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颖 刘超 王世文 周爱红 李治广
摘要: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包括入职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等,开展教师专业综合技能竞赛,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项目,通过这些措施的建立,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提供师资保障。
关键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以及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国内本科院校纷纷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性特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等,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而高校传统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差距。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1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有创新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线生产技能、适应当前社会产业发展变革的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紧缺人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社会所摒弃。因此在高等学校中培养人才的思路应向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转移。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素质:
(1)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能够将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
(2)能够在生产一线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改进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3)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能够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能够推动社会各行业的高速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专业机构,高校必须担当起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2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已是工程类学科教育的大国,但距离工科教育强国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难于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和学历相符的工作,而要面临失业的窘境,即便是在很多重点的工科院校也存在同类问题。从市场需求上看,很多中国企业对工程专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有很大需求的,但难于招聘到合格的人才。供需失衡现象反映出大学培养体系存在方向问题。
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只注重科研项目等级、成果数量、获奖、专著、SCI论文等,这导致教师的精力大多投入到科研,忽视了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也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轻视创新能力等等。师资建设存在问题,大学人才培养自然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务必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3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要培养出一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做保障。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理论教学和科研能力,更要具备工程实践和知识创新的能力。这种“双师型”的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的在于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该项计划也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铺平了道路。以此为导向,师资队伍的建设策略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河北地质大学秉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积极主动与行业需求对接,坚定不移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3.1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当前人才的核心要求是培养重实践,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但青年教师大多從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普遍缺乏工程经验和企业工作背景,无法承担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采取教师培养、培训与提升。以立项的形式,培育一批应用型的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型教学团队以及创新创业型教学团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工程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校企联合、产教融合是必经之路,学校负责联系两到三家相关企业,采用“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学校扩充锻炼平台,提高教师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师培训培养模式,培养出既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工程能力的教师人才。规范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模式转变。同时改革考核评价标准,引导师资发展方向。将教学实践质量、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纳入到考核指标,作为职称评聘等的重要依据,引导专业教师逐步形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观念。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办法、学生竞赛管理办法、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等,针对课程涉及到的实验实训项目指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法,形成管理规范,在教学实践的运行中严格执行。根据培养创新性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对教师重点开展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实习基地,安排相关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加教师在企业实践经历,鼓励和要求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考试,获得相应的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国家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等,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融合。
3.2推行教师专业综合技能竞赛
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导向,开展专业综合技能竞赛,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竞赛管理制度,大赛的内容应围绕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市场紧缺的专业,比赛项目突出创新和应用性。技能竞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竞赛的题目应超出书本上理论教学要求的范围和难度,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注重细节考察,倒逼专业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与此同时,提供顺畅的专业提升渠道,比如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参加短期的培训等,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实践,提升专业水平。
第二,通过竞赛的形式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竞赛的题目涉及面广,往往在完成和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需要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多门课程知识相互融合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这样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自觉联系相关学科知识、摒弃陈旧过时内容、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及新的工艺等。教学方式上也从传统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3.3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等都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强,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加之学校管理模式不完善,使得这种培养方式没有很好的发挥预想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管理上不够完善,细节操作上缺乏制度约束;
第二,专业方面缺乏指导,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参加活动的经验不足,组织管理的工作往往由辅导员担任,学生组队后在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缺乏来自专业技术领域的指导,学生团队独立完成项目过程的难度较大。
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克服上述问题,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参与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专业教师的参与从开题阶段就能够很好的把握选题的方向,在项目的内容、实施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增强项目开展和顺利结项的可行性,避免由于选题过大、过空,或者方法不当等出现的项目难以开展等问题。
在教师参与过程中,也能够从项目具体的实施步骤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学生通过项目的推进,获得了动手实操的机会,并且能够培养学生遇到实发问题时,灵活应变的能力。比如观测的结果和理论计算的不一致,或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有偏差,学生从不会在课堂上碰到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同时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想法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3.4完善教研奖励制度
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单纯依靠教师个人努力是不充分的,还需要从学校层面完善配套的教改、教研奖励制度,激励教师进行适应当前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根据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及产教融合能力制定评价标准及激励标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工程经典案例、学生动手实操等内容。
第二,根据教师发展侧重方向,分别制定评价和激励措施,扩展教学类、教改类教师的晋升通道,激励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
奖励只是手段,目的是激发高校教师针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手段的转变,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一支强大的创新实践教学队伍。
4结语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应适应这种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導向,逐步完善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机制,开展教师专业综合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类的项目,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总体的教学能力。只有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苦练内容,才能提升高校整体水平,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打下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2019-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19GJJG294);2018年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J26);2019年河北省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项目《高等土力学》(KCJSX2019090);《高等工程地质学》课程案例库建设(KCJSZ2018090)。
作者简介:袁颖(1976.8—),男,汉,江西省景德镇市,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从事环境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勘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孔文静.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108-109.
[2]武伟,魏晓,徐克奇.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3(13):1-2.
[3]杨妍,李立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05):76-78.
[4]焦红超,赵森浩,阎崇钧.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
[5]刘豫东.技能大赛在职业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09(33):108.
[6]罗海英.高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的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为例[J].才智,2017(24):42-42.
[7]李锋亮,李曼丽.对工程师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调查数据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37-43.
[8]李翠芬,苏瑞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3(01):67-70.
[9]许彩霞,路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6,12(06):46-49.
[10] 李向前,陈运辉.一般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教师队伍建设[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02):44-46.
[11] 张海龙,王占礼.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65-68.
[12] 杜文辽,李安生,王良文等.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218-221.
[13] 吴青青,陈涛.“卓越计划”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