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 杜思睿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由于其传播性质的特殊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陷入继承和流传的危机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而严肃游戏作为传播知识的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因此,本文以严肃游戏为基础,以土族盘绣为主题,探索挖掘工艺文化特色,让用户在游戏中了解和学习土族文化和盘绣工艺,对土族盘绣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严肃游戏;发展现状;土族盘绣
一、严肃游戏发展现状
(一)严肃游戏的定义
严肃游戏有多种风格形式,是计算机游戏的一种,但其核心目的并非以娱乐为主,而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训练或教育使用者,通过对现实事件的模拟,让用户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接受一些信息,得到学习、训练或者治疗。因此,严肃游戏也被称为功能游戏、教育游戏或是应用游戏,发掘游戏娱乐之外的功能是近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严肃游戏自诞生以来,在军事、医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二)严肃游戏当前发展状况
严肃游戏在国内起步较晚,现仍处于发展的起步与摸索阶段,于2010年严肃游戏峰会后才逐渐被大家所定义和认知,在应用方面当前也处于探索应用阶段。但是游戏作为一种复合的、互动式的艺术形式,结合了新技术、交互媒体和情感叙事的潜力,可以激发年轻的“数字原住民”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自信。所以近两年来,“游戏+文化”已成为中国游戏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宣扬文化的生动载体[1]。
严肃游戏与文化遗产结合时,文化遗产被赋予游戏化属性,采用游戏的机制和思维去吸引用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戏化作为本次严肃游戏设计研究的根本,將现实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提取加工,从而对客观存在进行更生动有趣的演绎与阐释。使原本枯燥无趣的知识变得有趣而且更有吸引力,使用户从现有“为了学而学”向“为了玩而学”的理念转变,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可通过对游戏后台数据的分析,提高知识体系传播过程中对目标用户投放的准确性,减少传授成本,而且游戏的虚拟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可以让用户反复使用,也减少了一些资源浪费[2]。
腾讯和网易在2018年宣布布局“功能游戏”,并发布了多款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游戏,如《尼山萨满》《子曰诗云》《绘真·妙笔千山》等[1]。以《尼山萨满》为例,它是改编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典传说“尼山萨满“的一款节奏类游戏,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名为尼山的女萨满,通过自己的神力前往阴间,克服艰难险阻,最后帮助无辜孩童找回了灵魂。在游戏中,可以从尼山的视角来体验这一段离奇古怪的经历[3]。
原著中尼山是通过击打萨满神鼓来降妖除魔的,游戏也很好地将这点运用其中,主线游戏就是需要通过击鼓来将妖魔消灭。作为一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戏,尼山萨满采用了传统剪纸风格,在配乐上也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风音乐般轻柔,尼山萨满的音乐粗犷、豪迈,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也更好地让玩家代入,仿佛自己就是正在冒险的尼山。在情节方面,游戏采用音乐剧模式进行叙事,分为多个章节,在章节首位会有剧情铺垫,而为了提高可玩性,每个章节都有六个可收集物品,完成挑战收集这些物品后可以查看关于尼山萨满更多的故事介绍。尼山萨满取得的反馈也是非常好的,获得了2018年度游戏最佳视觉入围奖。很多用户反馈是因为它是以传统文化为题而进行下载的。
这款游戏非常成功地将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文化带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它的成功也为后续与文化题材结合的游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非文化遗产传播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独特的传统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4],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是当代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人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不脱离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是民族文化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是无形的,同一种文化遗产在不同时期或是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特殊性,使非遗的传承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有学者认为非遗的创新和保护是互相排斥的,他们认为非遗既然是遗产,那无疑是应该保持其原有状态的,由此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原生态”“本真性”等问题[5]。但是一边强调非遗活态文化特性,一边又不肯融入现代元素,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6]。其次对非遗传播影响较大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许多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都是通过民族特有的语言去记录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后辈并不懂这门语言,从而导致文化的消逝,而且消息不对称使传承人收徒也变得困难。还有一些传承人进入商业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创新和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产生了冲击[7]等,这些都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三、严肃游戏与土族盘绣的结合
(一)土族盘绣的开发意义
