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生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引导与培养

2020-10-09 04:00郝茹茹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工匠精神教学改革

[摘 要] 当下一些科研至上的考核方式严重挫伤了大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家一味追求广而多的“高产出”,这样浮躁的风气必然导致大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得不到发展。论文提出在本科生教育阶段从培养认知、实践结合、教学改革、文化氛围辅助等方面形成一种工匠精神培养模式,让本科生逐渐形成主动钻研、自主创新、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且能够应用到今后个人的工作生活中。

[关键词] 工匠精神;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郝茹茹(1984—),女,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288-02    [收稿日期] 2019-12-10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成为目前国内教育行业讨论的热词[1]。在本科院校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职业院校的方向,不是本科院校所倡导的主流教学思想,反而简单的理解工匠精神是对“高产出”的追求。工匠精神不是简单的培养“工”和“匠”,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品质”的正确解读和树立。在对工匠精神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下,才能激发本科生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创新的动力,从而培养大批具有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本科生。

一、在本科教学中提倡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古代,工匠是“掌握某种娴熟技艺并赖以生存的人”,古代的工匠精神追求的是一种善美的境界,体现为尊师重道、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在新时代什么是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2]。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業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主要包括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等四个方面内容[3]。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中论述:“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努力实现,都可以被称为工匠。”这里的工匠所体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的精神。

中国制造让国人骄傲也曾让国人蒙羞,甚至在有些国家成为廉价的代名词。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是每一个本科生应该时刻牢记的使命,在这场创新的竞争中,本科生必须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以工匠精神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走向社会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区分概念,扫除盲区

首先意识形态区分和理解:“工”并不一定“工人”,“匠”并不全部指的是“匠人”。“工”可以指工作或者一项事业。本科生学习工匠精神不一定是去一线当工人或者工匠,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其次是理解工匠应具备的独特的精神境界,跟工匠匹配的精神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在专业上有一种不懈的追求,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目标、精神生活都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应具有的一种精神。

(二)明确使命,树立新的三观

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新时代下国家需要工匠精神。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而在中国历史超过150年的企业仅为5家。全球最古老的企业,日本的金刚组有一个信条:“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在谁的眼里,我们的产品都不会让我们蒙羞。”正是由于这一信条,金刚组才能专注于建筑1400年,并为日本留下了四天王寺、法隆寺等国宝级建筑。而在这样的企业背后,则是员工们对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坚持。

在过去,中国制造曾被贴上了廉价、山寨、劣质的标签,在品牌竞争中,与其他国家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而弥补这些差距的核心在于高品质。工匠精神,正是打造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必要理念。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动力,也能引导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潮流的世界领先人才。

(三)普及名人案例,激发兴趣

以美国为鉴,许多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迸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创业典型的鼓舞,斯坦福大学特曼教授出资鼓励学生成功创立惠普公司,激发了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神经。不是每一个本科生毕业后都可以成为科学家、思想家或者企业家,但是每一个科学家、企业家身上都具备明显的工匠精神,他们多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持之以恒的进行创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这些名人案例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学习。

三、实现本科教学与工匠精神的结合

(一)营造氛围,文化辅助

学校要建立引导和培养工匠精神,宣传工匠精神,名人名匠的励志故事,营造培养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校园对于工匠精神氛围的营造对于本科生理解和弘扬工匠精神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4]。

(二)教师先行,树立表率

“为人师表”,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没有教师的身先士卒和引导,很难让学生直接感受工匠精神。高校需要重点培养一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双结构型”师资队伍。教师要在教学、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专注、执着、钻研、创新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以教师为镜,时刻审视自己的做事风格,不断潜移默化的在本科生的思想中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改革,专业结合

各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时,要将本专业、本行业的工匠精神贯穿其中,教师要专门讲授该行业特有的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具体内涵、外在表现、代表人物、经典案例等,让学生感受自己专业的魅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在本科生专业教育中通过课上理论强化的单一教育模式,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已经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实践结合,培养成就

在实践教学中有目的、有规划地设计有关工匠精神的体验和培养环节。培养工匠精神,不能建立在设置目标、喊口号、教授概念的阶段,必须在实践教学中设置有关工匠精神的体验和培养环节,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的成就感和实践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理论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成就感,更容易让学生领略到专业的魅力,激发自主学习、自主追求创新、专注。

(五)激励体系,完善机制

培养一批具有“工匠”潜质的教师队伍,明确一支履行管理组织责任主体,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体系和机制。对于工匠精神普及较好的教师和积极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的学生,设立奖励和评分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奖励,提高大家对于工匠精神学习和弘扬的热情。

结语:新时代下我国各个行业面临欧美强国的挤压和竞争,弘扬和发展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民族和国家命运的一项重大工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大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外化为优秀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大国工匠”素养的优秀本科生。

参考文献

[1]刘洁.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9(26):179-180.

[2]王金花.论大学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6):105-107.

[3]张晓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9(12):75-77.

[4]杜玉帆.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认同教育[J].教育理论研究,2019(24):151-153.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工匠精神教学改革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