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摘要】受到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不少贫困地区。这些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相对落后,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势在必行。通过教育扶贫,能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从根源上剔除贫困。从本文的标题可以看出,贫困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是目的,教育信息化是策略,下文就将以这两个话题展开,分析信息化策略对精准扶贫目的的支撑,并对精准扶贫模式展开探究。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005-02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与内涵
要想彻底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就要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的现状,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教育规模缩小。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数量急剧下滑,让孩子进城读书是农村家庭首选,导致教师也挤破了头想往城里钻,当前整体形势就是如此,很难改变;2.学校类型单一。在城市里,备类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形成教育体系,而农村地区缺少此类教育,学生缺少学前教育,导致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起来就会更加吃力,旧知识没有掌握,新知识已经到来,知识的挤压轻则导致思维僵化,重则导致学生生出厌学情绪,最终的成绩又怎么会好?3.课程学不透彻。农村学校的教学还停留在旧学习理念,理论和实际有偏差,并且缺少网络教育的帮助,缺少多媒体课件的教育,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很难让学习成绩拔尖。总体来说,农村的形势尚且如此,在某些更贫困的山区,形势只会更加恶劣。
针对教育貧困的这些方面,国家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扶贫,目前主要的教育扶贫策略有三种:
1.国家针对教育贫困地区提供各种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的用途都是为教育贫困的学生和学校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为在校学生提供奖、贷、勤、补、减的资助 体系.2.为教育贫困地区提供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持。 国家不停地开展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但教育贫 困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还是不争的事实;3.加大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硬件建设、持续提高教育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造远程教学站等,希望让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优势得以在教育贫困地区实现。
二、教育信息化下教育精准扶贫的模式
想要达到更好扶贫的目的,就需要强有力的策略,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所在。教育信息化,就是运用以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综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在教育信息化的帮助下,教育扶贫变得更加精准。
(一)精准诊断
想要进行教育精准扶贫,首先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出需要教育扶贫的对象,并且不同的扶贫对象也有不同的教育贫困差异。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借助互联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诉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扶贫策略,在统筹规划时,各级政府机构和各处学校、企业、教育扶贫师资队伍等,都要进行良好分配。
(二)分类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定位也越来越精准,教师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有了更专业的标准,将教育扶贫的教师根据其专业发展和特长定位为精神扶贫、能力扶贫和知识扶贫,通过加强教师的分类,制定更精准的培训计划,让教师在教育扶贫的某一领域更专业,解决问题更快更有效。上述说的是师资队伍的分类,对于更简单的财力物力分类需求,这些分类更为简单,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分配即可。
(三)动态跟踪
依托信息技术,能够更有深度、更有层次地进行精准教育扶贫工作,及时更新教育扶贫进展,促进扶贫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展开对教育扶贫对象的动态跟踪,能准确检验教育扶贫过程中的效果。针对不同教育扶贫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同难题,都可以立刻进行解决,对教育扶贫进程带来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也能为统筹规划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不断优化教育扶贫的实际效果。
(四)评估反馈
反馈是任何工作都应该重视的环节,评估反馈就是一步步优化的重要根据,它的优劣,直接验证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是否可行,效果是否最佳。教育信息化的数据可以对精准教育扶贫进行准确衡量,并且相关统筹规划部门还可以进行教育扶贫的前景预测,促进开发更多的扶贫项目,为我国的精准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前瞻性。
三、结语
要富经济,先富教育,让教育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国家的政策,有句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良好教育,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后很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这就是强大的“造血”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巧妙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够切实有效地将国家的教育扶贫人力、物力、财力落到实处,有效提高教育扶贫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文君,李艺华,王建明.信息技术视域下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