土族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它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土族部落主要在中原地区、藏族区和西域地区文化的交界之处,多种文化相融合,因此呈现出多元的文化特色。
土族盘绣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鲜为人知而陷入继承和流传的危机之中,另外因为盘绣工艺复杂,耗时耗力,不少土族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学习这门传统手艺,盘绣的传人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土族盘绣也因此面临着失传的危机[8]。因次,笔者以盘绣为主题,探索挖掘其文化工艺特色,将其与游戏的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进行再创作,用户通过在游戏中的亲身体验,了解学习了土族文化和盘绣传统工艺,以此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拯救濒临失传的土族非遗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和其文化的价值内涵,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
(二)土族盘绣美学解析
土族盘绣不同于其他织绣手法,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也不需要用棚架,单凭双手即可完成,这是与其他绣法不相同的地方。盘绣的质感也很独特,盘绣独特的制作技法不仅使盘绣结实耐用,而且使其质感与众不同,立体感强烈,给人以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的审美感受,让人为之感叹。
有着“彩虹之国”之称的土族,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土族盘绣特有的色彩设计特征。色彩搭配的技巧上,土族人追求强烈的色彩对比,土族盘绣鲜艳大胆的配色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借助各种颜色各种色阶由深到浅的彩线,通过灵巧的手制作出彩虹般绚丽的盘绣作品,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以很好的视觉享受。
(三)土族盘绣在严肃游戏中的应用
1.游戏内容设定
游戏剧情根据中国少数民族土族的彩色花袖衫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在前章让玩家了解主角小女孩的故事后,让玩家充当小女孩的角色,亲身体验制作盘绣的过程。游戏主线是通过找寻物体并回答土族相关知识问题从而收集碎片来完成盘绣的制作(如图1所示)。盘绣最特殊的点在于其“两针一线“的绣法,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加入了手势动画,以此让大众了解这个工艺。
2.游戏视觉设计
(1)服饰
人物角色的服饰在土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现代化改造,与此同时保留了代表性土族的特色,如钱褡裢、七彩袖和盘绣腰带等。
(2)场景
主场景土族村落作为游戏场景的核心,设定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也是土族场景的一大特色,土族村民生活的村落大部分都是依山傍水,盘绣碎片收集的大场景是根据现实中土族村落进行改造的模拟场景(如图2所示),包含了土族日常的生活元素,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湖水,还有标志性的装饰,如轮子秋、佛塔、麦垛、经幡和村子的村门等。格桑花丛作为橙色碎片的收集来源,湖水是蓝色碎片,麦垛则作为黄色碎片的原型,绿色碎片原型是草地,黑色代表的是泥土,红色代表的是火焰。整体的场景设计是三维渲染成二维的场景,以青海当地的环境为主,运用特有的着色器进行渲染,给玩家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角色和场景环境的比例大小也有一定的控制,更接近于现实比例。
土族信奉佛教,所以游戏风格主要以唐卡风为主,将唐卡元素和土族盘绣元素相结合,用平面化的上色方法、复杂的线条来体现盘绣特殊的绣法工艺(如图3所示)。
土族最具有特色的点是丰富的颜色搭配,彩虹般的的颜色相互协调,带给用户鲜明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色泽艳丽明亮的唐卡和彩虹般绚丽盘绣相撞击,将擦出更耀眼的民族文化火花,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艺术形式独具一格,让玩家体验盘绣制作的乐趣同时享尽视觉盛宴。
(3)UI设计
游戏中所有字体选用具有民族风格的特殊字体,旨在与总体风格相符合(如图4所示)。
logo的字体设计融入了部分剧情和民族特色,从象形设计角度添加了唐卡佛像底座的莲花组成“盘”字下半部分的“皿”字底,上面的“舟”字加入了剧情中的神的元素和土族飘带设计。“绣”字由飘逸的飘带幻化而成,由此来表现“绣”字的柔美,盘绣工艺。
logo后面是一个具有土族代表性的盘绣图案,细腻的线条来表现盘绣的特殊纹理,背景是唐卡风的土族自然风光,仍然以扁平化的线条为主,色调参考刺绣唐卡的颜色搭配。
通过一系列创造设计,将土族文化与游戏融合起来,加入游戏通关的模式使玩家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了解土族盘绣的文化。
四、结语
本文探索了传统文化传承和严肃游戏的连接点,进行了将土族盘绣文化与严肃游戏结合起来的研究,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对未来严肃游戏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期待,虚实结合的学习模式突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将文化知识与游戏模式相结合,为用户搭建沉浸式学习情境,帮助其更好的进行系统的、有趣的知识学习。相比之前传统文化闭塞的传播方式,与严肃游戏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媛媛,季铁,张朵朵.传统文化在儿童教育游戏中的设计与应用——以《逻辑花瑶》设计实践为例[J].装饰,2018(12):78-81.
[2]徐海峰.严肃游戏在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3]百度百科“尼山萨满”词条[EB/OL].[2020-04-11].https://baike.baidu.com/item/尼山萨满/22756757?fr=aladdin.
[4]张永超.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5]季中扬,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4):59-65.
[6]黄仲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亮点与问题分析[J].城市观察,2016(3):156-164.
[7]田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创新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9(8):81-86.
[8]金昱彤.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