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强调的是通过生活化教学落实教学目标。笔者在本文将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分析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理论,总结了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解读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体现语言运用是生活的反映的重要方式。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生活中的许多元素,并将这些生活元素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生活化;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个人素养,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二、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1.模拟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教学生知法、懂法,知荣辱、明事理。但是,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忽视道德与法治学习,导致教育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为了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小动画。早晨8点多,一位老爷爷与遛狗者发生纠纷。老爷爷明确指出:第一,我們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你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至第二天早7点之间!通过这个小故事来引发思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生活化案例很多。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生活案例讨论。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大多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构建生活情境的讨论环节,以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化问题展开分析。例如,在“愤怒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愤怒管理和个性张扬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学会愤怒管理,逐步成为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继续张扬个性,控制愤怒就是失去了自我。这两种观点都各有论据,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赛,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明白愤怒管理与个性张扬是不违背的,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多针对时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应用性。例如,钓鱼岛事件、中美贸易问题等,这些都是热点问题,学生乐于讨论。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讨论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人与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意识,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3.情境体验参与。
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还需要重视情境体验的参与指导,具体做法就是营造开放式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提供体验的学习空间,通过实践等活动强化情感体验,并且设计行动计划,监督实践体验。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网络为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让学生思考网络的优势。同时,再次引发讨论:网络有哪些负面影响?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形成数据表格或者统计图。最后,教师收集统计图,对教学成果进行监督管理。这样的情感体验教学模式在学生的现实经验和体验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积极构建生活情境的讨论环节,重视情境体验的参与指导,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