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分析

2020-09-29 08:54:24陈桢艳肖书熠汪琬陈熠路何生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肥胖病选穴单纯性

陈桢艳,肖书熠,汪琬,陈熠路,戴 伟,何生华

(1.湖北省中山医院 康复科,湖北 武汉 430033;2.湖北中医药大学 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单纯性肥胖病是指因机体摄入能量大于其所消耗的能量,而导致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使体内储存脂肪过多而形成以身体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往往会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的障碍,且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发生风险[1],对正常生活造成极其重大的影响。而现有研究表明,十年后全球肥胖患者人数将达11.2亿[2],积极防治肥胖症已迫在眉睫。因此,采取积极的手段防治单纯性肥胖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现代医学中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上对于单纯性肥胖疾病的治疗,西医常采用减肥药物口服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3],但药物减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胃肠道的副作用,手术治疗则需严格按照单纯性肥胖病手术适应证开展,加上部分患者对手术存在惧怕心理等而不愿尝试,因此,现在临床上多寻求中医外治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如耳穴贴压、针灸、穴位埋线等,其中,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将可吸收的蛋白线植入相应的穴位,以保持对穴位的持续长久刺激,从而达到抑制食欲、减肥减脂的效果。研究显示,穴位埋线对肥胖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4]。本研究采用超声波仪测定腹部脂肪厚度,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其总有效率,旨在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是来自湖北省中山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共126例,其中男44例,女82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28.35±6.93)岁;病程最长32年,最短0.3年,平均(11.1±6.8)年。纳入标准:①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1991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上制定)[5];②年龄在18~65岁的患者;③志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对异源性蛋白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继发性肥胖病患者;⑥在采用饮食疗法或运动疗法等减肥的患者;⑦不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的患者。设计、实施、评估者为本文全部作者,均受过专业培训,未采用盲法评估。

1.2 临床辨证分型和选穴

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结合中医临床典型症状进行制定,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进行辨证选穴,确定不同证型单纯肥胖病埋线穴位[6]。

1.2.1 胃肠实热型 面肥颈壅,体态臃肿,消谷善饥,食欲亢进,口干口臭,渴喜冷饮,腹部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糙,脉洪滑数。治则:清胃通腑。选穴以足阳明经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选取中脘、天枢、胃俞、大肠俞、下巨虚、足三里、内庭、曲池等穴。

1.2.2 脾虚湿阻型 面肥肢肿,体态丰盈,体倦乏力,头身沉重,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缓。治则:运脾化湿。选穴以足太阴经、足阳明经和任脉腧穴为主,选取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水分、丰隆等穴为主穴。

1.2.3 肝气郁结型 项厚背宽,胸胁腹胀,情绪抑郁,甚则烦躁失眠,女性月经先后不定期,时有痛经,男性睾腹胀痛,舌紫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行气。选穴以足厥阴经、足太阴经和任脉腧穴为主,选取期门、膻中、太冲、血海、三阴交、肝俞、支沟等穴为主穴。

1.2.4 脾肾阳虚型 形态浮肿,畏寒肢冷,头晕腰酸,喜静恶动,面色晄白,女性月经量少甚则经闭不行,男性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则:温肾健脾。选穴以足太阴经、足少阴经和任脉腧穴为主,选取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肾俞、命门等穴为主穴。

1.2.5 肝肾阴虚型 体态丰腴,腰膝酸软,耳聋耳鸣,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色赤暗,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则:补肾滋阴。选穴以足厥阴经和足少阴经腧穴为主,选取关元、太冲、太溪、肝俞、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穴为主穴。

1.3 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1.3.1 主要实验器具 一次性穴位埋线针(9号,中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紫晶单丝线(2-0医用羊肠线,中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无菌手套;纱布;镊子;碘伏棉球;无菌干棉球。

1.3.2 主要操作流程 ①受试者充分暴露埋线穴位所在部,术者在其上用碘酒棉签做“十”字型标记后,用75%酒精常规局部消毒;②术者在无菌条件下,先行六步洗手法消毒双手,再戴好无菌医用手套、口罩及医用帽,再行操作;③术者右手持眼科小镊子,左手持一次性埋线针,用镊子夹取一段1~2 cm紫晶单丝线后准确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内前端,再切换右手持已置入紫晶单丝线的一次性埋线针,快速突破体表皮肤刺入穴位内,稍提插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紫晶单丝线完整留于穴位内,针管完全退出穴位后,左手用镊子持干棉球快速按压伤口1~2 min,查看针孔处有无紫晶单丝线暴露在外,最后用创可贴及时护孔,防止出血;④嘱患者在埋线后2天内禁止洗澡,并告知患者初次埋线后针孔可能疼痛较重,甚至出现发热、疲乏、嗜睡等症状,均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一周内可自行消退,切勿自行处理,在此期间忌吃一切辛辣、油腻食物;⑤每次辨证选取6~7个穴位进行埋线,下一次选用的穴位不同于前一次,可左右交替使用,每4周埋线1次,共治疗3次。

