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雁,许今茜,沈 斌,周丽英,叶 盛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省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把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重大任务进行部署。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育部、中宣部出台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明确了要经过5 年的努力,增设20 个国家级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0 个新闻传播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加快培养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1]。为此,各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加速推进融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是当前新形势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近10 年来,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化媒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继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等专业媒体形态后的重要补充。目前,融媒体已成为主流媒体发展的方向。在行业内,可以看到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开拓融媒体事业版图,如中国国际电视台打造了CGTN 融媒中心、新华网生产了多款融媒体新闻产品、财新传媒在数据新闻方面实现了融合创新、人民日报社依托新媒体中心进行了多次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产品策划、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了融媒体智能传播技术解决方案“媒立方”等[2],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进行融合媒体的创新变革。与此相应,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则面临更高的要求,即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适应当下融媒体时代媒体生产和运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随着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以及未来“5G+4K”的移动端传播模式的逐步推广,以“采、写、编、评”为主的传统新闻传播实务也越来越多地引入各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数字媒体技术手段,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实验室的相应软硬件建设也都需要跟上目前传媒领域发展变革的新要求,从而推动实验教学顺应传媒行业的革新与转型。如果实验室建设和相应的实验教学体系仍沿用基于单一媒体业务技能训练的传统实验模式,学生将难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专业教学的前瞻性也将无从谈起[3]。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高校传播学科融媒体实验室建设正面临着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大、传媒业态不断变化转型及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需要知识更新、教学体系改革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传统教学思维中存在着对现代实验教学技术与学科专业教学之间关系的偏见,许多高校在资源分配时,往往侧重于理工科专业,而忽视对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导致许多院校新闻传播类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其进一步建设与提升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规划引入适应目前最新传媒科技发展的设备及设施时更是捉襟见肘。资金短缺及场地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新闻传播学科实验室发展的一个瓶颈。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介融合形态也随之不断革新。我国媒介融合大致经历了4 个阶段:报纸(广电)上网阶段、网络报纸(广电)阶段、全媒体阶段(后期全媒体与融媒体概念并行使用)、融媒体阶段。目前正处于融媒体阶段[4]。传媒业态的不断变化转型,推动了新闻传媒的发展,要培养适应传媒业态新趋势的合格人才,就必须紧跟传媒行业动态,不断及时更新实验教学设施与设备。然而,目前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存在滞后或者脱节的情况,实验设备设施的更新频率也跟不上传媒行业迅猛变化的节奏。
新闻传播学科实验教学具有与行业紧密关联度高的特点。因此,传媒类实验教学专业师资梯队对于行业实操经验、学科知识更新和学科综合修养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5]。建设与运行融媒体实验室,要求搭建具备融媒体实验教学能力的专业师资梯队,专业实验教师必须不断拓展已有知识领域,将所涉及交叉学科的新技术、新理念有机结合到实验教学中。
新闻传播学科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以单个专业为核心,课程呈点状分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接性不强。融媒体时代,实验教学的现实要求是“采、编、播、评”等专业业务环节必须在多功能、跨媒体、可扩展的融媒体实验平台上被打通,这就要求新闻传播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单个课程之内,应随着媒介形态变化和媒介生产技术革新而不断调整。对于构建新闻传播学科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传媒业务融合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树立媒体融合思维。这对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亟待优化和革新。
对于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来说,要建设好融媒体实验室并应用于新闻传播实验教学,除了增加建设投入提升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水平、优化实验教学专业师资梯队等传统途径,还需要根据各高校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积极拓展建设新思路。
部校共建源于2001 年12 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新闻学院。2014 年,中宣部和教育部总结复旦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的经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部校共建工作。目前,部校共建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参与高校最多、合作面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6]。部校共建、媒体与院校共建新闻学院,提供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的教学思路和办学方式[7]。从教育价值层面看,部校共建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把新闻人才的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动我国新闻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新闻传播类院校依托部校共建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资金投入、建设规划、师资配备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融媒体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以我校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为例,2018 年9 月,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大学启动新一轮部校共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以此为契机,在第一轮部校共建成果的基础上,传媒学院有效整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等有关新闻单位的资源力量,有效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大融媒体实验室建设投入,大力推动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利用部校共建双向互聘交流机制,引入了一大批来自新闻行业一线的业界专家进入课堂,教学范围既涵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也包括以融媒体为代表的新闻传播领域前瞻发展解析与技术实践指导。此外,传媒学院依托部校共建项目,持续优化“1+2+X”的实践基地模式,丰富学生实验与实习资源,实现了校内校外全方位实践基地建设,并投入专项资金启动融媒体实验中心的建设。部校共建机制为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实践渠道及专业资源的有力支持,形成了从校内理论教学、校内实验平台与校外媒体实践“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教学机制。
