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芬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200)
分娩作为繁衍后代的重要环节,因产妇与胎儿多因素的约束导致产妇在整个正产期间会面临强烈的痛感。通常,疼痛本身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主观感觉,但因分娩依赖于产妇自身借力忍耐疼痛娩出,整个期间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易导致产妇产生大量负面心理感受,使分娩顺利程度受到影响,制约母婴双方结局[1]。因此,在产科中如何保障产妇克服疼痛分娩至关重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无痛分娩技术从国外引进,在临床中逐步应用,但其最终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所以本研究重点探讨产科分娩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后的效果,期望为妇产科提供一定的参考。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院内产科分娩88例,其中无痛分娩44例(研究组),常规分娩44例(对照组),本研究入组的产妇均达到足月标准,且为第一胎,排除有妊高症、甲减、甲亢等合并妊娠的产妇;研究组中年龄22~35岁,平均(26.52±1.62)岁;对照组中年龄22~35岁,平均(26.50±1.6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整个生产环节中助产士陪同,正确引导鼓励产妇分娩,同时监测体征变化,观察是否有不良妊娠情况便于第一时间改变分娩方式。
研究组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妇宫口开到2 cm左右,由麻醉师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然后严密监测产妇各项生命特征相关指标与临床表现,若发生不正常的情况需即刻采用有效的应对方案,产妇在这种无痛的环境中仍然正常分娩难度高,可转为剖宫产手术,防止胎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严重侵害产妇与胎儿共同的生命安全。
记录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分娩结局情况,评估镇痛标准参考文献[2]:显效:即未见任何痛感;有效:有伴轻微痛感;无效:有时候仍然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
本次临床对比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对比。数据录入时核对,录入后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百分比数据采用X2值进行检验分析,对于均数数据采用T值方式进行检验分析,数据的处理均实行2次,结果在不一致时由2名人员进行校核。数据资料P值<0.05时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n(%)]
实验组存在更少的不良分娩结局案例,相比于常规组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分娩结局对比[n(%)]
在现代医学取得高效进步的背景中,无痛分娩技术的引入在产科界开启了新的篇章。产妇可以在不承受剧烈疼痛的基础中实现分娩,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对分娩的不良情绪,降低宫缩造成的痛感,调节疼痛造成的不良妊娠结局,合理控制过长的分娩时间,辅助产妇实现分娩。在分娩阶段面临的主观感受即为疼痛,是女性分娩必然经历的过程,若疼痛仅仅在产妇可耐受范围的中,则对产妇与胎儿不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若在分娩期间过度疼痛,会让产妇身心都承受过大的苦楚,必要时应当合理干预,否则易发生血管中管腔收窄使血压高表达、胎盘血流动力功能降低。同时,产妇分娩时会出现规律性或不规律性的宫缩,易使得子宫与宫颈两个部位由于压迫而发生扩张,使患者生理痛楚感受升高,同时还会延长分娩时间,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与长时间无法娩出转为剖宫产处理,无痛分娩技术更具有优势,产妇可以在感受不到痛感的基础中进行分娩,该方式在西方等国家十分流行,同时分娩成功率超过80%以上,进一步验证了无痛分娩技术的有效性。本研究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进行实践应用发现,研究组产妇达到的镇痛效果更理想,提示在分娩期间针对产妇采用局部麻醉能够有效使得疼痛感缓解,同时对产妇的体能、意识清楚程度及分娩活动并无影响的分娩技术,该技术安全性较高,在产科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存在更少的不良分娩结局案例,相比于常规组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证明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提升产妇的反面综合水平,可以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对于产妇的分娩体验具备积极推动作用,可以作为常规干预模式普及。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这一技术投放在临床产科中使用,能够合理的控制产妇由于分娩环节诱发的生理性疼痛,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过度疼痛转为剖宫产而降低对妊娠结局的局限,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产科中可以合理运用该技术来调节产妇疼痛,确保母体与胎儿的健康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