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2020-10-09 11:12童圆
北方文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崔莺莺西厢记人物形象

童圆

摘 要:经历多次演变,《西厢记》人物性格和主题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比较了不同作品中崔莺莺形象的发展变化,并从时代环境与家庭背景以及爱情发展等方面来把握崔莺莺这一典型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关键词:《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

《西厢记》的故事最初源于元稹的《莺莺传》,但在流传及演变的过程中,张生与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有着不同的结局,从《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大团圆,再到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和追求爱情自由的主题,故事的价值内核在不断调整变化。总的来说,《西厢记》的起始、发展及定型的过程,是创作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崔莺莺人物形象逐渐立体化的塑造过程。

一、崔莺莺形象的基本设定

(一)没落的贵族女子

在《莺莺传》中元稹将莺莺设定为没落贵族女子,《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则将莺莺设定为前朝相国家小姐,从中可以看出其身份尽管有所变化,但社会阶层等级、生活成长环境都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身为贵族女子自小接受着相应的文化和礼仪教育,遵循着社会上流阶层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对于门第声誉的重视,使得莺莺受到封建礼制的束缚要大于普通人家的女子,而家族辉煌的过去也必然选择门当户对,两者共同构成莺莺渴望自由却又不敢大胆追求,内心矛盾、行动犹疑的外部条件。

(二)灵秀多才的丽人

无论是《莺莺传》中使得张生惊艳的“颜色艳异,光辉动人”,还是《西厢记诸宫调》中“眉弯远山不翠,眼横秋水无光。体若凝酥,腰如弱柳”,抑或是《西厢记》中“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均将美貌作为人物形象的基本属性。此外,崔莺莺还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尤为突出的是诗词与琴艺。《莺莺传》中便明确设定为“甚工刀札,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善鼓琴”等,其后在《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中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延伸。

二、崔莺莺形象的性格设定

(一)知书守礼的青春少女

作为大家闺秀,她们天然肩负着维护家族名誉的责任,所谓“闺门有法”“家道肃然”,莺莺所承受的社会约束力要远大于一般女子,不仅要遵守社会通行的礼仪,还要符合上流社会内部的行为规范,《莺莺传》中便出现托称有疾而不愿向有救命之恩的张生言谢的一幕。而另一方面,莺莺始终是青春少女,无论是《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中的17岁,还是《西厢记》中的19岁,都是青春浪漫、情思滋长的年华。即便顺服于封建礼教的规范,在正常生理发展规律和常年诗文陶冶熏陶下的她们,对爱情终究还是有着憧憬和渴望。莺莺在爱情面前的“假意儿”便饱含着心理上的抗争,细致描绘了处于青春期却深受传统束缚的青春女子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1]。

(二)独立的自我意识

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的年龄被作者悄然增加两岁,这一细微调整为塑造人物性格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西厢记》中莺莺心理便更为成熟,容易萌发对爱情的渴望,也更能坚守爱情,进而将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愿望付诸行动。从年龄增加这个很小的变化可以看出《西厢记》里的莺莺的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思想和行为更具合理性,所以反抗封建礼教的行为也更贴近现实。莺莺向往爱情,遇到才貌双全的张生,便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但受老夫人的监管和礼教的束缚,同时还有对于红娘所持立场的怀疑,她不敢表露心迹,因此其性格具有外冷内热的特点,体现了表面上服从,内心有选择的思想独立性[2]。

三、崔莺莺性格塑造的必然

(一)作者所处时代因素的介入

从历时角度比较分析《西厢记》文本,可以看出随其演变历程,思想内容在逐渐加深。从奉古守礼到突破礼教,再到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既体现了莺莺所处的时代环境,也折射了作者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念。

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于唐代,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禁锢虽较小,但莺莺作为多情女子因婚前情缘而被始乱终弃在当时社会也具有一定合理性。董解元的出身无法与元稹相提并论,他作为下层知识分子对现存规则的反抗也较为强烈,将原来始乱终弃的悲惨结局改造幸福美满的大团圆结局。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是前朝相国之女,并拥有着当时豪门“五大姓”之一的崔姓,身份地位更趋复杂,影响人物性格的外部因素更多,她对封建礼制的遵循和对爱情的追求已经构成了内在的矛盾条件,为性格和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3]

