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华
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的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的黄金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引起重视,提升学生的法治修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健康思想观念、法治观念的形成。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开展,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培养学生生活化思维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道德与法治内容引入生活化思维方式,降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问题展开教学,能促使学生对生活事件进行观察、想象,不受课本的禁锢,主动进行生活体验,从而对生活更加热爱。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培养技巧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情景,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开展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使教学情景更富有生活性,从而使学生对教材实现深层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學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消化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以及答题环节来辅助教学,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中去,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与老师互动,增进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生活感悟。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不仅要使素材符合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还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紧随社会发展方向。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给予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正确指引。教师可以利用纪录片或短视频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从中能得出人生感悟。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
3.依靠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给学生在处理现实问题方面有所启发,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应的教材知识点时组织学生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琐碎问题,从而提高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原始知识的积累。
4.重视生活热点,不断扩展生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热点融入其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及道德品质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就教材内容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得到生活体验。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使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更具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情景创设、融入生活热点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立足于社会实践,从现实生活出发,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从生活化的思维角度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能让学生学到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能让课本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有趣味,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进行探讨以及反思,为品德素质方面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