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
双赢之举意义深远
7月23日湖南教育新闻网的文章《以“银龄讲学”计划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称,实施“银龄讲学”计划,让一批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身体健康、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作风扎实的退休教师,重返教坛,前往农村等贫困地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师生进行讲学。此举必将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化解中西部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长期稀缺、教育投入不足等难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些贫困家庭拔掉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今,城乡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受城镇化、二孩政策等影响,农村学校缺编现象仍然严重。偏僻的农村学校“引不进、留不住人”的情况较为突出,只有靠一些代课教师维持教学秩序,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拉越大。要想破解这种困局,只靠这些地区自身内在的力量一时是难以做到的,必须在充分发掘自有潜力、不断激发内部活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援”,通过外部“输血”的方式去改变这些地区教育“贫血”的状况。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招募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无疑是一种“教育输血”的有效途径,是“双赢”的。
3月3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的文章《让银龄教师在西部迎来事业“第二春”》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许多西部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存在生师比偏高、骨干教师缺乏、师资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鉴于西部高校优质师资力量缺乏的现实,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考虑,统一部署,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的深入推进、相关保障的扎实落实、细节的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优秀退休教师加入,在西部大显身手,迎来事业发展的“第二春”。更多的西部高校将因此受益,长期存在的优秀师资缺乏等矛盾也将得以有效缓解,育人水平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最终使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更好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7月6日新華网的文章《“银龄讲学”好处多多》说,从退休教师中招募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是弥补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方法之一。大家会认为,退休教师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偏差,精力不济。但是,我们要知道所招募银龄讲学教师是选拔出来的,对于师德、政治素质、敬业精神、业务水平等都有严格考核,并且由退休教师个人主动请缨,他们必然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优秀退休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校,会提高师资水平,不仅能带好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而且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给乡村学校带去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产生鲶鱼效应。对于“银龄讲学”教师本人来说,重返课堂可以施展才华,发挥余热,有机会在退休之后被聘任也是一种荣誉,“银龄讲学”可以实现老教师的价值,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构建机制人尽其才
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激活高校教师中的“银发力量”》提到,通过持续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更多高校优秀退休教师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助力西部高校提升立德树人、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的能力,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结合此前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的情况来看,吸引更多退休教师加入“银龄计划”,还需辅之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人才定位确定退休教师的补助标准,充分考虑退休教师的身体状况与家庭实际,及时配套细致周全的政策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践中,我们应当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优秀银龄教师成规模地跨省流动、向薄弱地区流动、长期稳定流动。退休教师对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好教师的基本特质,对于教育的责任所系和方法规律,有着更为真切的理解和把握。从他们当中遴选一批优秀代表充实到西部教师队伍一线,不仅是给予退休教师发挥余热的机会,更拓展了社会人力资本。因此,该计划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开发老龄人力资本提供了有益参照。有关部门通过架设通道,让退休人才利用其知识经验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整体劳动参与率,并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老有所为的风尚。
7月8日光明网的文章《“银龄讲学”是师尽其才的好办法》称,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优秀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一些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或许已不缺教师,但一定缺少优秀的教师,缺少优秀的管理人员。而另一边,一些优秀的教师因年龄而退休,他们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成长,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退休之后可以说是教师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发挥他们的余热,招募他们到一些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支教,可以很好地帮助那些地区的学校改进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很多老师60岁时仍然身体健康、精力尚可,完全能继续任教一段时间。更何况,不少老师有浓厚的教书育人情怀,难舍三尺讲台。招募退休老师开展银龄讲学,恰好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平台与机会,可做到师尽其才。2016年,杭州退休校长陈立群,退休后婉拒了民办学校高薪聘请,远赴黔东南贫困地区台江县义务支教。经过3年多的努力,他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骨干队伍,学校办学质量大幅跃升。支教期间,他还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开展家访并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用义举带动更多人开展支教助学。他的先进事迹令人敬仰,也让我们看到一些老师在退休之后的工作,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再提升。这何尝不是莫大的荣幸!
多方谋划着眼长远
6月2日东方网的文章《对后“银龄讲学”时代支教应尽早安排》建议,从全国范围看,1000名退休教师对于广大偏远地区来说,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也不足以弥补我国教育存在的城乡差距。所以,我们还是要在其他方面再用力,例如,在乡村教师如何“来得了、留得住”上下足功夫。众所周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键在于合格教师,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要素,而缩小地域教育差距,关键是缩小教师队伍的差距。国家一直在给予偏远地区教师补贴,但力度还需加大。对此,我们还必须考虑“银龄讲学”结束后如何解决偏远地区合格教师不足的问题。毕竟,“银龄讲学”是临时性措施,对后“银龄讲学”时代支教应尽早安排,还要拿出更有效的办法来。
3月30日腾讯网的文章《除了“银龄”教师外,乡村教育亟待更多投入》认为,近年来,“互联网+”教育逐渐铺开,农村中小学校基本上实现了网络覆盖,用上了先进的电教设备。互联网为农村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却给“银龄”教师出了一道难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尽管“银龄”教师能在短期内对弥补乡村师资短缺起到一定作用,但难以作为乡村教育的长期支撑,解决不了青年教师流失、优秀教师进城、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的是长效机制,比如改善农村学校的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从业者感到在农村教书挺划算、不吃亏。有关部门应制定补贴、资助、奖励等政策,以待遇为导向,拉开距离,推动师资向薄弱学校倾斜,让高水平教师自觉自愿地到农村任教。再者,有关部门应鼓励城区优质学校,联合农村薄弱学校办分校,这也是让学生就近获得优质资源的捷径。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留住青年教师,让他们乐于在农村任教,这需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师资建设的倾斜性投入。
7月2日光明网的文章《“银龄讲学”,能否带来教育引领效应?》说,在为开展“银龄讲学”计划叫好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配套环节。比如,如何“挖掘”出真正下得去、安下心的好老师?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要求,“银龄讲学”教师的工作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共同分担,应该说2万元对退休教师来说并不算高。只有那些真正对教育有热爱、对贫困地区有感情、对基层孩子有情怀的优秀教师才会“下乡”。再比如,如何强化对好老师的考核?只要投入进去,老师都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声誉负责、对基层教育负责,但是,最好还是设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这种标准可量化,可分层次找出对应点,以便老师更好地发挥才华。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应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正实现对口,允许讲学教师以多种形式发挥作用,带动提升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从而让“银龄讲学”计划能够发挥出引领效应,让基层教育的短板能够补上,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链接:江西省2020—2021学年“银龄讲学”计划讲学教师招募工作要点
一、实施范围。以县为基本单位,主要是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受援学校为县镇和农村学校。
二、招募人数。全省计划招募300名讲学教師。
三、资格条件。申请“银龄讲学”计划的退休教师以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年龄一般在65岁以下,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身体健康、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作风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四、岗位职责。按照“需求为本、形式灵活”的原则,招募到的讲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讲学活动,同时也可根据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听课评课、开设公开课、研讨课或专题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等丰富多样的讲学活动,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提升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讲学教师服务期间人事关系、现享受的退休待遇不变。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向讲学教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及购买意外保险费等补助。受援县要为讲学教师购买意外保险,提供周转宿舍,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讲学教师因病因伤发生的医疗费用,按本人医疗关系和有关规定办理。对于讲学期间表现优秀的,在评优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责编/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