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录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变态反应科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北京协和医学院变态反应教研室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委、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变态反应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免疫治疗、空气孢粉学、花粉症合并食物变态反应、真菌变态反应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对变态反应罕见病、疑难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病种:花粉症(花粉过敏性鼻炎及哮喘)、霉菌过敏性鼻炎及哮喘、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变应性肺支气管曲霉菌病及慢性荨麻疹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上午,周三、周五全天
时值夏秋两季交替,流感等传染病本就高发,再加上“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的雪上加霜,提高我们自身免疫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除了规律的作息、适当的锻炼,均衡的膳食搭配也是重中之重。但专家提醒我们,适当的免疫反应有助于抵抗外界病原菌,但凡事过犹不及,免疫反应一旦过度就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我们日常饮食中在重视营养搭配的同时,还要尽力避免食物诱发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情况的发生。
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将吃下去的食物当成敌人,免疫系统就会被迅速且过度地激活,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这种由食物诱发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其实就是食物过敏症,也被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或消化系统变态反应,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过敏”。食物过敏症的致敏原可以是某种食物,也可以是食物中的某种食品添加剂,部分“易过敏”人群在食用了含有特定致敏原的食物时,这些致敏物质会过度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起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轻则导致消化系统内的局部变态反应,重者甚至还会出现全身性的变态反应,以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食物过敏症是免疫系统对某一特定食物产生的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会对此种食物产生一种特异型免疫球蛋白,当此种特异型免疫球蛋白与食物结合时,会释放出许多化学物质,造成的过敏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食物上,某些严重食物过敏的人,甚至可能因为吃1/2颗花生或牛奶洒在皮肤上就造成过敏的反应。
据统计,发生食物过敏症的人群正在逐年增加,但食物过敏的风险还远不止于此,它还具有不确定性。即使你曾经吃某种食物没有发生过敏反应,也不代表你永远不会对这种食物过敏,也许下次食用这种食物时你的消化系统就会发生变态反应。而一旦过敏,我们将面临很多的风险,轻者会造成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稍微严重一些的人可能会出现面部肿胀、皮肤起斑丘疹、流泪流涕等症状,重者则有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自己或家人是否发生了食物诱导所致的变态反应呢?专家告诉我们,根据进食与出现症状间隔时间的长短,食物过敏又被分为速发型食物过敏和迟发型食物过敏,速发型通常发生在进食含有过敏原的食物之后2小时内,症状一般较重。迟发型一般发生在进食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后,症状相对更轻。要想及时发现自己有无食物过敏,我们就一定要在进食后关注消化、皮肤及呼吸等系统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消化道癥状:口唇黏膜痒、烧灼感或刺痛、肿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黏液样或稀水样便,极个别病例还会出现过敏性胃炎及肠炎、乳糜泻等。
皮肤症状: 皮肤充血、湿疹、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或原有的慢性湿疹等皮肤疾病突然加重。这些症状最容易出现在面部、颈部、耳部等部位。
呼吸系统:流泪、流涕、喉咙肿及呼吸出现哮鸣音、哮喘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昏等,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呼吸不畅,甚至是过敏性休克。
那么,当我们出现上述类似的某些症状却又弄不清哪一种食物是致敏原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专家告诉我们,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到距离最近的医院急诊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如果症状较轻,在吃过药物缓解后,也建议您到变态反应专科就诊,摸清您的免疫系统到底对哪种食物反应过度。
专家提醒:当大于等于两个系统同时出现症状时,意味着机体处于免疫超敏状态,需要及时就医。
曾有英国媒体报道过一起严重的食物过敏症病例,那是一位12岁的英国小女孩,她从小就对牛奶过敏,她的家长们对此非常担心,从来不给她吃任何奶制品,因此吃任何食物之前都要看成分表,但是就在去年,这位阳光而又美丽的小女孩还是因为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去世了。她的家长非常不解:在饮食上已经处处小心,为什么还是发生了意外?
