握的动作技能进行拆分,利用动作的相似性和连贯性,把原有的或一些相同类型的动作融入游戏活动编排,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简化动作练习流程,降低练习难度;还要努力发掘和研究运动技能的实际意义,并将其特点始终贯彻于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对运动技能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让身体运动和运动技能的轨迹产生共振,进而为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打下牢固基础。

(二)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的运用

分化阶段指学生通过对所学动作反复实践,运动技能逐渐改进和完善,具体体现为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逐渐消除,能够比较顺利和连贯地完成技术动作,但其此时的动作定形不够稳定,遇到较强的刺激,错误动作还是可能会出现。这个阶段,游戏化教学的运用主要是以增加游戏强度和难度为准,通过不断改变游戏规则,达到让学生反复实践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游戏化教学中运用运动难度难易不断变化的方式,反复刺激机体反应,以完成动作定形。同时,教师要提前预设其他条件,不给学生预留过多的准备时间,直接安排学生进入相关游戏,然后从中观察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三)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固化阶段的运用

固化阶段是指学生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已经巩固,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即不必有意识地控制就能做出动作。所以,这一阶段的游戏化教学应着重强调竞技性和目的性,游戏的难度和强度也要与体育大纲要求的难、强度一致。教师可以在相应动作技能的比赛中寻找游戏化教学的切入点,在保证动作技能竞技性和比赛性基本特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修改比赛规则,增加限制性规则,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比赛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发挥能力。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内容也应系统化和实际化,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效过度,并把學生总体的运动时间和类型串联在一起,进而达到以体育课培养学生兴趣、运动技能,带动学生课余自我练习的目的,同时为学生动作技能进入自动化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且能增加课堂内外学生运动锻炼的联系性。同时,游戏化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其思维与运动同时进行的运动模式也符合现阶段体育运动的发展特征,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马超.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27):13-14.

[2]符家庆.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5):116-117.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娱乐性大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