(二)女性追求爱情的内在必然

《莺莺传》中莺莺还是将依靠和爱情混合交织的青年女子,而《西厢记》中的莺莺则是明确向往男欢女爱、一见倾心般自由爱情的闺秀。本来莺莺是被许配给门当户对的郑恒,但在对张生一见钟情,又经历寺警之后,莺莺离自己的爱情梦想更进一步,她开始鼓起勇气来追求、抗争,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当老夫人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而不信守诺言,破坏了她想“合法”和张生在一起的爱情幻想,莺莺为了争取自由爱情,经过反复思考犹豫之后,最终克服了精神压力,勇敢地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刚开始不相信红娘,还佯装生气,赖简,后来张生把信解释给红娘听,红娘知道她喜欢张生后热心帮助她们,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結局让读者有了反抗封建礼制的勇气,为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四、崔莺莺性格的突破

(一)向往自由爱情

在寺警之后,老夫人却不守信用,要莺莺拜张生为哥哥,莺莺内心极不愿意,甚至内心暗骂老夫人,最后为了反抗老夫人安排的兄妹关系,当老夫人的面把杯子给红娘来泄愤。莺莺不由自主地喜欢张生,想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爱情,在老夫人破坏之后,终于忍不住了,才会暗地怒骂老夫人,从这一行为可以看出莺莺对爱情的向往。老夫人提出不招白衣女婿,然后逼张生去应考,而莺莺却并不在乎张生能不能考取功名,再叮咛“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不难见出相对于功名莺莺更加在乎爱情。可以看出不图谋,并不在乎张生能不能中举,而是与封建社会其他女子不同,莺莺正因其对爱情的追寻超越了世俗女子一般的价值选择,最终才获得美满的幸福[4]。

(二)女性意识觉醒

即使受着礼教的束缚,但内心却既向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因此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中。王实甫赋予莺莺的反封建意识,与《莺莺传》中的莺莺性格迥然不同,不再是任人摆布,没有思想,被抛弃的弱女子,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莺莺具有自己的思想和反抗精神,即使带有封建烙印,也敢于追求爱情,私自和张生结为夫妻,最终获得了爱情,王实甫赋予莺莺的叛逆思想,给后人以启迪。从《西厢记》中,不仅可以看到人們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还可以看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国古代妇女有着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受着严重的封建剥削,以她的反封建的经历,来鼓舞妇女觉醒,让更多的人去反抗,很多作品都点出了莺莺具有反抗精神,是封建叛逆者,所以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5]。

五、结论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再到《西厢记》,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经历了很大变化,不同作者基于不同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在价值倾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对莺莺形象的塑造注入了现实基因。

崔莺莺形象的容貌、才艺等外部设定,仅仅是出于故事叙述的需要,其对爱的坚守才是人物形象的稳固核心。人物性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故事的结局,崔莺莺从最初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到《西厢记》中的幸福圆满,虽不可避免地存在时代的局限性,但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女性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莺莺勇敢追求爱情、捍卫婚姻自由的过程,本质上是女性权力的抗争,不仅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更折射出时代观念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潇,刘畅.崔莺莺、杜丽娘和王娇娘之爱情观及文化意义[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340-345.

[2]张雨.试论崔莺莺形象的演变——以《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三部作品为中心[J]. 思想战线,2013(12):213-217.

[3]郭真.崔莺莺反叛性格形成过程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7):108-110.

[4]任辉.崔莺莺的爱情自由理想与《水浒传》女性悲剧间的伦理悖论[J].文化学刊,2019(04):72-78.

[5]余何.《西厢记》《牡丹亭》 《桃花扇》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J].四川戏剧,2018(03):109-113.

猜你喜欢
崔莺莺西厢记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