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情况分析

2020-09-30 07:18:04郁建江薛春阳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负相关二聚体白血病

周 锋,郁建江,薛春阳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

0 引言

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是危害人类健康且占据高病死率的病种之一[1]。血小板在肿瘤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很久以前就被提出[2]。本研究对患者发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时的血小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bg)作初步调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血小板、D-二聚体和Fbg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的具体作用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初发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AL)6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多发性骨髓瘤(MM)26例,淋巴瘤6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15~85岁。另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非血液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非肿瘤疾病组,年龄16~64岁;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年龄22~74岁。

1.2 方法

(1)标本采集。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放置于含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另采集2.7 mL静脉血放置于129 mmoL/L的枸橼酸钠1∶9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待测。

(2)标本检测。血常规测定:2 h内采用日本Sysmex-XN 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用电阻抗法和光学方法测定各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测定:应用日本Sysmex CA-5100全自动血凝仪,采用Siemens公司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分别用凝固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中Fbg及D-二聚体含量。

(3)采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制1.5 cm×3 cm的骨髓涂片,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6.0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二组间比较采用不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统计资料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对照组、非肿瘤疾病组、血液恶性肿瘤组的血小板相关检测指标如表1所示。非肿瘤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血液恶性肿瘤组PLT=773,U血液恶性肿瘤组PCT=776;与非肿瘤疾病组相比,U血液恶性肿瘤组PLT=756.5,U血液恶性肿瘤组PCT=753,t血液恶性肿瘤组MPV=2.714,t血液恶性肿瘤组P-LCR=2.339。

非肿瘤疾病组、血液恶性肿瘤组的D-二聚体和Fbg结果如表2所示。UD-二聚体=319.5,tFbg=5.801,血液恶性肿瘤组的D-二聚体和Fbg均明显高于非肿瘤疾病组。在血液恶性肿瘤组,D-二聚体和Fbg的Spearman r=-0.295 4,P=0.002 8,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非肿瘤疾病组,D-二聚体和Fbg的相关性分析r=0.243 1,P=0.061 3,二者之间无相关性。同样,在血液恶性肿瘤组,血小板和D-二聚体的Spearman r=-0.236 7,P=0.017 7,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在非肿瘤疾病组,血小板和D-二聚体也无相关性显示。

由于血液恶性肿瘤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肿瘤疾病组,笔者又进一步按照PLT将其分为血小板降低组和血小板正常组两组,并对其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论

除了在出血止血中的作用,近年来血小板在实体瘤转移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提出的机制包括血小板-癌症聚集(PCA)[3]和可溶因子/微泡/外泌体的产生,这些可溶因子/微泡/外泌体靶向于肿瘤细胞或其微环境。已有的研究表明,血小板也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中发挥作用[4-6]。最近的研究显示血小板表面GPII与ectoATP5b相互作用是血小板-白血病聚集(PLA)的一个机制[7]。这些研究提示血小板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结果表明,PLT和PCT在血液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这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1)血液恶性肿瘤改变了造血微环境,导致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发生障碍,或者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产生血小板的过程发生障碍。(2)肿瘤细胞产生的某些成份造成血小板破坏过多。(3)血小板与血液肿瘤细胞发生聚集,使血液中的游离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到。从巨核细胞数据来看,即使在血液恶性肿瘤组的血小板降低患者中,巨核细胞数目正常的也占了多数,且并无明显的成熟障碍,说明发生血液恶性肿瘤时血小板的减少可能主要由后两种原因所致。而MPV、P-LCR在血液恶性肿瘤组的升高可能由于血液肿瘤细胞产生的可溶因子引起了血小板的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可能更容易黏附到肿瘤细胞上,但这个观点还需要血小板的活化指标和血小板功能试验加以证实。

表1 各组血小板相关检测指标

表2 非肿瘤疾病组和血液恶性肿瘤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Fbg结果

表3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PLT降低组和PLT正常组骨髓片中巨核细胞情况

实验结果还发现:在血液恶性肿瘤组,D-二聚体和Fbg呈负相关关系,血小板和D-二聚体也呈负相关关系;而在非肿瘤疾病组,这几者之间均无相关性显示。从血小板和D-二聚体为出发点,说明出凝血、纤溶和血液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血小板可能是血液恶性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猜你喜欢
负相关二聚体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9:00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14:33:26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4:08:41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