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兰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0100)
在消化内科急诊的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以呕血、黑便为主诉症状。不少患者由于疾病认知少,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因大量出血造成休克、窒息,威胁生命安全[1]。总结已有的研究报道,一个共同点是该疾病的复发率高,多发生在治愈后的1个月内,再出血率高达31%[2-3]。护理作为治疗的延伸,护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也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文中选取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资料总结如下。
在2017年3月~2019年5月,选取来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入院编号为准,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45例,包括男性24例 (53.3%),女性21例(46.7%);年龄位于 20~77 岁,平均(43.5±6.8)岁;出血量最少 125mL、最多 640mL,平均为(382.4±26.0)mL。试验组45例,包括男性25例(55.6%),女性20例(44.4%);年龄位于 21~78 岁,平均(42.3±7.4)岁;出血量最少132mL、最多660mL,平均为 (379.5±28.7)mL。2 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以下研究是可行的,且经过医院伦理机构批准。
(1)纳入患者要求[4]:年龄 18~80 岁;经内镜检查、大便潜血试验确诊;知晓本次研究,依从性较好。(2)排除的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消化道肿瘤等。
1.3.1 对照组
给予基础护理,例如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1.3.2 试验组
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患者分级。入院后,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出血量,利用BRS量表评估严重程度。其中,评分≥6分划分为高危组,评分<6分划分为低危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2)低危组护理。①病情监护。记录24h出血次数、出血量,动态监测血压、血液指标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及时发现出血症状。②口腔护理。患者呕血后,及时漱口、清理口腔内的残余血液、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体位护理。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时,将头部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血、输液支持,维持血容量;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减轻静脉刺激,防止发生肺水肿。④随访。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采用电话、微信、上门随访等形式,了解患者的近况,评价躯体和精神状态,指导饮食和运动,对再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每2周随访1次。同时,和家属积极沟通,告知生活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远离出血因素。(3)高危组护理。针对高危组患者,除了以上护理措施,还要从以下几点出发:①安排特殊床位。安排病房时,将高危组患者安排在距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由高年资护士开展护理操作,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加强护理巡视。对于体质、高龄患者,必须将床边护栏拉起来,防止患者坠床;在墙边设置扶手,方便患者缓慢行走,防止意外跌倒。②出血监测。当出血控制后,护士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保持警惕态度,对出血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实践,一般晨间5~6点、夜间18~24点是出血高风险时段,可以适当调整交接班时间,及时发现出血并处理。③生活指导。做好患者的口腔、会阴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发生感染。如厕时,叮嘱患者不要过度用力;穿衣、洗漱、运动时,护士提供帮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急性期暂时禁食,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1)观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是[3]:显效:出血停止,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呈阴性;好转:出血停止,大便性状明显改善,潜血试验呈阳性;无效:呕血、黑便症状依然存在或加重。(2)在护理前、后,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6]:Hb 为 110~160g/L,BUN 为 3.2~7.1mmol/L。(3)护理后,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正常参考值[7]:PT为11~14s,TT 为 12~16s,APTT 为 25~37s。(4)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时间,统计再出血情况。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类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类资料以(±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治疗结果看,试验组总有效44例(97.8%),对照组总有效42例 (93.3%),没有显著差异 (P>0.05)。见表 1。
表1 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护理后,2组患者的Hb指标明显增高、BUN指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的血液指标比较 (±s)
表2 2组护理前后的血液指标比较 (±s)
注:和治疗前比较,#P<0.05。
BUN(mmol/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45) 102.5±6.3 130.8±8.5# 14.9±2.5 3.8±0.6#对照组(n=45) 103.4±6.7 122.5±8.2# 14.7±2.8 6.4±1.3#t 0.656 4.714 0.357 12.181 P值 0.513 0.001 0.721 0.001组别 Hb(g/L)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T、TT、APTT指标更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 3。
表3 2组护理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s)
表3 2组护理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s)
组别 例数 PT TT APTT试验组 45 12.3±1.8 12.7±1.4 28.5±3.1对照组 45 16.5±2.2 15.8±2.0 31.0±3.4 t 9.911 8.518 3.644 P值 0.001 0.001 0.001
随访1、3、6个月,和对照组相比,可见试验组再出血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再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n,%)
流行病学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100~180/10万人,其中病死率达25%以上[8]。该类患者的出血原因,是消化道溃疡、胃炎和胃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等。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由于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经及时规范治疗,出血可以控制,不会威胁生命安全。但是,治愈后容易再出血,多是凝血功能障碍、存在负面情绪所致,如何预防成为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李新珍[9]的研究称,实施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而维持基本的生活。Mohammad[10]的研究显示,患者在治疗期间,做好呕血、口腔、翻身护理工作,对降低再出血率有重要作用。文中以90例患者作为对象,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实施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干预,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的Hb和BUN指标,PT、TT、APT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随访可见试验组再出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张敏的研究结果一致[11]。
分析可知,分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高危组、低危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相比,分级护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个性化,能降低护理操作的盲目性,遵循以患者为核心的原则,因此护理效果更好[12]。以高危组为例,安排特殊床位,能为急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出血监测能及时发现出血现象,配合生活指导,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险因素,有利于治疗和恢复。
综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分级护理干预能改善血液指标和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