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恒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5000)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多发于男性强壮年患者,多因肺大泡破裂所致,其患者主要临产特征为刺激性咳嗽、胸痛、心悸、四肢发凉等,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将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1]。既往,临床主要采用传统的胸腔镜手术治疗,通过三孔操作,切除病变肺组织,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术后恢复难,治疗效果不佳,随着临床医学及时的不断进步,通过对传统的胸腔镜手术改良,出现了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改进后的新型手术方式,可有效克服传统的胸腔镜手术的缺点,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对患者血管与神经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被广泛运用于自发性气胸治疗[2]。基于此,学者通过对5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期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整理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自发性气胸患者;②患者与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随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②手术不耐受的患者。本次研究所纳入病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41.23±5.16)岁;男17例,女10例。对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41.23±5.01)岁;男18例,女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研究组予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全麻,患者侧卧,调节好呼吸机的气道压力与潮气量进行辅助通气。手术首先于第5肋间做2 cm的切口,将胸腔镜置入,查看漏气部位、肺叶与肺大泡是否粘连,使用电钩将粘连分离,然后将腔镜推至切口下缘,置入内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在置入弯头卵圆钳,需要保证吻合器在卵圆钳与腔镜之间,然后切除肺大泡。进行膨肺检查保证无漏气后缝合切口,同时在第8肋间切口处置入引流器进行引流。对照组予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前操作与研究组相同,于第3肋间、第7肋间、第8肋间分别做2 cm、1.5 cm、1.5 cm的切口,三个切口呈三角形,第3肋切口为主操切口,其他操作与研究组相同。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治疗进行对比,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较对照组而言,研究组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表1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组别 例数(例) 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7 46.34±9.11 67.21±10.24 4.11±0.60研究组 27 24.67±6.18 54.11±8.66 2.81±0.54 t 11.97 5.08 8.37 P 0.00 0.04 0.01
自发性气胸是指脏层胸膜或肺组织因肺部疾病出现破裂,造成空气进入胸膜腔的疾病,属肺科急症之一,好发于青年男性,严重者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对其患者与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一直都是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现临床多采用手术将肺大泡与相关组织切除或缝扎进行自发性气胸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因其伤害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已逐渐发展为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常用术式,而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改进后的胸腔镜手术,较传统的胸腔镜手术的“三孔法”,具有更大的优势,该手术只需一个切口,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疼痛,降低因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造成的伤害,提高预后,加速术后恢复。有研究表明,实施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安全性更高,可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在本次调查研究中,研究组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运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小手术伤口,降低术中出血量,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