小女孩的家长为了查清原委,请医学专家仔细检查她生前的所吃所用,结果却令他们万分惊讶:小女孩竟是因为刷牙用的牙膏不合适才出了问题。原来牙膏中有一种成分——乳糖,乳糖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所以里面可能含有非常微量的牛奶蛋白成分,导致这位小女孩免疫系统反应过度而去世。
专家告诉我们,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应对策略是“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
1.查明过敏原
假如你怀疑自己对某种食物过敏,首先要做的就是查清楚自己是对哪一种食物或者哪一种成分过敏,查清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想要查清具体过敏原,专家建议去医院做一个正规的过敏原筛查,检查结果会告诉你最准确的答案。
如果你在吃饭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可能对某一种食物过敏,但不太能确定,又无法立即去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那么或许另一种简单的测试能帮助到你:在吃过你觉得有问题的食物之后,记录你的脉搏,如此能了解是否自己正值过敏反应。用一只手拿表,坐下来休息数分钟。当你完全放松自己后,测量手腕的脉搏,记录60秒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的脉搏是每分钟52~70次。之后,吃下你怀疑会引起过敏的食物,15~20分后再记录一次脉搏。假如你的脉搏每分钟增加10次以上,则应暂时不吃这种食物,并尽快去医院查明过敏原。
2.避免疗法
引起食物过敏的因素和引发的症状都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防治食物过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避免疗法是最常用也是效果最佳的方法之一,即完全不摄入含致敏物质的食物,这是预防食物过敏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经过临床诊断或根据病史已经明确判断出过敏原后,应当完全避免再次摄入此种过敏原食物。比如对牛奶过敏的人,就应该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添加了牛奶成分的雪糕、冰激凌、蛋糕等。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致敏物质并非仅仅通过饮食才会进入我们的体内,除了食入,从呼吸道吸入、体表接触(包括亲吻)、授乳(妈妈吃了容易过敏的食物)也是致敏物质进入人体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途径。
那么,为了避免摄入致敏物质,过敏人群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识别食品饮品的配料表,如果配料表中出现以下8类食物,那么易过敏人群都应该谨慎食用: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鸡蛋、牛奶等
海产品:鱼、虾、蟹、贝类等
油料作物:大豆、花生、芝麻、葵花子等
坚果:腰果、开心果、榛子、杏仁等
水果:桃、苹果、梨、金橘、荔枝等
蔬菜:扁豆、芹菜等
谷物:小麦(谷胶蛋白)、荞麦等
食品添加剂:种类各异,须格外关注所食用食品的配料表,以其注明的为准。
3.对食品进行加工
通过对食品进行深加工,可以去除、破坏或者减少食物中的过敏原,比如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破坏生食品中的过敏原,也可以通过添加某种成分改善食品的理化性质、物质成分,从而达到去除过敏原的目的。以酸奶为例,很多对牛奶过敏的人是可以喝酸奶的,这是因为其中加入的乳酸菌能够分解原本存在于牛奶中的乳糖,从而使对乳糖过敏的人群可以放心食用。
〇 过敏问题,答疑解惑
针对食物过敏,专家对于大众常见的疑问也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1.我确诊食物过敏了,是不是就要过敏一辈子了?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专家解读:绝大多数人对某类食物过敏,会持续终生。解决食物过敏问题,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吃。
2.过敏会不会越来越重?
专家解读: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人,过敏可能会越来越重。比如第一次过敏可能只是脸上起风团块、胃肠道不适,第二次过敏可能就会出现颜面水肿、恶心呕吐,到了第三次可能就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3我对桃子过敏,听人说停几年再吃就没事了,是真的吗?
專家解读:不正确,对桃子过敏的人,停几年后第一次吃可能没事,但之后再继续吃,很快就会恢复过敏反应。如果实在想吃桃子,可以试一试桃罐头或煮熟后的桃子。因为部分蔬菜和水果,通过充分的加热后,可以让它的致敏性消失。但最安全的方法还是不吃。
4.听说改变烹饪方式,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
专家解读:有些对鸡蛋和牛奶过敏的人,可以耐受充分加工的牛奶或鸡蛋,但这种充分加工需要200度以上的温度烤几个小时才行,所以对鸡蛋和牛奶过敏的人,还是能不吃就不吃。
(编辑 杨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