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中的休闲书写与跨媒介误读

2020-09-29 13:32赵晨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赎罪

摘  要:本文从小说一开始的休闲书写入手,深入探究休闲书写反映出的人物构造以及小说叙事所时刻围绕的跨媒介误读,最终发现了休闲书写所引发的情节反转以及所体现出的阶级矛盾分化,并从马莱茨克传播模式下得出了引发小说冲突与矛盾的跨媒介误读结构。

关键词:休闲书写;阶级矛盾;马莱茨克传播模式;跨媒介误读

作者简介:赵晨曦(1996-),男,汉族,山西晋城人,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近代文学及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7--02

一、绪论

《赎罪》是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罪恶和战争的故事。本文从《赎罪》一开始的休闲书写入手,通过对小说一开始对休闲行为与活动的书写进行分析,尝试探析其引发的情节冲突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阶级矛盾,并从马莱茨克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得出在跨媒介误读中的传播结构。

二、《赎罪》的休闲书写

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赎罪》中的休闲书写,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开篇部分——布里奥妮对于剧本以及彩排的热爱与执着。此外还有塞西莉娅、利昂还有保罗在泳池边闲谈放松,以及第八章中罗比在浴缸中放松休闲的描写,都对小说的情节有着巨大的影响。

2.1 布里奥妮的剧本

布里奥妮对于基本的写作以及整部喜剧的编排有着极大的爱好,这是她的一大人生乐趣,也是自己由来已久的休闲方式。

小说开篇的第一章,便描写了她对此有多么痴狂:

这个剧本,是布里奥妮在两天时间里一气呵成的。那两天,她奋笔疾书,为此错过了一顿早饭和午饭。她还设计了海报、节目单和戏票,又把一块可折叠的隔板沿着墙壁斜立起来……

再复杂的工序,在布里奥妮的眼里也是值得的,完成剧本筹备喜剧的过程就是她休闲的一个途径:夏天的傍晚,白日已尽,布里奥妮喜欢蜷曲在沙发床上,躲进黄昏美好的余辉之中。这时候,一些清晰而令人渴望的幻想往往会盘桓在她的心中。对布里奥妮来说,真正的休闲就是自己的幻想,这也是贯穿整个矛盾的一条主线。

2.1.1 冲突与矛盾

小说开篇对于休闲的书写,既是对下文情节的冲突的一个铺垫,也用不同基调之间的转变给读者造成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布里奥妮酱幻想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编写剧本,编排戏剧,同样自己也开始深陷幻想之中,对于自己臆想出的事情深信不疑。

在向警方检举强奸犯做笔录的时候,她不止一次向自己暗示幻想就是现实:紧接着的这个星期里,布里奥妮陈述案发经过,但控诉的内容有重重疑点,犹如釉面上的瑕疵和细纹……她明白自己所说的并不是完全基于亲眼所见。告诉他真相的不仅仅是她的双眼。天太黑了,光靠眼睛还不能完全确定。布里奥妮的雙眼确认了她所知的一切以及最近的经历。真相就在于对称之中。也就是说,它建立在常识智商。真相练就了她的双眼。因此,当她反复陈述“我看见他了”时,她是说一不二的,绝对诚实的,情绪也颇为激昂。

休闲的状态让布里奥妮感到放松,布里奥妮也将自己的幻想当成了思维的常态,与现实混淆,由此造成了情节的矛盾,将叙事推向高潮。

2.1.2 和谐与激化

休闲书写也在小说前后基调的变化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对于休闲的大篇幅描写在小说开篇营造出了 轻松愉快的基调,塔利斯家族中的氛围一开始十分和谐:塔利斯太太在她的卧室的化妆桌边读了七页长的《阿拉贝拉的磨难》,整个过程中,作者的手臂一直环绕着她的肩膀。布里奥妮仔细地琢磨着母亲的脸,想要捕捉每一丝转瞬即逝的表情。艾米莉·塔利斯时而紧张,时而窃笑,读完全剧之后,则露出了令人欣慰的笑容,并会意地点头表示肯定。

