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个案分析

2020-09-26 15:02莫迪鸣袁巧玲
文存阅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个案独生子女

莫迪鸣 袁巧玲

摘要:本文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个案介入分析为依据,详细阐释优势视角在家庭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效用——家庭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从自身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生活环境等方面寻找优势,并利用这些优势与案主及其家庭成员一起,共同解决其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帮助其顺利走出困境。同时在个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优势视角;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个案

因计划生育政策而出现的独生子女群体是我国社会中的特殊人群,其家庭教育问题广受社会关注。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施行至今,二胎比例未随生育政策的调整呈现预期中的显著增长,相当一部分家庭仍然选择只生一个孩子,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将长期存在。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是指社会工作者以探索发掘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成员的优势和资源为立足点,协助其摆脱困境、达成期望,促使其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实务个案,探索优势视角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概念界定

(一)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指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之中,将个体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作为首要关注焦点。优势视角下的助人关系是互助与合作的伙伴关系,是社工与案主一起共事的能力,而非一人凌驾于另一人之上的权力。同时,任何个体、家庭、团体都内在地具有学习、成长与改变的能力,均蕴藏着难以置信的抗逆力。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指独生子女所在家庭根据独生子女具体生长、发育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特点,考虑社会的影响因素和独生子女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所实施的最基础、最初步的教育。这种教育具有初始、直接、经常、不规范、不稳定等特点,其根本作用在于开启孩子的智慧,完善孩子的性格,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优势视角下的个案介入

(一)个案介绍

案主诞诞(化名)为12岁男孩,2007年12月出生,小学六年级,独生子女,城市居民。父母均为本科文化,父亲为某公司区域领导,母亲为全职妈妈。案主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依赖心重、学习成绩下降。案主家庭和睦,生活条件中上。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周末偶尔回家与家人团聚。母亲为全职妈妈,是案主家庭教育主导者,负责照料日常生活。外婆退休在家。案主生活完全由母亲、外婆照料。家校距离较近,步行约10分钟,但案主上下学完全由母亲接送。案主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体育成绩较差,与同学关系较为疏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过度保护,期望过高

案主自幼处于母亲严密管控之下——上下学完全由母亲接送,作业等必须由母亲检查把关,一日三餐必须在家就餐,双休日均被绘画、书法、奥数、英语等课程排满。案主母亲一心想让他考上名牌大学,处处管制。因此案主学习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生活缺乏能动性,自我决定能力欠缺,学习成绩反而下降。

2.缺少平等沟通,常与母亲争吵

案主渴望母亲与外婆能减少对自己生活的过多干预,让自己能与住处相近的小伙伴结伴上下学,能自由安排的时间。但是母亲始终认为决不能让孩子出任何意外,学习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其他一切都应当为学习让路,必须对案主严密照顾和看管。因此,双方难以进行平等有效的家庭对话,常常起争执。

3.重智轻体,身体素质较差

案主家庭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体育锻炼,认为疫情期间老师布置的家庭跳绳作业纯属浪费时间。对于案主的兴趣爱好——足球和绘画,母亲要求必须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父亲只有双休日可以偶尔陪伴案主一起玩耍。由此导致案主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成绩处于及格边缘,缺少男性气质。

4.朋友少,社交能力差

案主课余生活基本被各种培训班占据,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去结交新朋友、参加社会实践。案主在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今没有独自外出购物的经历,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因此,案主朋友很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害怕在人多场合说话。

(三)可利用资源与优势

首先,案主自身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学习能力尚可,可鼓励案主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主执行,以此增强案主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提高其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案主家庭附近配备大型体育场,有利于案主开展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并激励案主自觉主动完成跳绳作业。

其次,案主附近居住有两位同班同学,案主可在母亲或外婆陪同下,邀请他们到家中玩耍,以此增加母亲和外婆对其好朋友的了解。同时,案主母亲也可与这两位同学家长认识和沟通,借鉴其他家庭的教育方式,弥补自身养育孩子的短板。此外,案主自身可利用学习上的进步为条件,尝试与母亲进行平等协商沟通。

再次,利用案主对足球的兴趣爱好,借助学校每周四下午足球赛,以优势视角进行赋权,鼓励案主积极参加足球比赛,挖掘和激发出案主足球潜能,并使其在与队友商讨比赛战术的过程中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结交新朋友,并引导案主将此社交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此外,可与班主任沟通,争取多给予案主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或者鼓励案主多参加演讲发言等活动,增强案主在众人面前说话的信心与勇气。

(四)介入目标

增强案主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引导其正确排解成绩下降而带来的压力;促使案主的母亲与外婆减少对他的过多束缚,提高案主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引导案主、父母双方、外婆共同建立起平等有效的家庭溝通模式;提高案主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其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信心与能力;提高案主体育成绩,注重案主男性气质培养。

