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美学意蕴

2020-10-09 01:30庞晓菲丁文路
电影新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黄海书法设计

庞晓菲 丁文路

设计师黄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的设计理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塑造自我风格的同时,也将中国设计推向国际舞台。近年来,在他那些引人注目的电影海报中,尤其凸显了“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书法的融入使他的设计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他善于借助书法在国人心中的审美共性,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将书法的装饰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书法成为他宣示自己设计美学、传达电影主旨、烘托电影氛围的基本手段,也是赋予他作品以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格的关键因素。他受到书法艺术的影响和启发,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与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积极沟通,终于在坚持自己设计的道路中开创了中国电影海报的新时代。黄海的电影海报别有一番滋味,展现出区别于西方设计的“含蓄”“典雅”与“简静”,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黄海的理解中,电影海报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民族图案、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的呈现,并不是对水墨画、毛笔字进行简单地挪用、拼凑,而是一种思维与境界的表达。在他的海报设计中,书法的意义没有停留在对电影基本信息的传递和记叙上,而是通过书法与图案、色彩、水墨等的平衡来渲染特定的文化主题,烘托审美意蕴。黄海设计的海报好评如潮,一方面得力于他本人的设计天赋和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另一方面则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新时代中国审美风尚的趋向,也预示着民族意识正在现代设计中逐渐崛起。本文试图从书法字体的选择、书法元素的设计原则,以及书法对海报审美境界的提升三个方面,来挖掘书法艺术在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价值功用,分析他如何利用书法实现传达电影的精神内核与文化特质。

一、字体选择的审美表达

黄海在电影海报中运用了极其丰富的书法形式,给予书法笔墨的情趣、韵律、意境,以现代符号图式加以展示,从而营造一种出其不意的视觉效果。英国设计师艾伦·弗莱彻强调:“设计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于如何运用设计智慧去创造一种附加的价值和视觉的形式惊奇”,在黄海设计中的书法元素便是这种“附加的价值和视觉的形式惊奇”。为了能在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黄海利用不同风格的书法字体精准、生动地传达各类题材电影的主题和情绪。他通过对书体编排、处理,使其既能满足海报的形式美感,又能引发观众对电影内容的审美想象,激发他们观赏电影的冲动,最终达到宣传影片的效果。

据笔者统计,黄海所设计的电影海报中融入书法字体的有31张。其中,篆书1张、隶书7张、楷书10张、行书11张、草书2张。不同的字体形态各异、风格不一:篆书线条畅达,结体修长;隶书蚕头燕尾,古拙飘逸;楷书均衡平稳,端庄合度;行书映带左右,潇洒自然;草书纵横跌宕,满纸烟云。黄海主要根据电影的题材、氛围、主旨等内容来决定书法字体的表现形式。在黄海作品中,行书是最常见的书体。行书既有楷书的法度又有草书的豪放,兼具形式与神韵之美,最能体现武侠电影的主旨精神。在古代书论史上,关于书法与武术的相互关系的阐述不胜枚举,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学书与学拳作过类比,他说:“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这说明,书法与武术彼此渗透,熔铸无间,共同追求节奏美、韵律美。

具体来讲,《花木兰》海报字体以篆书为基底,借助书法古雅秀美、柔中带刚的笔触来塑造“花木兰”的人格精神,酷似兵器造型的“木”字故意拉长、变形,紧扣“木兰替父从军”的电影主题。《我在故宫修文物》《唐山大地震》《白鹿原》《我不是药神》等影片采用隶书进行海报的创新设计,可以分为两种处理模式:一是弱化隶书原本的古拙质感,利用错位、夸张等手法凸显隶书灵动与活泼;一是保留原本厚重凝练的碑刻风格,强化震撼、突兀的视觉冲击。电影《黄金时代》则借助楷书坚定、稳固的构型特征来表现电影主角萧红镇定自若的内心世界,与杂乱无章的泼墨形成鲜明对比;《山河故人》以劲挺刚健的颜体烘托惆怅、悲哀的电影氛围,十分注意书体形、意的传达。《一代宗师》海报中“一代宗师”四字从左到右依次排开,果敢有力、气势磅礴的笔墨效果恰似武功招数的衔接呼应,借助书法笔墨肌理,烘托中国武术追求“道”的智慧与意境;《影》的海报用肆意不羁的行书刻画侠客的桀骜与孤寂;《绣春刀Ⅱ》以“稳”“狠”“老辣”的笔墨特征使人联想到“刀光剑影”“侠义肝胆”等武侠意象。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中,“黄飞鸿”三字以行笔流畅的草书呈现,与“英雄有梦”楷书构成动静、虚实的矛盾关系,草书与楷书各有巧思,层次丰富,在失衡中追求平衡。

