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餐饮浪费触目惊心
“餐饮业平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约为12%。”这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北京、上海、成都、拉萨195家餐饮机构3357桌消费者行为的调查。
如今,在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人在餐饮消费中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往往“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在婚丧嫁娶等聚餐活动中,“点得多、吃得少”大量存在;在一些单位、学校的食堂,食物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中国科学院曾公布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相当于当时全国粮食产量的3%。
浪费何止在餐饮?在储粮环节,有些地方农户因为储粮方法落后造成的损失高达8%;有些地方由于粮库仓储设施缺损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损耗;在流通环节,粮食物流企业仓储、物流、装卸、搬运等设施落后,粮食抛撒损失严重;在加工环节,粮食企业过度追求精加工,造成粮食加工成品率低。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仅农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就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8月17日中午,记者在一家正在举办婚宴的大型酒店走访时看到,客人们已经陆续离席,但餐桌上还有较多的剩余,有些菜剩余一半以上。“过去,有时一家餐厅的剩菜,能养活一个猪场。”福建省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黄履冰介绍,有人认为,菜吃光了,就意味着菜点少了,显得主人不够热情。“为了面子,10个人点18道菜甚至20多道菜是常见现象。”
部分自助餐厅和单位食堂也是浪费现象的“重灾区”。湖北省咸宁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助餐一般实行定额收费,有的客人在取餐时取的量较大,但又不能吃完,导致出现浪费问题。
“一元餐”是一些单位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单位给食堂承包方一定补贴,从而使员工用餐价格低至“一元”。但便宜的饭菜也让价格失去了其调控作用。一方面,员工在“不就是一元钱吗”的心理暗示下容易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享有可观的补贴,食堂承包方也缺乏成本意识和制止浪费的动力。
在中小学校食堂,浪费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校园餐饮质量与学生浪费行为密切相关,食物种类选择太少、口味欠佳是主要原因。此外,对比盒饭、自助餐、组合套餐三种校园餐饮提供方式,盒饭的浪费最为严重。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的缺失则是校园食物浪费的根源。
谨防三个误区
误区一:多点菜很有面子
餐饮浪费发生最多的场合,恐怕就是请客吃饭的餐桌上了。“今天请老同学吃饭,6个人,得点4个凉菜,8个热菜,汤还不算在内。”不久前,记者在北京一家餐馆的大厅里,听到一位先生在点菜时如此“盘算”,照这个点菜规模,剩菜怕是不能避免了。
中国人好面子,重人情,讲排场。请人吃饭,如果点少了,主人感觉没面子、小气,好像只有点的菜越多,剩下的菜越多,才越显得自己热情,才越显得自己真诚。
有餐厅服务员对记者说:“我以前干过的餐馆中,有的老板希望我们‘忽悠人家多点菜,现在没有了。我们一般会根据就餐人数,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但如果人家非要多点,我们也不能硬拦着。比如有些约会请女孩子吃饭的男生、做东请客户的顾客,特别好面子,生怕招待不周,宁愿多点些菜剩在那里,也绝不会打包。”
其实这是一种暴发户心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作祟。如果自身经济条件不太好,那更是打肿脸充胖子,何必呢?与人交往,贵在坦诚。一个大手大脚、糟蹋食物的人,恐怕也很难取信于人。
对此,河南省餐饮与饭店协会有关负责人曾建议,在全社会深入宣传提倡“不光盘子,才丢面子”,从改变观念做起,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把面子和浪费勾连在一起,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餐饮浪费不是舌尖上的“小问题”,而是思想意识里的大问题。如果大家都任由这种心态发展下去,餐饮浪费现象将愈演愈烈,对此不可不察。
误区二:浪费能够扩消费
一部电视剧里有这么个场景——
在一家灯火通明却又没有顾客的高档餐厅,从农村来的严奶奶问:“费教授,你说这灯就这么成宿点着不灭,这得费多少电啊?那国家都不管管啊?”
费教授说:“哟,奶奶,这话可不能这么说。这灯还必须得点,只有用了电,电力工人才能挣着钱,才能买菜买饭,这样呢,农民兄弟才能挣着钱。”
生活中持費教授观点的人还真不少,尤其在餐饮浪费的问题上,记者有朋友就这么认为:“我点得多,餐厅挣得多,进货就多,从业人员收入也就高,我这是拉动了内需。而且,剩下的饭菜不是也能当泔水卖吗?这又是一笔进项。”
这种“浪费有理还有利”的歪理万万要不得!
不错,适度、合理、有效的消费是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前提,但并不是所有的消费都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多走一步,往往就会变成浪费。浪费拉动的发展是含有水分的、不可持续的。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生活,则是不折不扣的暴殄天物。
中国的粮食并没有多到可以挥霍的程度,因此绝不能对餐饮浪费行为持姑息的态度。在大众心理建设方面,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倡节俭。
误区三:暴饮暴食为“光盘”
“我光盘我光荣”的“光盘行动”已经实施多年,“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声音认为,提倡“光盘”,容易导致吃得多,结果吃胖了,吃得不健康了。
有位朋友在微博和微信上“晒光盘”,“晒”了5年多,最大的变化是体重减轻了10多公斤,原来体检报告中的脂肪肝也不见了。好多人不解,问他:“光盘”不是容易吃多、吃胖吗?怎么还减肥了?这位朋友说得好:“光盘行动,提倡自觉光盘、轻松光盘,而不是‘吃不下硬撑的光盘。”
有的人吃自助餐,一个人用两个大盘子装,堆得像小山一样,如此“光盘”一下,肯定得吃撑。为何做不到“吃多少拿多少”呢?吃完再取不行吗?所以,认为“光盘”会导致吃得多,不是“光盘”所倡导的节约带来的问题。
饭吃八分饱,是健康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吃饭顿顿塞到嗓子眼,那不叫“光盘”,那是暴饮暴食。
说到底,“光盤行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理念,是人人都可践行的节约、环保、健康和公益的好习惯。总之,别把“光盘”的好经念歪了。
行动起来制止浪费
一粒粮食饱含滴滴汗水,一张餐桌传承优良品德。
制止餐饮浪费,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专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重塑,加快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
——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硬约束”。
今年1月,江苏出台《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7月,重庆拟立法推行文明用餐,禁止浪费食物……
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有关部门应该加快推进专门法律的制定,集中执法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态势,织密法律保障网络。专家表示,要针对机关单位、企业、餐饮公司、学校等不同对象,精准设定监督主体,对浪费现象采取警告、公示、训诫、罚款等多种手段,完善惩治浪费的法律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形成鼓励勤俭节约的“软环境”。
戴草帽、挽裤脚、挥镰刀,炎炎烈日下抢收稻子,滴滴汗珠挂满脸庞……田间地头,不少城市居民参与农事活动,感受粒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节约要从孩子抓起,把勤俭节约等美德教育贯穿始终。专家认为,应该把勤俭节约作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方面,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体系中;同时,针对城市居民、商务人士等群体,采取亲身体验、典型引领等方式,让节约理念入脑入心。
专家表示,在当前强调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一些人忽视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甚至认为浪费也是促消费、扩内需,这是必须纠正的观念。消费与浪费有本质上的不同,促消费是鼓励群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浪费却是对资源的不必要消耗,以消费之名行浪费之实,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餐饮浪费,已成为当前社会一大危害,既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又破坏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实抓细,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责编/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