1.3.3 注意事项 ①操作过程严格控制无菌,防止发生感染;②埋线深度应选皮下组织与肌肉纤维之间,不宜过浅或过深,出针后,紫晶单丝线应完全埋于体内,切不可暴露于皮肤之外,避免感染风险;③根据所选穴位所在部位不同,灵活掌握穴位埋线角度和深度,详细了解穴位部位解剖学定位,规避脊髓、内脏、神经干和大血管等,以免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引起患者剧烈疼痛;④埋线后24 h内埋线局部严禁沾水;⑤埋线后一周内出现以下现象均属正常反应:埋线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少数患者可有24 h内体温上升至38 ℃,埋线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4 d,亦属正常现象,需多注意休息观察;⑥穴位埋线时,应避免在同一个穴位上多次埋线,应做相应偏离,避免反复埋线造成穴位疲劳,影响埋线效果;⑦有皮肤局部的感染、溃疡、感冒发烧、易过敏、精神状态不稳定、骨结核、妊娠期、出血倾向疾病、处于肺结核活动期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患者均不适宜采用穴位埋线治疗;⑧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就医处理。

1.4 观测指标

采用湖北省中山医院住院部超声波仪,在患者腹部取10个点进行定位,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检测,各病例治疗前后均测2次取平均值,分别测量横切面脂肪厚度(cm)、纵切面脂肪厚度(cm)和平均厚度(cm),进行对比分析。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中药新药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制定。治愈:体重下降已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内,有关症状消失,持续3个月以上。显效:体重下降≥5 kg,或脂肪百分率下降≥5%,有关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体重下降<5 kg,但≥3 kg,或脂肪百分率下降<5%,但≥3%,有关症状减轻。无效:体重下降<3 kg,或脂肪百分率下降<3%,有关症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7]。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脂肪厚度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治疗后横切面、纵切面以及平均脂肪厚度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脂肪厚度比较

2.2 有效率比较

总共126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26例,显效33例,有效4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4.92%,见图1。

图1 穴位埋线治疗后有效率分析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病是一种因人体摄入热量高于所消耗的热量,而使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造成以人体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往往会伴有代谢功能障碍,导致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率增加,其中单纯性肥胖患者更占肥胖总人数的95%[8-9],因此,肥胖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的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穴位埋线减肥是针灸减肥的延伸和发展,其是根据针灸辨证选穴后,将可吸收的蛋白线植入相应的穴位,实现对穴位的长久持续刺激进而达到抑制食欲、减肥的目的。穴位埋线具有健康安全、简便有效、副作用小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中显示,穴位埋线能减少腹脂,更能减少腹部脂肪厚度,有效减肥,是单纯性肥胖症腹部减脂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穴位埋线减肥有两大作用优势[10]:一是所埋线的腧穴具有对人体代谢异常的双向调节作用;二是埋线通过激发人体经络——腧穴系统起到对全身整合调节作用,恢复人体内在平衡。这两个作用优势是破解埋线减肥作用机理的钥匙。

中医理论认为体胖之人多由“脾胃俱旺”或“脾胃俱虚”所致,因此,单纯性肥胖病的病证根本归根到底与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异常有关,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其所著《脾胃论》中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因此,健脾和胃当是肥胖性疾病治疗的总则。在治疗上也是多选取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以调节中焦脾胃运化为主[11]。本研究以足三里、丰隆、天枢、三阴交等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穴位为主,其中,天枢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为大肠募穴,故有健脾和胃之效;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为胃经之合穴、下合穴,《四总穴歌》中有言:“肚腹三里留”,《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亦云:“合治内腑”,表明足三里穴在调节胃肠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理论认为“胖者多痰湿”,而丰隆穴从古至今就是化痰减肥的最重要穴位之一,如《玉龙歌》中有云:“痰多宜向丰隆泻”,现代研究也证明,丰隆穴和足三里穴相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12]。三阴交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为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有健脾和胃、补益肝肾之功效,适于脾胃虚弱型以及脾肾阳虚型之肥胖症。因此,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来看,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思想指导下,运用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埋线对所选部位腧穴的长时期刺激,能够有效激发调节人体内部的脏腑气血平衡,恢复正常人体代谢功能,这对于单纯性肥胖疾病能起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中医药治疗技术,亟待深入发掘。

猜你喜欢
肥胖病选穴单纯性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犬猫肥胖病防治探究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犬猫肥胖病防治
腹腔镜胃转流术与袖状胃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2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