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勤砚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培养孩子全面人格的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现实依然有很多困惑。
美育的发展成熟将历经三个阶段:艺术技术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审美情感教育。中国的艺术教育目前正由艺术技术教育向艺术素质教育过渡,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被功利”了。有些学生选择艺术教育是为了高考加分或进入专业艺术院校,或是为了获奖成为升学“敲门砖”。不仅如此,我国的艺术教育还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是农村孩子们还在苦于没有美术教材、艺术课的专业教师;二是一些原本對艺术很感兴趣、很有天分的城市孩子,因为被家长过度强调“考级”等“艺术成绩”而最终丧失了对艺术的兴趣。被扭曲、功利化的艺术教育状况令人深感忧虑。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忽视艺术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家也为振兴艺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将艺术教育置于核心学科的重要地位。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学汤姆.霍恩说:“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考试成绩更好。”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的幼儿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活动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审美感悟。美术教育去功利化,才能给孩子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