至此,布里奥妮的休闲方式——幻想创造出的是巧妙的剧本,给自己带来了欢乐,也是家人的消遣。而布里奥妮的幻想却在一次次误解后形成了歪曲的认知:他到底向她是占了什么魔力?勒索?敲诈?……看着姐姐遭受这般羞辱,她觉得自己应该把眼睛闭起来才是。布里奥妮不得不承认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眼前的这桩事情,她只有旁观的份。在读过罗比误递给塞西莉娅的信之后,她在几日的幻想中给罗比下了结论——一个色情狂。这个词很精练,并且有医学诊断的分量。她认识他这么多年了,而他竟是这么个人……她已经决定不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因为她怀疑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过于天真,因而最好不要暴露自己的无知。

渐渐地,这些发生过的事情在她的幻想中被加工,成为她认知事物的基模,这接受信息之前就已经预设了看法,因此在指证“强奸犯”的时候,她的基模发挥了作用,让她毫不犹豫地将她所认为的“色情狂”指证为了嫌犯,无论证据是否充足,她都一口咬定自己在幻想中看到的“事实”。至此,故事的基调发生改变,冲突,矛盾与罪恶感交织,让强烈的对比成为小说的中心。可以说休闲的书写为冲突做了铺垫,同样休闲的书写产生了冲突。

2.2 塔利斯家族与罗比的休闲

小说前半部分对于塔利斯家族的休闲与罗比的休闲有着详实的描述,虽然放在不同的章节,但是实则形成了对比,为冲突与矛盾奠定了基础。

在小说的第三部中,布里奥妮找到了姐姐,想向她说出当年的事情,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在与罗比的对话中,我们得知了他入狱并在战场上拼命时的心结:五年前,你全然罔顾事实说了谎,你和你们全家都认为我念了这么多年书,也就比下人强了一点点,还是不肯相信我。我们可以看到,罗比眼中,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与塞西莉娅,与整个塔利斯家族有着不同的身份,而这恰恰就是在上文小说开篇时预设的,在休闲书写中形成对比,从而埋下阶层对立的冲突。

塔利斯家族的休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布里奥妮的写作——幻想,在小说的二战背景中,教育程度是阶级的主要差异之一。罗比在被困法国的时候,他的战友曾对他说,你又会法语,还读了那么多年书,不应该只是个士兵呀?可见教育是区别不同基层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作为塔利斯家族中一员的布里奥妮,正是在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培养出了写作的爱好。另一方面,对于塞西莉娅、利昂以及保罗在泳池边的休闲,也与罗比在自己家中的浴缸中欣赏傍晚景色作为休闲产生了对比,阶级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面对罗比遭到的指控,即是证据不足,塔利斯家族也因预设在脑海中的基模——阶级与教育水平歧视,选择了不相信罗比,甚至大家平时总是对布里奥妮的幻想表示质疑,也在这一次选择了相信她。

三、休闲与跨媒介误读

在《赎罪》的情节中,最大的冲突便来自于信息的误读,布里奥妮误读了罗比,塔利斯家族误读了罗比,罗比也误读了整个塔利斯家族。而这些误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布里奥妮作为休闲的一种方式——幻想。所有人在认知中掺杂幻想,在幻想中产生误读,对本就有信息偏误的传播过程抱有更大的偏见。为了解释这一观点,通过对马莱茨克传播模式进行补充与整合,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分析。这一模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切入,将社会系统与传播系统中各因素及其间的关系进一步细化,在一个包含了社会心理因素的各种社会作用力相互集结、相互作用的“场”中,对那些可能对传播各环节构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考察。这些因素既包括个人性格、心理、社会环境等制约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因素,也包括内容加工、受众选择等制约媒介与信息的因素;既包括各种显在的社会影响力因素,也包括潜在的社会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集结,构成了复杂的信息传播系统。