书法艺术在黄海的作品中发挥着印刷体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他以行草书表现武侠片、动作片,以楷书表现文艺片、教育片,以隶书表现商业片、纪录片,以篆书表现历史片等。他在海报中融入书法的立足点始终围绕服务电影主题来展开,充分发挥书法“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审美功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中国电影的高深意境和东方特质。

二、书法元素的设计原则

(一)凸显主题

书法在电影海报中最为主要的设计原则就是高效、准确地传递影视作品的主题信息,这就需要设计师在书体创意与信息可视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在满足观众视觉认知的基础上,力求强烈的形式美感。黄海的电影海报中,书法的设计动态与电影的内涵匹配度极高,在海报中充分发挥了书法对电影主题的呈现能力。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海报中“一代宗师”四个字的创意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四字横向排列,“一”字和“师”字的笔法进行了夸张变形,似有冲破画面之势,但毫无违和感,反而犹如电影人物蓄力打出的武功招式一样张力十足。通过沉静犀利、果敢浑厚的笔法勾勒出影片主人公叶问力战群雄、捍卫尊严的人物形象。黄海在艺术处理的同时,还保留了草书本身原有的粗犷奔放、力透纸背的笔墨形式,与海报图案背景形成剧烈的视觉反差,既凸显了咏春拳的撼人气势,又渲染出生逢乱世中的侠骨柔情。电影《龙猫》海报中的“龙猫”二字,黄海采用了稚嫩、俏皮的处理手法,使之呈现出犹如电影中主角“龙猫”的外形,这样活泼、可爱的书体设计既传达了动漫电影的主题,也比较符合主体观众的年龄、心智与审美。同时,从“龙猫”的趣味性笔触来看,海报字体将龙猫可爱又野性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加之“龙猫”二字以书法中“扫”“拽”“刷”的笔法写出,带有自然摩擦的书写效果,而这种摩擦的质感又把龙猫毛茸茸的触感用文字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可见,书体的风格与电影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观众定位完美匹配。类似设计手法的还有《美人鱼》的海报,将“鱼”字的最后一笔改造为鱼尾巴的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美人鱼”的最典型特征,通过海报的识读便能引发观众对电影主题的审美想象。

(二)平衡构图

所谓书法的平衡构图,是指设计师根据海报中各个视觉信息的重要程度,围绕书法字体的大小、位置、颜色,以及方位等内容展开统筹设计,使海报中所有元素之间实现一种平衡互生的和谐关系,实现凸显电影主题的目的。

张艺谋导演的《影》,海报采用三分构图法,左上方舞剑的人物是视觉中心,与右侧人物在正面交锋,而右下方的女子则置身事外,面朝外侧,投射的影子与“影”字无缝衔接。这充满写意精神的“影”字占据画面中靠下的位置,刚好处于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形成了前、中、后的空间层次感,人与影、阴与阳、虚与实都在呼应海报中人物关系的制衡。而在另外一张《影》的海报中,以正负意象的手法来表现电影中由权利和欲望建构的复杂人性,黑白交织、阴阳分立的构图顺势将电影的立意拔高。该幅海报中,“影”字占据了整个画面,人物伫立在“影”字中间,加强了视觉上的阻塞感,隐喻电影中人物在夹缝中生存的隐忍和孤寂。黄海为日本动漫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设计的中国宣传版海报,构图如同传统的中国画,令人眼前一亮。画面中的题字分列于两侧,以行书字体呼应画面物象的动感,字体大小不一,章法错落有致,将书法与哆啦A梦完美相融,在中外对话中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利用书法的动静、变化和节奏感发挥其平衡构图的作用。总之,黄海电影海报中的书法,编排巧妙,在静止的阅读空间中追求内在的空灵与动感。

(三)引流视线

书法在海报中还充当着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当书法与图案、色彩等其他元素处于一种和谐关系时,可以积极调节观众的阅读节奏,使他们的识读能力保持敏锐,从而更好地促进海报主题的呈现。

