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 黄艳凤 于子钧
摘 要:学分制教学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科学机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本文分析了目前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重修;导师制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教高〔2018〕2号)。《意见》提出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通过学分制改革,有利于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服务模式,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的办学水平。
一、高校学分制改革下存在的问题
(一)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力度不够
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涉及面广,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没有统一的学分认定体系,即使同一所高校内也缺乏统一的学分认定机制,部分高校还存在把学分当“工分”看待,例如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听一次报告或参加集体活动等都可以取得学分;学校内部认定程序上也没有规范的操作,对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成绩考核标准等实质性内涵的审定没有严格把关等[1]。
(二)重修教学管理
重修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重修课程的时间与学生其他课程时间相冲突,学生只能 “二选一”,因此会出现缺勤现象,这些重修同学本身学习成绩就差,又不能按时听课,最终也可能会无法通过重修考试。另一方面,部分同学因重修而产生心理自卑感[2],因此也会时常发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是逃课。
(三)学业导师制度不完善
设立导师的目的是在学生选课时给予有效的专业指导,明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实现未来的就业目标。但部分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缺乏有效的教师激励制度,无论是职称评审还是评优奖励,教师都更重视科研成果。许多教师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上,因此不愿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只愿意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 [3]。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导师与学生接触较少,不能指导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课程,导致学生盲目选课、“从众”选课、或是只因该课程容易获得学分而选择修读。这些都不利于对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造成学习质量有所下降。
(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学分制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高校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提升缓慢,不具备一专多能或不断开发课程的能力,授课模式不适应学分制。
二、高校完全学分制的对策
(一)完善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
要充分认识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组织制定全面、规范、可操作的学分认定和转换实施办法或细则,保证学分认定和转换通道畅通。
(二)做好重修过程的引导工作
由学业导师及辅导员对重修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使学生们在重修过程中克服压力,端正态度,认真听课,全程跟踪学生重修的过程,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们顺利通过重修考试。
(三)落实学业导师制
因材施教,教学相辅相成,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学业导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听课方式和学习进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高校教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当中。
(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实施学分制的关键人员,学校要强化教师的专业培训,对外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4]。
总之,学分制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保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学分制改革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不断优化建设、改进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真正实行学分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家玲,持续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教育教学论坛[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2-14.
[2]杨秀冬,学分制下的高校重修问题探析 —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为例,新西部,2019,12,(36),61-62.
[3]黄嘉琪.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制度障碍及其改进路径——以广东某高校的学分制试点改革实践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178-179.
[4]殷旭红,张丽芳,郭生春,本科高校学分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