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成
摘 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小学语文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借助审美教育能陶冶学生情操,以美感强化学生认知,使其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结合学生特征和语言规律等构建审美课堂,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同时,学会感悟美、鉴赏美、体验美,从而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110-02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一直以来,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材中收录的文本均为名家名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构建语文审美课堂,能让学生在形象化与具体化言语形式下,感悟到文本中涵盖的真善美,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思辨与观察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学生特征,构建审美课堂
相关研究指出,文本文字转为有声语言,可使作品中的情景与人物真实化,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传递的思想感情,并基于朗读文本,提高美读能力。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本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且文字优美、表达优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學生深刻领略这种文学美。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构建审美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构建审美课堂时,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同时,深刻领悟到文学作品的独特美。尤其小学低年级学生向中高年级过渡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感知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文本中和美有关的讯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火烧云》一文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观察,并说一说观后感,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对作者描写的美景形成深刻感受。
除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细节,紧抓事物特征。因为细节有时能点明文本的核心,反映作者的情感。以《猫》一文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表格让学生填写猫在害怕、高兴时均是什么模样,之后带着自己的答案在文中寻找能够证明的内容——具体细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感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一个故事也可以有多种结局,因此,在构建审美课堂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等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二、基于鉴赏角度,构建审美课堂
构建审美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理性角度分析文本,全面升华情感。因为语文教材涵盖的美学知识较为隐性,所以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文本语言,感悟作者用词的美妙,进而增强语感,提高审美能力。
以《荷花》一文为例,作者叶圣陶在文中描绘得荷叶十分生动,如“挨挨挤挤”与“冒”等词汇运用得较为传神。为了能让学生理解上述词汇在文中的精妙作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荷叶铺满整个池塘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看到的图片进行文字填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一步体会“冒”在文中表达思想感情时发挥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上下文,感受到“冒”字下荷花展现的顽强生命力。之后教师提出:“如果让你写这篇课文,可将冒字换成哪个字?”学生纷纷提出“露、伸、钻、长、冲、探”等字,教师给予鼓励并继续提问:“作者通过那些语句的描写,告诉读者荷花如何生长,才能称作“冒”呢?”这一次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赏析语句,使其明白运用传神的词语如何展现句子的优美。之后学生再一次阅读文本时,就会由词到句,逐渐扩展审美意识。等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赏析能力后,教师可拓展延伸,通过问题“这些荷花从土中冒出来后会干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感悟美的基础上学会表达美。
这种层层深入的教学,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作者运用词汇的高超技巧。
三、遵循文本类型,构建审美课堂
语文学科有着显著的人文性特征,收录的文本内容蕴含的美学因素较为丰富,因而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基于不同文本类型,构建审美课堂。
比如,教材常见的散文体裁。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在表达方面较为自由,写作范围广泛,作者可随意发挥,学生可从此类文本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感悟。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探寻散文的意境美与文字美,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以《草原》一文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呈现草原的河汉纵横与沃野千里,并搭配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解说,同时配上背景音乐,以此为审美媒介,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画面与声音的刺激下得到激发,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再比如小说,大部分学生十分喜爱小说,是因为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精彩,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使学生初读文本时就有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小说多反映真实的生活场景与事情,会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故事氛围,展示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基于小说文本构建审美课堂。
以《慈母情深》一文为例,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其中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母亲与“我”的情感。在此过程中需指出的是,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时不能将文本解析得支离破碎,应从整体出发,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感知文中的美好情感,进而提高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构建审美课堂时,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特征,从文本类型入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强化学科的美育功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参考文献:
[1]蔡小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J].好家长,2019,(13).
[2]庄玉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8).
[3]陈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
[4]赵华.聚焦审美阅读 关注生命成长——基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阅读教学例谈[J].名师在线,2018,(25).
[5]陈珊珊.“美”,流淌在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
[6]王艺霏.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7]吕吉玲.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4).
[8]章银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