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建
(临沂高新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临沂 276000)
冠心病本质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能够引发许多危险因素, 容易致使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缺氧,进而危及生命[1]。 为患者重建血运,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手段, 即通过人为干预将其狭窄、闭塞的血管通开,具有较为直观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上存在部分患者不具备血运重建的条件,故针对无法血运重建的患者, 应采取其他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运动康复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尤其是心内科应用广泛,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能够针对不同患者临床康复进展及病情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期促进患者康复的高效性。 该文以2017 年7 月—2019 年6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 例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应用于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观察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150 例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后每组具有相同数量的样本,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各75例研究对象。 其中参照组患者男性43 例,女性32 例,年龄在48~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74±5.16)岁,病程在1~3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81±0.42)年,心功能NYHA 分级Ⅰ级41 例,Ⅱ级34 例;试验组患者男性45 例,女性30 例,年龄在49~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3±6.38)岁,病程在1~3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72±0.53)年,心功能NYHA 分级Ⅰ级40 例,Ⅱ级35 例。将患者的性别、 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
纳入标准:(1)参考WHO 2005 年发布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其中的症状描述;(2)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经证实具有1 支及以上的动脉血管狭窄;(3)患者均未行血运重建;(4)患者以正常行走速度连续步行,距离<100 m。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影响该次研究的器质性疾病;(2)患者存在精神类疾病,且具有相应的沟通障碍;(3)患者具有心脏移植手术史或装有心脏起搏器;(4)患者具有重度心力衰竭;(5)临床资料不完整。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即指导患者按时服用他汀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及阿司匹林等药物;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监督患者戒烟、戒糖、戒油腻等;适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个体化运动康复进行治疗,即为患者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该方案由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组成,具体措施如下。 (1)运动方式:结合患者的身体条件及自身兴趣,为患者提供跑步机、划船机、坐位脚踏车、上肢液阻摇臂及功率自行车等器械进行锻炼,围绕其整个躯体进行机械运动。 (2)运动强度:结合患者的最大心率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数据,在初始阶段为患者设置强度为60%,而后参考患者的实际运动情况,适当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增大运动强度,5%/次,2 周/次。 (3)运动时间:通常选择16∶00~17∶00 间开始运动,初始时可运动30 min/d, 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增加运动时间,5 min/次,直至增加至60 min/d。 (4)运动频率:参考患者的初始体质情况及随后的锻炼情况,对恢复较好的患者可采取5~6 d/周的运动频率, 对恢复较差的患者则采取3~4 d/周的运动频率, 所有患者运动频率不低于3 d/周。 (5)运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运动前10 min 做好相应的热身活动, 在运动后10 min 做好相应的放松活动;运动过程中,使用远程心电遥测系统对患者的心率进行监测;一旦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呼吸不畅、胸闷气短、脸色苍白等不适症状,即刻停止其运动行为;为患者做好其他保障工作。
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干预满意度情况作为该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具体如下:(1)心功能以其静息状态下的心脏彩超结果为准,记录其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室壁运动积分(Wall Motion Scroe,WMS)。 (2)生活质量情况以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进行考察,该量表共含21 道社会、体力、情绪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总分105分,评分形式为反向评分。 (3)干预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予以评定,分值在0~100 分之间,等级划分为完全满意为≥90 分,部分满意为60~89 分,不满意为<60分,干预满意度=(完全满意例数+部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数据较参照组患者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为2.67%, 较参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13.3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
组别LVEF(%)治疗前 治疗后WMS(分)治疗前 治疗后生活质量(分)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75)试验组(n=75)t 值P 值43.14±5.27 44.20±4.38 1.436 0.943 48.16±6.18 54.34±6.83 6.454 0.014 56.82±10.84 57.13±11.08 0.928 0.836 47.59±9.35 32.18±9.03 7.187 0.003 62.06±11.68 63.41±10.83 0.931 0.671 56.81±8.16 43.67±8.02 6.231 0.021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对比[n(%)]
针对干预满意度来说, 试验组数值为97.33%,明显比参照组(88.00%)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n(%)]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趋于高发态势,冠心病作为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 冠心病是患者体内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起其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 根据近年来的发病态势分析,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大多数患者在平时不具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其各类社会行为不受影响,但通过相应的检查可发现,患者的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现象[3-5]。 患者相应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心前不适,或疲倦乏力,此类症状患者往往不会重视, 故在冠心病的早期预防阶段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在发现时,冠心病已发展较为严重[6]。 冠心病患者多数为隐性冠心病,而急性患者在发作时症状明显且剧烈, 往往表现为心前剧痛、大汗淋漓、口唇发紫等,此类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应急处理,进而入院抢救,对于治疗其冠心病的根源,则需解除其危险状态。 随着现代人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定期参加体检,尤为注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 而临床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往往以药物、介入治疗及血运重建等为主,对于患者的预后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部分患者不具备血运重建的条件,故常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心血管事件,甚至对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7-8]。 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依靠常规的治疗手段为基础,提倡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运动方案,通过运动进行康复锻炼[9]。 在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中,必须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恢复程度,从而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方案,确保运动方式、时间、强度、频率等设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以此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 同时详细说明运动注意事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其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均优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参照组患者,说明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对未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疗效较好,甚至有可能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帮助。 除此之外,试验组患者干预满意度明显比参照组高,与相关文献[10]的研究结果非常接近,由此证实,通过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的应用,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综上所述, 针对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以个体化运动康复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