(五)介入过程

1.制定每日学习计划

引导案主制定每日学习计划表,包括每日具体学习任务、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生活作息及其对应的时间安排、完成要求、完成标准、实际完成情况、奖惩措施等内容。每日学习计划表由案主、母亲、外婆、社工共同商定完成,具体执行由案主独立完成,母亲只做监督者角色。

2.引导独立步行回家并给予适量的零花钱

说服父母让案主与邻近的两位小伙伴一起步行回家,起初母亲对案主不放心则可以与三个孩子一起,慢慢放手,最终促使案主能够独立回家。要求家长每周给案主50元零花钱,告知案主合理分配、勤俭节约、积极健康的原则,具体花费情况由案主决定是否向母亲汇报。

3.鼓励案主多互动、担职责

与班主任沟通,鼓励案主上课积极发言,通过演讲、才艺表演、回答问题等形式,多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克服怯懦,提高胆量。让案主担任班级卫生委员,通过一定的职责赋予以及老师适时地肯定表扬,一方面增加案主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另一方面增强案主自信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4.挖掘足球潜能,增加户外运动

帮助案主报名参加周四下午的足球趣味赛,在老师指导下,激发案主对踢足球的兴趣,提高足球水平,在与队友的合作交流中增强沟通能力,拓展社交范围。要求案主父母给他增加户外运动锻炼,如慢跑、摸高、扔实心球等,逐渐提高运动强度,提高体育成绩且培养男子汉气概。

(六)结案与评估

社工对案主家庭教育的介入服务进行过程回顾,稳定、巩固并进一步增强案主及其家庭成员已改善的行为模式,并处理好案主及家庭成员与社工分离的情绪。

结案后,案主及其家庭的行为模式与家庭教育状况已取得显著改善。然而,案主体育成绩提高与男性气质培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仅仅依靠两个半月以来社工开展的介入服务很难取得显著成效,需要家庭的长期关注和锻炼培养。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实务个案的服务分析,笔者结合现今独生子女家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建议。

(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与个性优势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父母习惯于将自身不切实际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孩子,忽视孩子成长规律,盲目为孩子报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力求孩子多方面均衡发展,而忽视孩子内在个性培养与优势潜能的发掘,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长应在孩子相应智力成长阶段培育其相应的智育能力,以优势视角发掘孩子的优势与潜能,了解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针对性地对孩子自身存在的优势予以支持、鼓励与培养,突出孩子的个性发展。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与自主思考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家长将爱孩子片面理解为以金钱方式给予孩子最优物质保障、以自身全部精力照料孩子生活起居,认为学习成绩即孩子的一切,生活琐事父母均可“效劳”,久而久之,独生子女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家长对孩子学业过分干预,亦使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过度依赖,造成唯有父母严密监管才能静心学习的不利局面。对此,父母应充分相信孩子具备兼顾学业与生活的能力,在日常中对孩子赋权,注重孩子独立生活与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孩子与其同伴群体自由交往

同伴群体指由年龄相仿、兴趣相投、价值观念相近的个体所自发组成的非正式初级群体。同伴群体对孩子成长历程中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养成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兄弟姐妹,更需同伴群体的陪伴。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更应该鼓励和放手孩子积极融入同伴群体,在同伴群体中模拟社会需求、利益交换、情感交流,在不断试错中增强未来融入社会的本领。同时,家长应给予适时指引,避免孩子结交不良同伴。

(四)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与联动

一些家长存在对孩子就读学校不信任的心理,认为学校的教育没有针对性。[6]也有家长完全将孩子的教育任务寄托于学校,自己则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顾。以上二者均是缺失家校配合的表现。我们应该认识到,唯有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紧密联动,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有所长的优秀孩子。

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甚至双方主体缺位的现象,这势必对孩子身心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本实务案例中,案主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案主成长历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案主身體素质不及同龄人、男性气质较为缺乏的重要原因。面对此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呼吁更多的父母角色完善,另一方面,应更多地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榜样示范,健全家庭功能。

参考文献:

[1]孟洁.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内涵探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1):55-64.

[2]陈友华,祝西冰.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视角的选择——基于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11):73-79.

[3]刘秋月.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80-82.

[4]时东方,樊丽娜,金春善.教育生态视野下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8):124-126.

[5]李慧贞.“自欺欺人”的优势视角——对优势视角的五大批判[J].学理论,2015(03):52-53+74.

[6]张桢焕.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探析[J].甘肃教育,2018(23):32.

作者简介:

莫迪鸣,男,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袁巧玲,女,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个案独生子女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