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人民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

2020-09-27 22:59宋晓甜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民文艺习近平

宋晓甜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纵向的发展还是横向的内容上都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倡导文艺创作主体即为人民大众,文艺创作素材源于人民,文艺作品服务人民,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要求,扎根人民,创作接地气、有生命力且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艺作品。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人民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并多次强调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把文艺事业的发展看作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就文艺事业发展的意义、发展的趋势和文艺创作的要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艺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这一思想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观、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勾画了新时代文艺宏伟蓝图,憧憬了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美好未来,成为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民主体性思想,在他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文艺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保障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良好社会风气的弘扬和人民精神的满足。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保障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与西方中世纪以来以神为本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及能动性。中国古代虽曾信奉过类似宗教的东西,但自战国以来,中国人大多不再有那种对神和异己等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以人为本的中国思想文化逐渐形成,特别是儒家思想,主张以人为本。中华文化的人民主体性还体现在坚持以民为本,主张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首要的价值追求,所以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华文化发展至今始终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聚焦人的价值的实现。

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要求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创作的素材取自人民的鲜活生活,文艺创作的主体就是人民大众的一分子,文艺作品回归人民生活。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文艺必须是人民的文艺,优秀的文艺一定要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保障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引导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弘扬。

社会风气是一个社会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等诸多要素的总和,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强烈愿望,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各方面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风气的评判标杆在广大人民心中,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坚持和提倡的,相反,病态不良的社会风气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反对和抵制的。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网络时代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作用更为突出。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倡导文艺创作源泉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文艺作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人民主体性为指导创作的文艺作品,蕴含的价值观必然是大多数人民群众坚持和提倡的,是充满正能量充满阳光的,必然能够洗涤净化大众的心灵,引领社会风气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再次,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满足了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

我国现代化建设由总体小康转向全面小康以后,全面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我们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包括物质的丰盈、政治的民主、社会的和谐、生态的优美还有文化的繁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大力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拍手称颂的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指导。

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民主体性思想,在其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主体性是其文艺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和最终价值取向,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思想。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文艺创作源于人民的鲜活生活,人民的精神发展需要丰富文艺作品的满足。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就是倡导以人民为中心为主体为服务对象的创作导向,文艺是广大人民群众挖掘自身现实生活后做出的美味大餐,以不同的形式丰富的营养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望。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风向标,文艺创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导向,新时代文艺作品的创作应坚持创作素材来源于人民生活,创作内容服务人民生活,创作价值社会效益优先。

第一,坚持创作素材源于人民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文艺与人民的辯证关系,提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驱壳。”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者对丰富现实生活的情感抒发和寄托,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创作者深入百姓生活后的有感而发。当代画家罗中立先生创作的大幅画布油画《父亲》曾获各种美术大奖,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父亲》的创作背景是1980年罗中立根据自己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创作形象源于当地一位普通农民,正是因为那段大巴山生活,罗先生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使他深谙农民的困苦,明白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创作出了《父亲》这幅名作。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19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在他的笔下通过对自己故乡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将中国文学带到世界最高峰。被广泛肯定受大众欢迎的文艺作品必然是直接或间接取材于老百姓的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就如同绿树脱离了土壤鱼儿离开了水鸟儿回不到天空,失去了光彩甚至生命告终。艺术类专业较其他专业更加重视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提前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下乡采风,原因即在于此,通过专业实践活动使艺术生更真实深切地感受人民生活的五彩斑斓,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创作出真实而又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指导,应坚持文艺作品的创作素材源于人民生活,脱离了人民生活的作品也就拉远了与读者观众的距离。

第二,坚持文艺创作服务于人民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思想的提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也明确了新发展理念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的发展和幸福作为目的和归宿,不但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发展服务于人民发展,文艺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指导,文艺创作也必须服务人民发展。一方面,用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国家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日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更广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人民需求的提高在给文艺工作者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激励着优秀文艺作品的涌现。文艺工作者肩负着用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的职责。另一方面,用文艺作品引导人民群众的理想价值追求。21世纪的我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涌入,社会矛盾复杂,道德问题不容忽视,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端正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帮助人民群众追求高尚的理想信念,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硬性的处罚限制,更要重视教育引导。文艺作品渗透力深感染性强覆盖面广,加之网络时代传播速度大大提高,文艺引导社会理想价值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艺创作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指导,必须坚持文艺创作引导人民群众追求高尚的理想价值。

第三,坚持创作价值社会效益优先。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的体现,衡量文艺作品优劣的标准不应该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还应该关注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评价文艺作品的质量高与否不应该只看到它搏了多少人的眼球,刷了多少流量,片酬多昂贵,票房有多高,更值得深思的是文艺作品的内容是否积极向上,创作素材是否源于人民的鲜活生活,创作效果是否达到了既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又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追求高尚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优秀的文艺作品首先体现较高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又能带来经济价值的更是优秀中的精品。文艺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指导,文艺创作就必须坚持文艺创作价值社会效益优先。倡导评论界为精耕细作、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艺作品点赞,给急功近利低俗媚俗的的噱头差评,让人民群众满意并帮助人民成长发展的文艺作品走向舞台中央,成为主流文艺作品。文艺创作者应当意识到文艺作品不能仅看票房、收视率、点击率,只看数字和符号,更要看人民群众的口碑,要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吻合。

“以人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强调把人的生存发展作为根本。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以人为本”一直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们几代领导人的核心思想中都体现了人民性。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群众路线;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一个就是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包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内涵就包括人民幸福。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搞建设把人民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代的今天我国文艺创作展现了新气象、新高度、新作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创作的过程和文艺作品的呈现都体现着人民性。

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指导,新时代的文艺作品才能有血有肉有内涵有品质。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深切讲述人民心声,这样的美术作品才能生动描绘人民向往,这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深情演唱人民心情,这样的影视作品才能如实反映人民生活。这些和百姓生活有着千丝万缕微妙关系的文艺作品才会吸引广大人民群众阅读、欣赏、聆听、观看,更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辨别、思考和改进。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人民的生活又高于人民的生活,它们取材于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又能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向着美好灿烂的生活奋斗。新时代新起点,文艺创作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人民主体性为指导,仰望无际的蓝天脚踩坚实的大地,融入人民扎根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抒写抒怀抒情,为铸中华文化新辉煌添光加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10月15日.

猜你喜欢
人民文艺习近平
1942,文艺之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标题党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