这一信息传播模式在小说《赎罪》中的每一次信息传递都能得到印证,不同的信息传播中,会有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小说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就在于传播者向媒介传递中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也就是C向M传递信息的一个过程。

3.1 对罗比的误读

布里奥妮对罗比的误读来自于自己的休闲方式——幻想,但其实也可以认为塔利斯家族对罗比的误读也来自于幻想。布里奥妮在看到信件之后,对于信里产生疑惑的部分并没有进行查证,从纸媒介到口头媒介,在幻想中完成了对罗比人格的认知与构造,休闲的书写一方面成就了布里奥妮的剧本写作,另一方面也滑向了误解与偏见的基模,在面对强奸犯的指证中坚定了自己根本不确定的证言。

除塞西莉娅外,塔利斯家族的其他人同样也在休闲的思维方式中完成了对阶级的认知看法。作为贵族,认识低阶层的人,只需要从社会的普遍基模中汲取认知,然后就成了自己的认知。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布里奥妮的休闲方式,同样也是上层人士的休闲方式。

3.2 对冲突的误读

罗比在多年的牢狱生涯以及战争中,将整个冲突和误解归结为塔利斯家族的歧视,此时,在传播过程中出问题的,便不是对信息的选择与加工,而是作为接受者的他人格结构的影响。他将所有的问题都怪在阶级上,却渐渐丧失了对真相的追求,以至于在听到布里奥妮道出真相后,面对真凶保罗,一瞬间对洗刷冤屈感到了绝望。受害者已然嫁给了作案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妻子指证丈夫强奸,实属不可能,那自己恢复清白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冲突产生于误读,解决冲突的障碍也来自于误读。

四、结论

本文选取了麦克尤恩的著名长篇小说《赎罪》展开讨论,休闲的书写一方面对下文的冲突与矛盾埋下了线索,另一方面又成为冲突与矛盾的直接导火索,在复调的叙事结构中产生了独特的叙事效果。此外,信息的跨媒介传播中,误读是构成小说中矛盾与冲突的根本因素。通过引入马莱茨克传播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对罗比的误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塔利斯家族的休闲思维方式,既是整个家族生活的写照,也为误解和冲突做了铺垫。通过对休闲书写的解读来分析《赎罪》,希望能作为《赎罪》这一小说解读的新方向。但是由于对马莱茨克传播模式了解不够深入,因此这一部分的分析可能也不够深入,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继续研究中作出补充和改善。

参考文献:

[1]Ghanem, S. (1998) Filling in the Tapestry: The Second Level of Agenda Setting. In Maxwell McCombs, Donald Shaw, and David Weaver (Eds.). Communication and Democracy, p. 3-14, Mahwah , NJ: Lawrence  Erlbaum, p. 9.

[2]陈力丹,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2017年,新闻记者.

[3]丹尼尔·C·哈林:《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4.

[4]付昌玲,花瓶隐喻与《赎罪》的深层结构,2002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68.

[6]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8:191.

[7]李菊花,《赎罪》的“关怀伦理”书写,2017年,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8]庞世超,《赎罪》的历史书写,2017年,焦作大学学报.

[9]钱中文,“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1983年,文艺理论研究.

[10]施拉姆, 波特, et al. 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 1984.

[11]沃尔特·李普曼:《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05.

[12]魏薇,刘明东.图式理论的发展及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 学报,2007(1):105-108.

[13]王艺,《赎罪》的印象主义叙事研究,2018年,电影评介.

猜你喜欢
赎罪
《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对话”
《赎罪》电影语言浅析
用精神分析法解读《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心理变化过程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例谈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修辞译法的影响
跨媒介的叙事艺术:《赎罪》的电影改编研究
论《赎罪》的误读叙事
家庭视阈下《赎罪》中的姐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