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020-09-27 05:23谢莹莹熊安秀
巴楚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危险度危组白血病

谢莹莹 寇 宏 邓 颖 熊安秀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3)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为主,约占儿童白血病的3/4[1,2]。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血病危险度分级日趋精准,化疗方案不断完善,个体化用药以及支持治疗不断加强,ALL的5年无病存活率高达90%[2-7]。目前ALL的治疗方案包括多中心协作组制定的CCLG-ALL-2008方案、CCLG-ALL-2015方案及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ALL诊疗规范(2018年版)[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CCLG-ALL-2008方案治疗ALL患儿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ALL患儿的长期无病存活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7月~2018年11月我院共诊断ALL患儿49例,部分患儿放弃治疗,部分前往上级医院就诊,在我院接受规范化疗的ALL患儿29例,男12例,女17例,男女比例1:1.4。平均发病年龄为4.88(0.92~11.75)岁,其中男、女分别为5.5(1.50~11.75)岁、4.43(0.92~8.75)岁。随访终点为2019年5月,随访时间为1~70月,中位随访时间32月。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治疗方案

本研究所有患儿完善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术、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融合基因及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查。根据CCLG-ALL-2008方案进行诊断分组化疗[8],主要包括诱导缓解治疗、早期强化、巩固治疗、延迟强化和维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标准:无白血病细胞侵袭的症状和体征,如贫血或出血等;M1骨髓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外周血中无原始幼稚细胞;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100×109/L。患儿达CR后,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为复发: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10%;外周血(或其他髓外部位)可见白血病细胞。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记录从诊断日至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EFS记录从诊断日至第一个事件发生(诱导失败、复发、二次肿瘤或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失访(进入第2个疗程后放弃治疗者或完成化疗后1年内无任何形式随访记录)患者OS期计算至末次随访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9例患儿中发病初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50×109/L有4例(13.79%),确诊时均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免疫分型显示均为B系。融合基因检测成功者29例,其中阳性8例(27.59%),TEL-AML阳性3例(10.34%),E2A-PBXI阳性1例(3.45%),BCR-ABL阳性1例(3.45%),MLL-AF4阳性1例(3.45%),MLL重排1例(3.45%),ETV6/RUNX1阳性1例(3.45%)。29例患儿均行染色体检测,6例(20.69%)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中2例超二倍体(6.90%),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3.79%),1例为Ph染色体,无亚二倍体患儿。根据初诊危险度分组,标危组21例、中危组5例、高危组3例;根据治疗效果进行调整,最终标危组18例、中危组5例、高危组6例。

2.2 早期治疗反应

本研究中29例患儿于治疗第8天接受泼尼松敏感试验,其中反应敏感者27例(93.10%),反应不敏感者2例(6.90%)。29例患儿经VDLD方案(长春地辛+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地塞米松)诱导缓解化疗,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第15天达M1为93.10%,其中标危、中危、高危组分别为100%、80%、83.33%。29例患儿第33天诱导结束后均达CR。29例患儿于第33天和第12周接受MRD检查,其中MRD<10-4者分别为27例和28例,10-4≤MRD≤10-2者2例和0例,MRD>10-2者0例和1例。29例患儿不同危险度早期治疗反应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29例患儿不同危险度早期治疗反应情况[n(%)]

2.3 不良事件

至随访结束,全部患儿均未出现继发肿瘤。复发:2例复发患儿均为高危组,均为骨髓内复发,复发率为6.90%,其中1例患儿泼尼松反应不良,另1例患儿发病年龄为11月,并伴有MLL基因重排,但此2例患儿诱导缓解治疗均达CR,复发时间分别为诊断后5个月和8个月。失访:4例患儿失访,其中1例于维持治疗结束后失访,1例患儿复发后放弃治疗,1例患儿复发后前往外院行CART治疗,1例患儿前往上级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死亡:患儿随访期间死亡0例。

2.4 生存分析

至末次随访,25例为无病生存,4例放弃治疗/失访,其中1例复发后带病存活。至随访结束,中位生存期为64.7±3.9月,3年EFS为(87.3±7.2)%,预测5年EFS为80%以上,见图1。

至随访结束,18例标危组及5例中危组患儿均无病存活,6例高危患儿中4例失访。高危组3年EFS(44.4±2.2)%,不足50%,通过Log Rank检验,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标危组和中危组患儿均无病存活。生存曲线见图2。

3 讨论

随着联合化疗、髓外预防治疗、支持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ALL的长期生存率有了较大提高,多项研究对CCLG-ALL-2008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5年OS率为80.7%~84.2%,5年EFS率为79.0%~81.5%[4-7]。本研究标危组和中危组随访结束时均为无事件存活,预期5年EFS为80%以上,虽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4-7]相似,然由于病例种类、数量及随访时间受限,不能更好地反映总体疗效。而高危组至随访结束时,3年无事件存活率约(44.4±2.2)%,与郭霞等[4]研究的(43.5±5.1)%相似,而与张钰等[5]研究(56.64±9.3)%稍有不同。本研究ALL患儿均为B细胞型,无T细胞型,而T-ALL疗效总体较B-ALL差,高危组患儿复发2例,1例为婴儿白血病、伴MLL基因重排,1例为泼尼松治疗不敏感。因此,CCLG-ALL-2008方案治疗后高危组患儿复发率较高,MLL、BCR/ABL等基因阳性是高危复发因素,并且复发后生存率极低[7,9]。

尽管ALL经过CCLG-ALL-2008方案积极治疗,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标危组和中危组患儿,然而复发仍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约15%~20%患儿出现复发,影响长期生存[9-12]。本研究中有2例ALL复发,均是高危组患儿。因病例有限,未进行复发率及中位复发时间统计。因此,对于改善复发难治ALL患儿的预后,仍是目前难题。研究发现CART对难治复发的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效果较好[10]。Ph(+)ALL有较高的复发率,TKI靶向治疗可改善其预后。研究发现,达沙替尼在EFS、OS及复发方面优于伊马替尼[13]。对于复发难治的患儿,BCL-2抑制剂、CART治疗以及CART治疗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可能是潜在的有效治疗策略。

总之,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ALL预后较好,CR率高,尤其是标危组及中危组,可使患儿生存得到较大改善。而对复发机制的研究及治疗仍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中部分病例流失、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可能不能很好反应总体预后情况,其结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危险度危组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不同危险度分级胃肠道间质瘤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术前超声影像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效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复杂水域船舶智能避碰专家系统设计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解析健康危险度评价在建立环境健康指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