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激扬
摘 要:川端康成是一位杰出色彩语言的描绘大师,他以精准笔触运用不同色彩形象而生动表达自己对美的领悟,因此他的小说中所表达的色彩既深刻也有着浓烈象征意味,已经超越了色彩本身含义。本文先分析日本民族的色彩观与川端康成色彩偏好;然后从川端康成几部代表作归纳他的色彩运用的数据分析;最后从川端康成笔下色彩象征寓意,创作中巧妙融入美术技巧,色彩与情感交融,人物形象的色彩雕饰等四个方面探讨川端康成的色彩世界建构策略
关键词:川端康成;创作论;色彩论
日本民族对色彩有着极致追求,无论是粉色灿烂的樱花,还是施朱描金的宫殿与神庙原木表,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幽雅与哀愁。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传统审美,他性格中纤细与敏锐能够捕捉日式的“清淡而纯真之美”。1968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他文中丰富的感情、超高的写作技巧,展现出大和民族的灵魂。在川端康成小说中色彩语言在小说中传情达意,其作品呈现特有的日式美感。这位大师对色彩语言娴熟运用,在他的小说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融合有自我真实成长经历,才能以最为精细笔调,敏锐视觉,捕捉日常生活中丰富且细腻的故事。
一、日本民族的色彩观与川端康成色彩喜好
(一)日本民族的色彩观
日本民族传统的色彩观与色彩审美意识都是以自身民族整体审美为基准。日本人的传统审美意识一是因生活在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是一个火山、地震活动频发国家,再加上日本森林覆盖较广,让日本人形成一种温和幽雅同时含蓄暧昧的品行,同时因自然环境变化莫测形成一种民族骨髓深处“悲感”。因此日本民族常常以红、青、黑、白作为色彩语言四原色。正如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中指出红、青、黑、白是日本色彩四原色,蕴含着“日本的独特性”。从“红黑青白”呈现出的“明暗显漠”日本人的精神品质,从而形成这种色彩审美意识[1]。
(二)川端康成色彩喜好的成因
川端康成自小家道中落,父母早逝,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母忙于生意将他困于家中,让他逐渐与外在社会失去联系,十岁之后祖父母与姐姐去世,死亡与孤独伴随着他,让他整个生命充满了阴影与悲哀,为其成年之后文学创作中奠定作品“悲哀”的基调。同时他深受父亲与祖父影响热爱美术,对汉文与国画有着极大兴趣,同时与画家东山魁夷有着深厚的交情,可以说美术同文学一样占据着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他小说中大量运用日本传统色彩,如红、白、黑、青、紫[1]。
二、川端康成创作色彩运用的数据分析
根据刘月君硕士论文《川端康成小说中色彩审美研究》中统计川端康成创作中重要作品使用颜色频率,如《伊豆的舞女》中红色11次,白色11次,黑色8次,青色1次,银色1次:《雪国》中红色58次,白色38次,黑色33次,青色17次,紫色1次,褐色1次;《千只鹤》及其续集《波千鸟》中红色62次,白色41次,黑色16次,青色25次,茶色4次,银色3次,紫色2次;《山音》中颜色154次,红色出现66次,白色36次,青色19次,金色2次,豆沙色1次;《古都》中一共颜色130次,其中红色45次,白色34次,黑色6次,青色29次,紫色27次。由此可见,在川端康成几部代表作中红色使用次数最多,粗略算计多达两百多处,其次是白色与青色,黑色、紫色出现频率也较高。川端康成的色彩喜好大致以青、黑、白、紫冷色调为主,红为唯一暖色调作为以“悲哀”风格见长小说的主要调色板,这种冷暖双色混溶,让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游荡在生与死,爱与悲的极致[2]。
三、川端康成的色彩世界建构策略
(一)川端康成笔下色彩象征寓意
川端康成小说绚烂多姿,就像一幅幅艳丽的油彩画。但是其中选用主要色调是红、白、黑一直伴随着他整个创作生命。借助他笔下红、白、蓝三色调,读者可以窥探其内心的精神意识。其中,红色使用频率最高,从视觉传达上来讲给人一种激烈与紧张感,或者某些场景中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在某些民族中红色代表血液,也可代表一种生命的色彩,如在希伯来语中红就是血,爱斯基摩文化中红象征内心与激动。但在川端康成笔下红是点缀,是侵染,是激动,是生命的象征。红色伴随着川端康成整个生命,如《伊豆的舞女》中舞女嘴角那一抹残红,或是《雪国》中驹子那白里透红的肤色,还是《睡美人》中江口梦中红色西番莲,或是脑海深处的血色,美人的充满魅惑的肤色。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女性人物身上那一丝抹红色汇合成一条旺盛生命之河,乃是一种对生命关切与救赎。
白色从颜色上来讲是一种最高色彩,它属于冷色系。白色是一种纯真、朴素与神圣的象征,总是用一种冷静与洁净,没有融合任何的杂物。日本传统审美里,白色是富士山上终年不化积雪,代表一种真善美,它是日本民族最为神圣的颜色。川端康成笔下白色好似《伊豆的舞女》中舞女洁白如玉身躯。或是《雪国》的叶子像白的雪花一样空灵梦幻,那映照在镜子上美貌面孔,让男子像是见着梦中幻影一样。
