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宇仙 袁艳伟 孟令儒
加纳特码港全貌(熊宇仙摄)
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总承包,中交四航局、广航局参建,中交四航院设计的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简称加纳特码项目)于今年6 月12 日全面完工,较原施工计划提前50 天。这是中国港湾在非洲承包的第一个“欧洲业主、美国咨工”的高标准、高要求项目。项目的建成标志着素有“黄金海岸”之称的加纳正式迎来一座具备世界先进水准的现代化港口。
3558 米防波堤、1400 米深水集装箱泊位、121 公顷陆域吹填及地基处理、港池及基槽疏浚、护岸施工及附属设施……历经4 年的努力,宛如一颗璀璨明珠的加纳特码新港闪耀登场,曾经的建设“蓝图”终于成为现实。中国港湾自2009 年起开始跟踪加纳特码项目,与荷兰、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尼日利亚、土耳其等国际一流承包商竞争,最终凭借自身优势与实力成功中标。“自2016 年7 月开工以来,项目部克服了节点多、工期紧、欧美标准高、季风期海况差等诸多难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供近4000 个就业岗位。疫情高峰期间推动防疫和生产‘两手抓、两手硬’,确保了项目顺利完工。”中国港湾副总工程师、西非区域中心总经理陈汨梨介绍说。
“石料问题让初到加纳的项目团队成员倍感压力,但大家迎难而上,打响了项目进场的‘第一枪’。”中国港湾西非区域中心副总经理杨涛回忆道。
2016 年7 月,项目工作组开始分批飞抵加纳,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按计划,加纳特码项目共计需要约333 万立方米的石料,并且大部分石料需要在29 个月内完成供应,即平均每个月需要供应约11 万立方米,高峰期甚至达到28 万立方米。但是,特码港方圆35 公里内的19 家石场的供应能力都无法满足项目需求,这给了项目团队一个下马威。
为了保障项目施工不受影响,杨涛带领石料小组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最终确定采取外购石料与直营石场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和咨工、业主约定在9 月倾倒第一车石料,为了全力保障石料供应,石料小组‘兵分两路’,一队负责采购石料,一队负责选址开设石场。”时任项目总经理刘天云说。经过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石料供应数量得以保障。
刚解决石料供应数量的问题,石料质量的挑战接踵而至。为了确保石料质量达标,在多方调查后,项目选用了加纳标准局的试验室作为石场检验试验室,通过与咨工、业主多次沟通协商,将业主原来要求的微小德维尔磨耗试验变更为洛杉矶磨耗试验,并把试验数值控制在符合施工的范围内,解决了加纳当地试验室无设备、无资质、无法检测的困难,保障了石料的质量及顺利进场,得到咨工、业主的认可。
项目开工后,自营石场试爆成功,石料供应有了质和量保障,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加纳特码港海域常年面临长周期波浪冲击,尤其是海岸线附近,由于浅水变形的作用,海浪高度骤增。每年5 月至9 月是加纳的季风期,天气更加恶劣多变。
“2017 年6 月,项目正在进行防波堤施工。突然,附近海域海面变得异常汹涌,2 米多高的涌浪瞬间铺天盖地袭来,风浪越过了防波堤两侧,防波堤上的施工人员立刻紧急撤离,还未完成护面块体覆盖的防波堤被冲成了好几节。”时任项目总经理杨建冲回忆起当年惊险的一幕,“最严重的一次,防波堤曾停工修补长达10 天。”
一面是恶劣的海况,一面是需要防波堤掩护才能进行的疏浚、吹填作业及码头岸线建设等任务。困难面前,项目管理团队立下“军令状”—必须在2017 年9 月中旬完成防波堤前1600 米的推填,对前350 米码头施工形成有效掩护。
为了完成节点目标,项目部将石料运输车辆从60 台增加到100 多台,24 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保障路上推填和海上抛石同步推进;同时,项目班子轮流蹲守现场,根据海浪情况加强协调安排,发挥船机设备和车辆最大工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场每天生产运输石料高达1 万方,1600 米的防波堤堤心石推填甚至比内定目标还提前了10 天完成。”现任项目总经理汪楚亮回忆说。
随着堤心石的顺利推填,项目施工进入护面块体安装阶段。业主对护面块体安装要求非常严格,块体之间必须互锁,相邻块体安装姿态不能重复。“传统的安装工艺时常出现误差,而只要1 块不合格,就需要潜水员把安装错误的部分移除,连带把周围数个块体一起重新打捞出水。”时任项目总工程师郭大维补充道。整个过程时间长、成本高,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创新工艺成了项目部的迫切需求。
2017 年9 月,项目引进采用以挖掘机为载具的可视化系统安装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借鉴“套马”原理,采用钢丝绳套住护面块体。改进后的可视化系统可在无潜水员的情况下完成水下块体回收,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大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安全风险。这一系统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不仅如此,项目团队还成功运用可视化系统+无人机系统,完成护面块体验收,极大保障了潜水作业安全,创新解决了新型护面块体安装姿态检查的困难,建立起一套业主和咨工认可的验收程序。
攻下“拦路虎”,项目战果频传:首件沉箱成功安装,钢板桩、3 号节点沉箱完成安装,收到业主2 号节点的移交证书……项目的诚信履约,得到了业主的认可,也为中国港湾赢得新的订单。
“作为负责任的央企,到海外做项目,干工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当地环境,留一片蔚蓝大海。”2019 年4 月22 日,《丝路微记录》第二季在中国一带一路网和人民视频首发上线,视频中杨涛如是说。
本着“留一片蔚蓝大海”的初心,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环保部,选聘了一名有12 年施工现场环保管理经验的印度籍环保专家,配齐了专业化管理及数据分析团队、属地化环保监测团队以及现场巡查团队,建立起由国际化专家、中方专业人员、属地化专业人员、专业化外部咨询公司组成的专业环保团队。
项目所在的几内亚湾北岸是海龟在西非重要的繁殖基地。为了保护在项目施工海域产卵的海龟免受偷猎者和野狗的侵扰,早在2017 年11 月,项目部就在施工区域的海滩上专门建立了“海龟孕育中心”,并与第三方机构加纳野生动物协会合作,签订海洋哺乳动物海龟监测合同。同时,还聘请有5 年海龟保护工作经验的养龟专家阿门亚布负责海龟孵化工作,成立由6 名环保工作人员组成的“海龟护卫队”,24 小时轮流在海滩进行巡查。截至2020 年6月,“海龟护卫队”已孵化放生17000 多只小海龟,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历年审查中获得高度评价。
除了为施工区域的海洋生物们打通生命繁衍的“绿色通道”外,项目部还创新利用环保新工艺,严格落实噪音和粉尘检测、垃圾分类、水质检测等各项绿色文明施工措施。正如新华社报道中所写:这是中国企业海外绿色施工之路的探索,是在“一带一路”上传播来自中国的“绿色”能量。
加纳旧称“黄金海岸”,拥有562 公里的海岸线,特码港是加纳第一大港,承担了加纳80%以上的港口物流。6 月12 日,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船舶缓缓靠向码头,加纳特码项目提前全面完工。4 年来,中交建设者积极适应高标准要求,累计实现955 万安全工时,助力属地员工技能提升,打造了又一张中国建造的闪亮名片,“黄金海岸”新枢纽的魅力开始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