融媒体云平台依托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是集教学、实践、科研、实训、社会化服务等功能的一体化平台[8]。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重视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能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撑[9]。融媒体实验室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对于普通新闻传播类院校是不小的挑战。本着“优化资源配置、精简实验设施”的建设原则,新闻传播院校进一步整合资源,借助云存储、云计算、云架构等信息技术,搭建适应新形势接轨传媒新业态的、具有操作性和前沿性的融媒体实验教学云平台,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和方式的约束,实现媒体业务APP 授权下载、生产系统云端使用、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体现了新闻传播学科创新实验教学开放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其建设的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通过云共享的方式,让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终端设备接入新媒体实验中心,实现全媒体内容生产、数据汇聚、教学应用、受众实验、研究分析、技术研发、成果展示与社会服务8 大功能,将真实先进的全媒体生产平台与科研、教学以及公共服务相结合[10]。
浙江传媒学院积极开展“浙传云”的平台化建设,致力于“云上传媒人才培养”,将教学服务向云端迁移,“浙传云”基于融媒体的顶层设计,以面向全校的媒体云基础架构服务平台为基础,以融合媒体业务平台建设为核心,通过在统一门户上部署多个专业或通用业务平台,满足融合媒体业务的应用接入,实现媒体融合产学研用向云端迁移[11],从而使传媒教育的核心由教师向学生过渡,学习方式由普通的传授学习向融媒体实践教学转变,为构建融媒体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塑造了全新的融合媒体实验教育生态,顺应媒体融合大趋势,为培养优秀传媒人才提供有效支撑[12]。
目前,全国部分新闻传播类院校依托自身办学特色及学科优势,建设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新型融媒体实验室,形成了以“传媒+特色”为标志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类特色学科优势通常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师资力量雄厚,运用到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与融媒体实验体系打造中,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具有较大的专业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这类综合型人才能够很好地顺应新闻传播媒介环境分工日益细化的发展趋势[13]。
在融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其他特色专业与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结合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新闻传播学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结合,能够进行云计算、客户端、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实验探索;与艺术学结合,可向网络电视、电视节目等方向扩展;与教育学相结合,可进行媒介素养、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主题的研究;同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结合,则涉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探讨。一些院校根据特色资源不同,建立了多元化、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媒体实验室或实验中心,见表1。
表1 国内部分院校的特色融媒体实验室/实验中心建设情况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建设融合媒体业务平台实验室可以通过整合新闻传播类实验中心原有传统实验室,接入融媒体实验平台整体教学流程,充分利用教学及实验资源将新闻业务中的指挥报道、内容汇聚、内容生产、内容发布、内容综合运营等多环节融合在同一平台上,构成完整的融媒体实验实践教学流程。同时配置行业业务系统建设标准,承载大数据分析、融媒体发布及运营、融媒体工具、融媒体业务等几大融媒体场景式实验,让学生经历从选题策划、外采汇聚、生产制作、多渠道发布、互动运营等全流程,进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融媒体核心内容,能够与行业内融媒体的发展接轨,做到从学校到用人单位的无缝衔接[14]。依托融媒体实验环境,还可以打破平台、管道、终端等各种因素限制,积极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设专业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新闻传播学科教学平台,建立融媒体实验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模式(见图1),使学生既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又掌握多种传播技能,增加多平台的融媒体实践经验,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行业工作需要,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融合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15]。
图1 融媒体实验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模式
当前新闻传播各行业发展变革迅速,我国的传媒高等教育一直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而紧迫。媒介融合对传媒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要求大幅提高,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型合一成为对新型学科人才的基本要求[16]。目前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对于传播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新闻传播专业院校必须切实重视和突出实验教学中的操作性、技术性和实践性[17],将融媒体的新思维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验教学中,建设具备软硬件相结合的新型融媒体实验教学体系,提升融媒体实验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全流程的融媒体技能实验实训;打造符合当今传播发展新趋势的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融入技术变革新趋势,构建融媒体全流程运营平台,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打通各个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横向交叉融合[11]。因此,全面推进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融媒体实验室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育能力,为社会提供新形势下急需的复合型融媒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