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杰
摘 要:“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幼儿文化自信心、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中要充分借助家园合作的优势和平台,全面深化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和认知,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开展“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习到很多民族英雄小故事、历史典故等等,不仅拓展了幼儿知识范围,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群体中的传承。
关键词:家园合作;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05-02
家园合作是保障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应该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搭建一个浓郁传统文化环境与民族民俗氛围,从而更好的强化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习俗的理解和感知。
1.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与客观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幼儿如何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关键。3到6岁的幼儿心理特点、个性形成、感官能力都处于重要发展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能够对其行为、认知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家园合作的背景下,组织幼儿开展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可以明显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突破了幼儿学习的界限,从学校延伸向了社会,对幼儿未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国每一个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趣味性、包容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从小树立其文化自信心。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结合本土文化习俗,开展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会显著增加幼儿教育趣味性以及文化底蕴。比如,有的地方立春吃春卷,有的地方立春要吃春饼,还有的地方立春要吃萝卜等等,不同的地域导致了二十四节气习俗的不同,这也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共融性。是培养幼儿自主自信、乐学善思的土壤。
2.家园合作,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
(1)打开多通道感官,发现自然秘密
二十四节气和12个月相互对应,基本每个月中都对应着1-2个节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自然气候、温度等也在发生变化,大自然是幼儿们探索的主要的场地,了解事物变化。自然中的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觅食等都是幼儿所关注的对象,都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产生探索欲望。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用五官去感受,直接和事物进行互动,更能让幼儿感受二十四节气所带来的自然变化。
比如,幼儿园组织家校联合活动,在春分、秋分等时节,布置家园合作任务,家长负责带领孩子体验“立春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的传统习俗,幼儿将自己的体验、体会写成一段话,或者组织一篇感想,到校与教师、幼儿分享交流。强化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强化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另外,教师可以在清明之后,组织班级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可以带着家长和幼儿走进公园,感受春天之后,事物的变化,让幼儿感受春天所带来的希望,对生活充满探索欲望。
比如,秋分节气时,这时瓜果成熟、昼夜平分;大寒节气之后,天气变冷,梅花开放,这些自然现象,幼儿都能够从视觉中感受到。教师在9月份,天气还不冷的日子,在班级中开班会,要求幼儿学习四季度中所涉及到的节气,为了强化“家园合作”,家长要与幼儿共同参与,班级开展班会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然后可以让幼儿讲解一个节气,并将这个节气所带给我们的感受表述出来,如大寒之后,幼儿可以看到雪花,屋外的风会吹的脸疼。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能够激发幼儿最真实的感受,这种自然环境也和幼儿的生活最贴近。
(2)开展多样性活动,体验民俗风情
二十四节气在不同的地区,民俗文化也会有所不同,如,立春吃春饼,幼儿园开展节气活动时,应该结合当地的民俗,因地制宜,开展多样性活动,不同的节气设置不同的活动,鼓励幼儿亲自参与,感受自然,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比如,立春吃春饼,家长在家与幼儿亲自制作春饼,并将有关立春节气以及吃春并习俗讲给幼儿听,之后,幼儿再将自家制作的春饼,带到学校,幼儿们共同分享,学生们享受着其他幼儿的食物,发现这些食物之间的不同,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分享自家的春饼制作过程,春饼受到一致好评的家长和学生会受到鼓励,幼儿也会感受春分这个节气和以往日子的不同,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有更深刻的印象。
比如,惊蛰放风筝,教师可以让家长为幼儿制作手工风筝,然后选择一天带着学生和家长共同放风筝,幼儿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感受风对风筝的影响,和家长共同牵着风筝,天空中风筝各异,在风的带动下,在天空飞舞,幼儿这样直接和自然接触,感受风和阳光,体验惊蛰节气的民俗风情。
利用不同节气里的民俗,创设多样的活动,丰富幼儿的体
验,为幼儿搭建了解自然和民俗的平台,也为幼儿的生活增添一些快乐。
(3)尝试多元化表达,展现艺术创意
二十四节气从古流传至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关于二十四节气,有很多谚语、顺口溜、儿歌等,构建了优美的意境,这个意境对幼儿来讲,也是一种享受。所以,幼儿园在开展节气实践活动时,不仅要体现多元化,还应该挖掘节气中的艺术元素,让幼儿动手操作实践,通过说、唱、剪、贴等方式,来感受和展现节气中的艺术美,提高幼儿对自然的审美水平。
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个“关于节气的手工课”,让幼儿们将自己对节气的理解,都在纸上画出来,然后剪下来,贴在班级的一角,幼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示自己看到的节气,可以是从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的节气,可以是从书本上知道的节气,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节气。教师可以将幼儿所表达出来的节气传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给学生讲解更多的节气知识。
比如,立夏节气时,开展“斗蛋游戏”,幼儿充分发动大脑,对“蛋勇士”进行装扮,一些幼儿将“蛋勇士”装扮成茜茜公主,一些幼儿将“蛋勇士”装扮成为小猪佩奇,这一场关于“蛋勇士”的模特秀。
二十四节气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其带着天气变化,隐含在幼儿的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中具有丰富的力量、资源,为幼儿探索自然提供丰富的空间,通过开展体验节气活动,让学生感受节气中蕴含的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
(4)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一些传统的节气,如立冬、冬至等不被幼儿们所熟悉,所以幼儿们也不能对这些节气进行深入了解。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节气,可以充分挖掘家长家庭资源,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实践活动,在立冬那天,组织家长到学校包饺子,过上一个不一样的立冬,家长和幼儿在这种氛围中,不仅可以增进感情;还能够通過一些实践内容,让幼儿对节气更好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过程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对于幼儿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幼儿教育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吸取经验,探索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的更多发展策略,加深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
强化家园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家长与教师的作用为幼儿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及浓郁民族民俗环境,是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效的关键。二十四节气作为幼儿园主要民族文化实践活动,在幼儿成长发展中意义重大,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旨在助力于幼儿教育改革创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洁.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运用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20+122
[2]杨萍,王邦中,邓京勉.二十四节气内涵的当代解读[J].气象科技进展,2019.9(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