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杨 凤
(川北医学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四川 南充 637600)
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可在心脏病、冠心病、心脏肿瘤、心包疾病以及瓣膜病等多种临床疾病,因此,实操经验相对成熟,治疗成功率极大,在临床上得到医师及患者的高度认可[1]。近年来,需要接受心脏手术病例数也急速增多,术后出现精神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为尽可能避免心脏术后出现精神症状,需要提升护理干预质量。为探究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我院选取接受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选定为2018年02月~2020年02月在我院接受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31~78岁,平均(53.62±4.67)岁。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家族史和无精神异常病史。
120例患者术后12 h~10 d出现精神症状为86例,其中男51例,女35例;发生抑郁型精神症状患者28例,具体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心境低落、记忆力减退、苏醒延迟等;发生谵妄型精神症状患者58例,以被害妄想、烦躁、胸闷、行为紊乱、拒绝治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出现幻听、幻视等症状。
1.2.1 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由于对病情发展及手术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因素,对手术的治疗信心不高,且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临床治疗效果。该时期,医护人员应时刻观察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授予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并对手术的麻醉、技术手段、安全性、预期效果等一系列手术涉及的问题进行集体宣教,以增强患者对病程及治疗的认知[2]。同时,为了增加宣教内容的可信程度,应介绍手术典型成功案例。除此之外,由于心脏术现场可能出现多种问题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讲解。当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时,应以正确的方式给予心理疏导,站在患者角度进行思考,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病魔,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予患者家属安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数人对医院的印象都停留在疾病、伤痛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层面上,患者对于这样的感官更为强烈,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感,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介绍治疗期间使用的仪器及设备,并将其对身体的影响进行讲解。指导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的正确呼吸方法,并对术后排痰方法进行教学。术后患者需要暂时通过手语进行有效表达,行动也会有所不便,应将一定不良症状悉数告知患者,以防止患者出现焦虑等情绪。药物控制治疗时,应减少硝普钠等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
1.2.2 术中护理
针对术前出血患者应及时给予干预处理,若置之不理会导致出血量过多,而进入术前大出血范畴,对患者生命健康和预后都有不良影响。患者血管发生病变会使左颈总动脉、无名动脉受到累及,若患者术前存在脑缺氧、缺血症状,还会累及病变伤口处,导致术后病情加重。基于此,在行手术期间应对脑功能进行重点护理。对体外循环时间进行缩减,将安全深低温停循环时限控制在30~40 min之间,避免术中大出血,在有限时间内对合吻合口处,防止吻合口处发生梗阻或狭窄。术中应通过药物治疗提高患者脑部缺氧、缺血症状的耐受能力,防止再灌注损伤[3]。使用机械器材辅助患者通气过程中,应保证氧供充足,杜绝患者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和低氧血症。术中应用到微栓过滤器,以平衡患者体内酸碱、电解质等液体环境。同时,还需要实时检测患者各项相关指标,如血氧饱和度、脑代谢、脑灌注、颅多普勒超声等。
1.2.3 术后护理
代患者麻醉药力消退且苏醒后,应对患者的清醒程度进行评估,提前预防精神症状的发生。实时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情况,患者在携带气管插管状态下,应与患者进行手语沟通,了解患者当前是否存在不适感,并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患者鼓励和肯定。由于患者携带气管插管多有不便,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患者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严重影响预后效果,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需求。一旦发现患者情绪发生不良波动,应及时予以安慰,同时施以保护性约束,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4]。一定时候可以适当予以镇静剂药物,使患者的不适感减弱,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术后镇痛对谵妄症的预防也有一定效果。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及早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以防患者治疗配合度降低。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安逸。
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为86例。其中,24例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服用适量镇静剂,1~2 d内症状消退;62例患者症状相对较重,采用肌内注射安定或1/3冬眠的方式控制症状发展,效果良好。症状严重者用适当剂量氯丙嗪控制。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6~20 d内症状好转。
对术后发生精神症状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整体质量均有所提升,说明护理方式具有临床价值。见表1。
表1 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分析(±s)
表1 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分析(±s)
?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120例患者中出现精神症状共86例,通过有效治疗和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精神症状消失;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整体质量均有所提升,说明护理方式具有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心脏术后影响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多样,可由单因素引发,也可通过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病变。在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心理及生理需求给予针对性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平复患者恐惧心理,因而使患者税后精神症状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