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重要意义,指出空间观念对学生的生活及未来教育的直接影响。然后罗列了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过程中的难点,包括学生个人能力的限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状、教师教学方面的不足等等。最后提出了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具体策略。由此促进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020-02
一、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意义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内容,这一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数学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因为这个内容不仅包含了图形的认识、变换、位置等,还有大量关于数学空间图形的分析、综合,甚至还有很多数形结合的内容。空间观念的教育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影响,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后一阶段的数学学习。
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空间观念的内容是一点一点增加的。比如小学阶段的平面图形、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高中阶段的立体几何等。这些内容之间都是有连贯性的,都与空间观念有直接关系。一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没有学好,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后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的空间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其次,我们生活在一个较大的空间环境里,空间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有了空间观念就能比较好地去观察、思考,提升个人的直觉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运用空间观念能够及时地调整生活中的一些认识误区,也能够让学生在思维的指导下进行更加完善的社会实践。
二、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过程中的难点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受制于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接受力,但是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这样才能够让教育活动恰到好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同,教师的教学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种现实的困境影响了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教育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需要有大量的实践基础,将生活中的各种空间内容引入教育教学中。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存在很多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教师过度地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只会“死读书”,所学知识无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如果这样的问题堆积久了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另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受到多方面的掣肘,比如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各地教育水平的不同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完善的空间观念。
三、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恰当地结合现实生活内容,组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发展。
首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设计规划。从简单的内容出发,逐渐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认识。
其次,在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教育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内容,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生活实物的应用,会让学生产生更真实的感受,获得深刻的空间知觉。这就会为学生未来的空间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次,教師要引导好小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比较强,在学习的时候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认识事物往往是最直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总结。教师可以用语言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从形状、特点、颜色等入手,慢慢地上升到空间的大小问题。教师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的教育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像手工制作、多媒体技术等都可以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引导小学生观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形成空间观念。
总之,在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中,每一个教育者都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感知——表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去安排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不仅仅是看和认,还要自己动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脑海中比较全面地形成空间观念,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做法落到实处,最终让空间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这对小学生未来的空间知识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本文为济宁市任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研究课题“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汝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2]张悦.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特点及其培养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
作者简介:张茜(1986.3-),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责编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