黑色是属于最低色彩,它可以糅合其他色彩变得明亮。黑色就像内心深处一片虚无,仿佛是太阳熄灭之后内心惊惧,同时它也象征死亡、腐朽、罪恶、沉默与地狱。川端康成作品中不缺乏黑色的身影,犹如层层叠叠之间建构成一个阴暗恐怖的世界。《千只鹤》中栗本近子乳房上紫黑色的痣,《湖》中银平整个生命完全淹没在黑色世界,没有一点光明。黑夜随时跟随着他,或者是双眼可见的黑色臭脚,或是他的意识里黑色墙壁、黑色的海,黑色的湖。同时黑色也象征着死亡,正如他笔下的老鼠是肉体灭亡与精神的腐朽。黑色、老鼠、死亡三者巧妙为他所用,不断凸显主人公畸形生命形态。
(二)创作中巧妙融入美术技巧
1.主题色彩高度渲染
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湖》,小说从头到尾用黑色高度渲染。從主人公的父亲早逝,初恋失败,战争的创伤,成年的无处飘零,再到内心的空虚寂寞,畸形变态,让整部作品就像一团化不开浓稠浆糊,让读者读起来很容易感受一种极端灰暗神伤。川端康成为了延续这样情感基调,选用大量如墨、碳、石油等事物放入小说,给人一种极其浓重的忧郁感。在《湖》这篇小说中川端康成用黑夜作为主人公出场,黑夜就像是他的宿命,缠绕着他整个生命。一次在他被少女町枝美妙身影所吸引的黑夜,另一次是银平捕捉萤火虫时对少女追逐。在他大脑中的记忆都是一片黑色,或是故乡捕捉萤火虫,或是扔掉年幼的孩子。除了对于黑夜回忆,小说中还出现大量关于以黑为主题事物,比如把死老鼠扔进黑黢黢的湖里,银平内心夜晚联想到夜海的黑夜。透过一系列以黑为主题事物,无论是监狱,黑色的海,还是黑色的湖,川端康成用黑色精心打造出一个闷罐式绝望世界[3]。
2.巧妙运用撞色
所谓撞色就是将两种差别较大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碰撞视觉美感。尤其是在古代与民间艺术作品中,比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常常都是红砖綠瓦,少数民族服饰上精美彩色流苏与刺绣。而画家常常也将两种差异巨大色彩运用于画作之中展现出色彩碰撞美感。如将暖色系与冷色系配对,红与绿,黑与白,黄与紫等组合。这种色彩的碰撞在小说《千只鹤》有所呈现。小说中描述到菊治每次乘坐国营电车巧遇路过街边高大一排排树木,大树是“墨绿色显得深沉,树荫凉爽”[4]。菊治看到此景时幻想“稻村小姐抱着缀有千只鹤的皱绸包袱皮小包,走在那林荫路上。”[4]。静谧的墨绿色街树与粉红色的皮包形成了色彩的碰撞,从而满足作家的审美满足。粉色系皮包属于暖色系给人温暖舒适之感,墨绿色给人以凉爽,宁静,通过冷暖色色调的搭配让整个小说呈现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画面感。
(三)色彩与情感交融
无论是文学形象还是作家情感往往是最为隐晦与巧妙的,而文学作品就是为了传递人的情感所在,作家常常借助文学作品作为情感外化的载体。色彩作为我们生活中一种审美意象,被当作一种情感流露最佳方式。川端康成作品中借助色彩来描绘特定情感,这种色彩与情感之间巧妙搭配形成一种特有交融,传递出故事情节更为幽深。在《雪国》中川端康成把驹子所住的地方描绘幽深与广阔,“头上的屋顶全露出来,连接着窗子,房屋显得很矮,黑压压的,笼罩着一种冷冷清清的气氛”[4]。黑色与作者表达情感互相交流到一处,表现出更为深广的内容。黑色就像是人内心深处一记闷响,在可有可无之间形成一种魔幻式虚无,好似世界没了太阳那般死寂般的沉默。黑色代表一切终结与死亡,它笼罩着驹子住的居所,象征驹子悲凉与毫无生机的现实处境。
(四)人物形象的色彩雕饰
在文学作品中会把一些色彩与特定故事情节放在一起塑造人物形象,从而产生不一样的审美趣味。用白色与悲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搭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哀愁。川端康成笔下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着对应色彩。《古都》中千重子与老枫树上紫花地丁联系在一起,川端康成在文中数次用紫色来描写千重子高贵的气质,塑造了一位高尚、优雅、艳丽的传统女性形象。《花的圆舞曲》中星枝在谢幕时收到一大束天蓝色的小花,“小小的天蓝色花束夹在蔷薇与石竹花中,反而显得异常鲜艳夺目”[4]。蓝色在色彩中属于冷色,而蔷薇与石竹花是属于粉色与红色,红色与粉色属于暖色,这种冷暖色系的搭配,巧妙突出蓝色小花醒目,同时这里蓝色小花也象征星枝的舞蹈天赋。
参考文献:
[1]王珺鹏.川端康成作品中的“色彩”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刘月君.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审美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
[3]龙文娟.论川端康成创作中色彩意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作品选集[M].叶渭渠,译.佛山:南海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