图1.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好评如潮的文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其海报利用书法与经典图案、色彩的完美搭配来强化故宫文化的氛围和电影“匠人精神”的主题。黄海选取了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明代“锡红水仙花纹图盘”、清代“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等六件国宝珍贵文物为背景图案,以具有明显识别特征的视觉符号来暗喻技艺精湛的故宫文物修复师。该系列海报的“点睛之笔”是将修复师身影巧妙地镶嵌到文物的残损处,人与物互为一体,凸显出修复师对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样在文物肌理中暗藏匠人的设计,虽极有创意,但面积很小的身影却不易发现,需要对观众进行专门的视线引导。所以,黄海通过书法与文物图案的“语-图”关系完成书法引导视线的任务,主要根据书法错落的章法以及变化的位置,让观众在书法字样与文物残损处之间形成一种暗含流动的阅读空间,牵引着观众的视线随着书法的方向往点睛人物移动,实现了海报在创意设计与有效识读上的双赢。

三、书法文化的意境提升

“意境”是一幅优秀电影海报作品的终极追求,也是设计师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民族审美意识的最佳表现。“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意境并不是指某一具体形象,而是很多“象”的组合、叠加、集合后形成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氛围,让观者置身其中并产生情感共鸣。电影作为一种容纳多种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综合体,强调观众的视听效果和审美体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海报设计中打开创新思维,营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审美之境,引导观众提前领会电影的真情实感。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到见解的设计师,黄海擅长通过书法笔墨的肌理渲染传达出“超以象外”的审美意境。在中国书法中,烟云缭绕的墨法与变幻莫测的笔法联系尤为紧密,笔墨是营构书法审美意境的关键因素。明代董其昌将墨法置于笔法之上,在《画禅室随笔》中指出:“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明清以来,书家贯通书画墨法,以画入书,喜欢并用浓、淡、干、湿、涨、渴墨等技法来强调墨色浓淡虚实的鲜明对比。书法艺术中的水墨与现代设计在黄海的电影海报中相遇,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讲究水法和墨法的同时,在设计的构成形式和设计表现方式上,都更加注重社会背景及时代感,并通过层次来展现空间感,营造出回味无穷的神韵。”

《白银帝国》《黄金时代》《影》《道士下山》等电影海报都运用了书法中水墨的渲染和留白,令人称道的是黄海总能找准设计的“创意点”,将这些书法美学元素与导演风格、电影主题,以及自身认知相结合,完美地呈现海报的虚实空间,让观众无限遐想。《白银帝国》以书法的“墨晕”进入视觉设计,水墨晕染自然散开后,与晋商人物形象融为一体,巧妙的构图结构烘托出电影的历史氛围。大面积的留白与流动的水墨相结合,营造出黑白交织、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互生关系,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意境。《黄金时代》是一部非常诗意的电影,黄海以书法中的泼墨塑造了一个危机四伏、战事不断的动荡年代。海报中,散乱、飞溅的墨点与神态从容的萧红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传达出乱世浮萍的意蕴,错乱交织的命运犹如这些杂乱无序的墨点一般,通过书法中的“泼墨”来暗示电影的时代特征和人物矛盾挣扎、渴望自由的精神世界,透过海报,似乎能够听到文人墨客发自内心的大声呐喊。日版的《黄金时代》海报则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依然是借助水墨元素传达东方文化的深远意蕴,但却以感性温柔的水墨渲染表现美好细腻的爱情。在电影《道士下山》的海报中,黄海同样借鉴水墨晕染的书法风格来营造海报的视觉效果,并以此诠释电影的气质。浓淡渐变的生动笔墨赋予画面以纵深的空间感,让观众有种走进去的冲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道士下山后的故事。《影》的海报画面同样充满古典水墨的质感,海报配以八卦阵、水袖长衫、斗笠、竹筏和鲜明的书法元素,营造出武林人物的禅意打斗场景,尽显一派东方美学的神韵。

在海报中融入书法的水墨效果,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设计使得书法的文化韵味和审美意蕴更为广泛地呈现,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海报意境美的表达,在设计中加强民族意识的同时,让观众领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更深刻地揭示电影主旨精神。

结语

黄海将中国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在海报设计中彰显出民族意识与东方哲学,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他在遵循视觉传达设计规律的基础上,确保了书法信息的识读性和审美性,使之准确传达出电影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氛围,体现出新时代电影海报设计的审美趋向。他通过书体选择、凸显主题、平衡构图,以及引流视线等手段,将海报中书法的创意由单纯的视觉感受,上升到情感体验、审美意境的高度。同时,黄海试图跨越文化鸿沟,积极探寻海报中书法元素的表现形式,在中西对话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注释】

①王绍强.设计形式:视觉·形式·美感[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6.

②祝嘉编.艺舟双楫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78:80.

③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部等.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41.

④ 王敏.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融合探析[J].电影评介,2018(4):104.

猜你喜欢
黄海书法设计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书法
BUBA台灯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阅读训练一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