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岚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7-0291-01
背景:
为了借助教学研究提高老师教育科研水平,为了进一步促使老师的专业发展,也为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蓬勃而生。“说——上——评”活动如火如荼,“比武课”、“优质课”、“同上一堂课”粉墨登场!在探讨、研究声中,一堂堂经典的英语课纷纷出炉。成功的课,促使教师成长,而失败的课,更能令人自省!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市优质课的比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让人深思。
过程:
我上的是PEP5第二单元A部分的一节对话课。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用“What day is it?”询问星期几。针对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么几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通过复习“Monday, Tuesday …”等几个单词,听句型:“What day is it ?”并学说。
第二步:学生使用“What day is it ?”进行猜测游戏,强化句型印象。
第三步:联系实际,学习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
第四步:拓展学习:“What day is it tomorrow ?”
通过试教,我自认为这一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学效果很不错,所以,我信心十足地去外校上课了,但是……
第一步看起来没问题,学生对几个单词非常熟悉,回答响亮,跟读“What day is it ?”整齐划一。
第二步:让学生使用“What day is it ?”(这是星期几)考考对方组,想想挺简单的,可站起来一位女生,她大声地问:“What day is it today ?”(今天星期几)口误吗?我纠正!再问一位!怎么还是“What day is it today ?”我再纠正!一而再,再而三!我心里是越来越急,学生的脸上也是一片诧异,怎么会是错的呢?终于,学生一个也不敢举手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原本活泼踊跃的同学们在我的一连串纠正声中终于偃旗息鼓了。后半节课,不管我怎样调动,课堂再也生動不起来了。原来,糟糕的开始是失败的全部啊!
反思一:重口语 舍语法
从讲台上下来风的心情自然是低落的。怎么回事呀?我已经引导你们用“What day is it ?”怎么把“What day is it today ?”说得这么顺溜?唉,他们是有一点区别的呀!冷风一吹,我清醒了!在第一课时教单词的时候,已经出现“What day is it today ?”了,他们的老师把这个句型操练得相当熟练,学生会说,可是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只知道这个句型问星期几,并不明白问的是哪一天。
仔细想一想,我们在教学句型的时候,总是“呈现——学说——操练”这么老三套,以为让学生在多读、多练之后,能回答问题,进行一定的交流,产生一定的语感,就万事大吉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教授句型时,必要的语法知识点还是要讲,因为在学过一定阶段英语后,如果还停留在粗浅的语言现象的学习,将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
反思二:重作秀 弃实效
糟糕的开始,更多的是自己的责任。我在追悔,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为什么只会纠正呢?我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实际上,在讲台上时,我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我担心的是:用中文会不会影响评委的打分?
所以说,不是所有的英语课堂都一定要用英语来交代,在讲解游戏规则、语法知识点时,可以用母语作为载体,一步到位,既可以减轻学生听的负担,又可以明确语言规则,明了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教好学生,而不是展示自己的才能!
反思三:重热闹 失成效
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好几个活动如游戏、chant、竞赛等,可是,当我反思整堂课时,我却感觉十分惭愧。
首先,当我拿到教材进行备课的时候,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而是先看在哪儿安排个会话表演,在哪儿安排个小组合作,在哪儿安排个游戏合适。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成了备课的主要内容。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的设计偏差,是课堂教学失败的又一原因。
其次,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变化是很大的。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点儿不愿意表现自己了,所以在学生们还没有完全放开来,回答问题犹犹豫豫的情况下,我一上课就来个比赛,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选择的活动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使用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心灵,我们挑选的奖品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要总是把学生当作长不大的孩子,只有跟着他们动,课堂才能生动起来。
反思四:重亮点,缺特点
为了上好探索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上网、翻听课笔记,读理论指导……把人家的亮点一一记录,并在课堂上一一试用,基本上都失败了,听课者评说:“总是感觉不到位,与整体设计格格不入,有点突兀。”
“尺水也兴波与澜”,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常课,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有所思才能有所得。反思是一种成长,反思也是一种创造,本着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关爱心,不断的求索心,我们坚信一定能从日常课堂教学中发现闪光的珍珠!到那时,我们的课堂就会有一种“便觉春光四面来”的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