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晓明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没有对其中的“美”进行深度挖掘,就会使历史课堂失去生机。没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没有壮阔的战争场面,学生没有获得美的享受,他们对历史课就会毫无兴趣可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美激德、以美启智、以美传情,以富有感染力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维共振,让历史教学内容发挥美育价值。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育素材,引导学生去感知、审美,调动学生的激情,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育渗透具有直观性,能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自然、社会、艺术、科技美,以促进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思维。教师运用教具、实物、图片、视频等渗透美育内容,并融入语言的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教师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使其从直观感受中获得启发,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体悟到历史的内涵。美育渗透具有适度性,审美离开了历史知识的支撑就会失去活力。教师需在学生认识历史的基础上描绘美育内容,让历史教学内容变得充实。美育渗透具有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时,不可添加渲染的成分。美育渗透具有启发性,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励他们去探索求知,能透过历史现象探寻历史内涵,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去辨析真伪,让学生养成理性思辨的习惯,激起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形成求真务实的观念。
一、感受自然之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让他们在自然美的熏陶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环境的支撑,自然能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师通过自然风光的描绘,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感受历史的价值,体会历史古迹所蕴含的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例如,在统编历史九上《古代埃及》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让学生想象古埃及人是如何搬运石块建造金字塔的。学生从金字塔的建筑奇迹中感受到它身上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感受到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二、挖掘社会之美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如果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会促进历史的进步。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品行、理想、奉献等美德能给人带来震撼的力量。教师要挖掘道德美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资源,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如大禹为治水而“三过家门而不入”,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邓世昌为抵御外敌而英勇捐躯……这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将人民幸福、民族强盛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的价值观应得到我们的认可。
三、感受艺术之美
艺术美是融入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经过高度提炼的美,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书画、雕刻、文学作品、建筑艺术中无不蕴含着美,教师要将艺术美融入历史环境中去感受、体验,从而美化人的心灵,激发学生去追求、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带领学生去阅读诗词、曲、小说等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强感知美、辨别美的能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欣赏建筑雕刻之美,理解特定的历史背景,感受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强大的创造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促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发现科技之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科学技术本身的美,以及科学家身上具有的献身科学、捍卫真理的精神,从而感受到只有孜孜不倦地工作才能有所作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如炎帝改造农具、嫘祖掌握养蚕抽丝的技术、蔡伦造纸、华佗研制“麻沸散”、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等等。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去感知科学家的人格美,如李时珍27年走访各地尝百草,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达尔文环球考察,历经千辛万苦,20年写成《物种起源》,从而体会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产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将美育融入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