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对策研究

2020-10-09 04:00石晓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 为提升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互联网+”产教融合是发展方向,文章分别从政府支持、政策引领、行业协会搭建桥梁、融合途径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商贸类专业“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对策

[基金项目]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研究——以商贸类专业为例”(DZ2019B-13)

[作者简介] 石晓春(197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67-02    [收稿日期] 2020-01-01

当前,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互联网+”对社会各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产教融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商贸类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以期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目的。

一、“互联网+”产教融合

“互联网+”是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传统行业的产业链资源进行调配与优化,从而实现深度融合,形成集成作用。[1]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与产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中深度融合的一种有效路径。[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缩短教育与产业的距离,培养出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互联网+”产教融合就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产教融合模式。对高职商贸类专业而言,要依托互联网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提高高职教育和企业需求适配度。

二、商贸类专业依托“互联网+”实现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职经贸类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如校企共建订单班、开展专业建设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等,商贸类专业总体上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依托互联网尤为必要。

(一)“互联网+”解决合作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

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信息沟通渠道仍然不畅,学校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无法将最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学校,不能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人才进行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企业管理咨询等。只有利用信息开放透明互联网,才能使企业和学校的需求直接无缝对接。

(二)“互联网+”解决当前高职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的时空障碍

产教融合要求将产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将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教给学生。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当前采用的“请进来”和“走出去”做法受到时间、交通、教学管理、安全等诸多限制;二很多企业真实的业务也不可能让学生去试错和练习;三是中小商贸企业容纳不了大规模学生的技能训练。采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工作场景界限,建立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通道,实施远程、跨界的实景教学是不二之选。

(三)“互联网+”破解商贸类小微企业实现产教融合的难题

高职校企合作常见的模式如订单培养、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大都属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点对点”合作。商贸领域众多中小微企业却没有能力实现这种模式,依托互联网,通过与产业集群建立“面对面”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双赢活动中。

三、商貿类专业“互联网+”产教融合的对策

高职“互联网+”产教融合的策略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思维为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和教育的无缝对接。

(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领是有力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已经重磅发布,出台了促进产教融合的一系列财税、用地、金融等保障政策,这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细则中对依托互联网深化产教融合的企业也应给予认可并享有同等待遇。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支持本地高职院校以信息化技术建设,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鼓励其在教学与实训管理、校企合作招生、校企专业共建等领域实现突破。各相关部门如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区、海关等也要积极配合,依托互联网发挥它们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

(二)行业协会搭建互联网+产教融合的桥梁

由于高职院校很难逐个同商贸行业的中小企业开展一对一的合作,因此同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行业协会可以经常组织企业同高职院校一起开展交流、研讨等活动;共同举办行业招聘会;由协会组成专家和导师团队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实习实训;与高职院校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共同对协会内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等。

(三)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促“互联网+”产教融合

第一,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互联网开展商贸活动是商贸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商贸类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对软硬件投入力度,高职院校要确保校内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能够实现校企远程视频、双向互动的教室和“互联网+”的数字化实验室和虚拟实训平台;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手机App完成日常的办公、生活和管理工作;建设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并适时更新;建设教师、学生或企业员工可随时学习和沟通的网络学习平台等。

第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互联网+”产教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强的信息化能力,如掌握处理互联网信息技术,熟练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校企远程互动教学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对商贸专业教师而言,要具备熟练运用各种互联网平台从事商贸业务的能力。

第三,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体系。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教育的标准和要求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这种“刚性稳定”模式难以满足商贸企业和真实的商贸业务的需要,教学管理亟待改进。企业希望高职院校采用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更加灵活,例如,打破一学年两个学期的学制安排,根据产业特点开设短学期,保障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四)校企合作拓宽“互联网+”产教融合途径

高职商贸类专业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本着“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主动对接产业,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和校企利益共同体。

第一,校企双方依托互联网进行项目合作。高职院校开放办学,与企业共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基地,在对学生校企共同培养的基础上,企业将部分线上的真实业务通过互联网引入校园让学生来完成,这样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在课余时间在校内就能完成,真实项目的完成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帮助企业完成一定的业务,学生获得一定的收入,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第二,依托互联网实现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培养。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为学生配备双导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学生。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企业导师又承担重要的企业工作,因此很难面对面对学生教学,互联网则解决了这一难题,校企双方可以借助校企远程视频、双向互动的教室、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学生的培训、指导。

第三,依托互联网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当前商贸模式和市场变化快,产品周期短,要缩短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之间的差距,资源更新和共享是关键,学校要依托互联网与行业企业形成开放、集成、高效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紧密结合商贸产业链的发展共建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紧跟产业发展动态。

第四,建立产教融合云服务平台,送教入企。产教融合不仅产业服务于教育,更要教育为产业服务,送教入企,这就需要高职教师要具有服务企业的能力。高职商贸类专业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或依托互联网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依托网络和平台承担部分企业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或经营难题;对中小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等。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高职商贸类专业依托互联网深化产教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各院校、各专业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专业特点和地区特点的“互联网+”产教融合方式。

参考文献

[1]汪牧扬.“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路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2]唐金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轉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122-124.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互联网+互联网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