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摘要:从近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整体看,命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现以2019年高考试题为例:
关键词:高考;物理;创新性思维
一、等效长度的运用
“等效长度”也称作“有效长度”。中学物理电磁学内容中涉及两种“有效长度”:(1)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2)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动生电动势)的“有效长度”。
对于以上第(2)种情况:切割边的“有效长度”等于切割边沿速度方向的投影长度,针对这种“有效长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切割边切割磁感线的效果去理解。
对于以上第(1)种情况:为什么通电曲线(含折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可以等效为“曲线初末连线长”呢?教材和各种辅导资料上只介绍结论,没有给出缘由和解释,学生不易理解。下面以图1的折线为例让学生进行直观地理解:
左右对称的折线ABCDEFGH处于匀强磁场中,现通入从A经B、C、D、E、F、G到H的电流,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垂直于初末连线AH的边有偶数段,它们所受安培力两两抵消,即AB与GH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CD与EF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整段折线受力只剩下平行于初末连线AH的3条边BC、DE、FG受力,其合力为
F合=F2+F4+F6
=BILBC+BILDE+BILFG
=BI(LBC+LDE+LFG)
=BILBG
=BILAH
可见,整段折线所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等于初末连线长LAH,根据“化曲为直”的微分思想,可以将任何曲线看成由许许多多的折线连接而成,故有结论:通电曲线(含折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等于“曲线初末连线长”。
题一 (2019全国1卷):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2F;;B.1.5F;;C.0.5F;;D.0
分析与解:设每一根导体棒的电阻为R,长度为L,则电路中,上下两路电阻之比为R1∶R2=2R∶R=2∶1,根据并联电路两端各电压相等的特点可知,上下两路电流之比I1∶I2=1∶2。由于上路通电的折线MLN导体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等于初末连线MN的长,即为L,根据安培力计算公式F=BIL,可知上折线MLN与下直线线段MN所受安培力之比F'∶F=I1∶I2=1∶2,得,根据左手定则可知,两力方向相同,故线框LMN所受的合力大小为,故本题选B。
二、用图像代替语言描述,同时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
题二 (2019全国1卷):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4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A. M与N的密度相等
B. Q的质量是P的3倍
C. 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 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分析与解:对选项A:由a-x图像可知,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变形式为:,该图像的斜率为,纵轴截距为重力加速度g。根据图像的纵轴截距可知,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又因为在某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即:,即该星球的质量,又因为:,联立得。故两星球的密度之比为:,故选项A正确;对选项B:当物体在弹簧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0的一瞬间,其所受弹力和重力二力平衡,mg=kx,即:;结合a-x图像可知,当物体P和物体Q分别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之比为:,故物体P和物体Q的质量之比为:,故选项B错误;对选项C:物体P和物体Q分别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a=0)时,它们的动能最大;根据,结合a-x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物体P的最大速度满足,物体Q的最大速度满足:,则两物体的最大动能之比:,选项C正确;对选项D:物体P和物体Q分别在弹簧上做简谐运动,由平衡位置(a=0)可知,物体P和Q振动的振幅A分别为x0和2x0,即物体P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2x0,物体Q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4x0,則Q下落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时P物体最大压缩量的2倍,选项D错误;
笔者认为,命题组在本题中最大的创新在于对图像面积的考查。以往的试题中图像面积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比如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而本题中的a-x图像的面积不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但该面积等于a与x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