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霞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60)
在临床医学中,脑梗死疾病存在一定的治疗难度,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善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死亡率,这也是脑梗死疾病的主要特点。由于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基于此,该病在早期及时治疗,具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据临床研究显示,将溶栓治疗的方法应用到患者发病4.5h内,能够有效的控制脑梗死范围,对血管再通率的提高和预后状况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然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会有部分患者出现出血状况,出血严重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本次研究将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继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所有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是否出现继发性出血状况进行分组,本次研究中未出血患者30例分到观察组,出血患者10例分到对照组。所以患者的年龄45~80岁,平均(64.23±10.38)岁。
分组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对其颅内情况使用CT进行复查,并根据结果对患者是否出现继发性出血情况进行掌握,以此进行分组。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体重情况进行掌握,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溶栓药物使用的剂量,将阿替普酶0.9 mg/kg作为用药剂量标准,最大剂量不得超过90 mg,同时在药物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稀释,将药物的最小浓度控制在0.2 mg/mL,使用药物自带注射水完成该项步骤,在开始静脉注射时,先行注射药物总量的10%,剩余药物使用静脉泵入的方法1 h完成注射[1]。在整个治疗期间,要加强相关护理,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压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以及梗死部位,同时比较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和发病时间进行对比。
本次研究录入的所有数据和资料,均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处理和分析;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使用t检验,技术资料则使用%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4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口腔黏膜出血患者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1例出血量较大后死亡。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小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其NIHSS评分较高、发病时间较长,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n/%)(±s)
?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阿替普酶是较为常见的溶栓治疗药物,并被列为一线治疗药物[2]。当前,据临床数据显示,将阿替普酶融入治疗方法应用到患者发生脑梗死的4.5~6 h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况,减少病残率和致死率。虽然治疗效果良好,但是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会出现脑出血转化,这种症状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2]。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年龄,是导致颅内小学管老化和损失的主要因素,特别是80岁以上的患者,这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禁忌。本次研究得知,对照组中患者无论是年龄,还是发病时间、卒中量评分、发病时间都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测中,对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以及NIHSS评分进行掌握,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预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