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民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1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如癌症、大量使用抗生素后霉菌性肺炎、肠炎等)、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上呼吸道感染后久咳不止,亚健康中医干预。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工作。2003年被任命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张晓明
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医科主任。临床擅长治疗急慢性消化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内分泌疾病等,对治疗外感热病、急腹症、多脏器功能衰竭、肿瘤中药干預和术后康复等急危重病和疑难病有独特的见解,对感染后久咳、支气管哮喘,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炎和溃疡,更年期的甲状腺疾病和神经衰弱,中青年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国家级名老中医高益民高老在中医学术领域辛苦耕耘51载,不仅仅学术造诣极高,在理法方药方面为中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将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养生保健,总结了丰富的养生经验。高老生于1932年,如今已是88岁高龄,但高老总说自己有“两个年龄”,88岁的生理年龄只是其一,而自己的心理年龄只有55岁。高老告诉我们,他55岁时能够做的事情,如今仍能毫无障碍地完成,55岁时的思维能力,如今也没有退化。如今的高老不仅生活完全无碍,更是精神矍铄,仍会上门诊接诊,为患者解除病痛。
每每问及高老是如何养护身体和精神的,高老便总会提到他养生的理论,也是他多年临床工作的总结——“治痰湿、补气血”。高老88岁的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更多的还是气血充盈、旺盛的体现。高老认为,长寿的关键除了在于防治痰湿,亦在于保持气血旺盛,而这与养护脾胃密不可分。
高老曾跟随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学习多年,对关老开创的气血辨证思想,有很深的临床体悟,在治疗脾胃病和自身的保养中,他都非常注重气血二字。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高老认为,脾胃病的病位多在气分和血分,代表了不同的病程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和治疗方案。
脾胃病在气分多病程短,不适症状以胀为主、既胀且痛、痛无定处、时作时止,现代医学胃肠镜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或呈慢性胃炎变化。脾胃病在气分辨证多属于肝郁气滞。
脾胃病在血分则病程长,症状以食积、舌质暗、黑便、吐血、持续刺痛、痛有定处为主,胃肠镜检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如糜烂、出血等,很可能被诊为糜烂性胃炎。脾胃病在血分辨证多属于肝郁血滞。
慢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在临床上很多见,长期的慢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有可能诱发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细胞向肠上皮细胞形态转变,这就是胃癌演进过程的一环,属于癌前病变。故在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阶段就应该积极治疗,防止癌变。
高老治疗脾胃病的基础方里既有治疗脾胃病的气分药,也有入血分的理血药材,气血同治,遣方巧妙。
健脾和胃饮
【药材】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黄连、吴茱萸、白及、三七粉、白芍、白屈菜、生姜、甘草
【方义】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祛湿;半夏健脾燥湿、化痰;陈皮健脾燥湿、和胃醒脾;黄连和吴茱萸是对药,疏肝、治疗肝气旺;白及修复胃黏膜、健脾收敛止血;三七粉活血止血、养血通脉;白芍柔肝、养血养阴;白屈菜止痛、抗肿瘤;生姜降胃止呕、解半夏毒、健脾胃;甘草健脾胃、补气、解白屈菜的毒;生姜和甘草是调和药。
【功效】益气健脾、舒肝和胃、祛痰化瘀,逆转癌前病变。
【注意】健脾和胃饮是治病的药方,没有具体克数,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后再用药,用药谨遵医嘱!
健脾行气五花茶
对于脾胃病在气分的人群,高老推荐了行气健脾的五花茶。如果您有需要,可以在咨询医生后将五花茶用作平时的调理代茶饮。
【药材】 玫瑰花3克、玳玳花3克、厚朴花3克、桂花3克、佛手花3克、生甘草3克
【方义】玫瑰花疏肝、行气、健脾,玳玳花健脾行气,厚朴花健脾、祛湿、行气,桂花暖胃、醒脾芳香、安神,佛手花健脾、行气、疏肝,生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行气、和胃安神之效。
【功效】疏肝行气、和胃安神。适合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没有饥饿感,饭后肚胀,虚烦失眠者。
【用法】 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早晚均可喝。全天用量:每种药材累加至6克,即一天可冲泡两次。
高老提醒我们,脾胃病辨证需要首先区分寒热。脾胃热盛的人往往舌苔厚腻、苔黄,这类人群喝五花茶的时候要将药性温热的桂花去掉;脾胃虚寒的人舌苔多白腻,可以用桂花温胃,直接用五花茶代茶饮即可。对于脾胃病在血分的人群可能已经有了器质性的病变,不能靠代茶饮调理,应该及时就诊。
吃生蒜
高老祖籍河南,后居陕西,从小养成了吃辣椒的习惯,有一次吃了太多辣椒,第二天剧烈便血,治好了以后就再也不吃辣椒了。高老不吃辣椒后,转而用另一种“辣”味的食物代替,它就是大蒜。大蒜里的大蒜素含有抗癌成分,还有解毒、健脾开胃的作用,高老常常食用大蒜,认为其对于脾胃有着很好的保护效果。
大蒜更多时候作为一种必备的调味食材被大家熟悉,其实大蒜在很久之前就有药用的记载,《本草衍义补遗》《唐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大量药学著作中都有它的身影。历代医家大都认为大蒜味辛,性温或性热,可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常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等。
高老告诉我们,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食用大蒜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切不可“随意吃、敞开吃”。
大蒜素是一种天然的杀菌成分,对胃黏膜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大蒜素需要大蒜暴露于空气后,在氧化作用下逐渐生成,故建议将大蒜去皮砸碎后放置10分钟左右,有利于合成更多的大蒜素,这时候再吃更利于健康。生的大蒜大蒜素含量比较高,制成糖蒜后大蒜素含量大大降低,为了摄取大蒜素,应尽量吃生蒜。
但须注意,生蒜对食管、胃黏膜有一定刺激性,不建议空腹食用大量生蒜。可以在餐后或是随餐食用,每次吃3~5瓣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肠胃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不建议食用生蒜这类刺激性过强的食物。
健脾粥
高老常常自制一道健脾药膳食用,也在此推荐给读者朋友。其中用到的鸡胗含胃泌素,能促进胃酸、消化酶分泌,助消化、消食。
【食材】橘皮10克、陈皮10克、鸡胗适量、白菜适量、粳米20克
【做法】煮粥时淘洗好大米后,直接将上述材料与米一起放入电饭煲中,粥煮好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养胃。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吃,想改善脾胃功能的健康人,想养胃的人都能吃。
但须注意,橘皮不适宜上火的人食用,有胃热胃火的人不宜食用这道药膳。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