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探析

2020-09-26 13:34黄红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黄红平

摘要: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将腐败根源问题与反腐败基本规律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将“廉兴贪衰”的近现代历史经验教育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将廉洁品德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加强廉洁修身实践和增强拒腐防变的底线思维。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实施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融入2018年修订的四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分别简称“原理”课、“纲要”课、“概论”课、“思修”课)的相关知识点中,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增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将腐败根源问题与反腐败基本规律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人类社会发展大势

全面把握“原理”课教材涉及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知识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教学内容指出,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分析腐败与反腐败斗争问题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第三章“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教学内容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腐败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伴随私有制和国家出现的產物。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教学内容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而建筑在此之上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是反腐败的灵丹妙药。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教学内容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自我调整可减轻腐败侵害,但不能清除腐败。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内容指出,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具有历史必然性,廉洁政治在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学内容指出,社会主义经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走向共产主义,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消灭,腐败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将是漫长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些知识点融入“原理”课教学内容可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和掌握廉洁终将战胜腐败是历史必然,洞察人类社会发展大势。

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腐败“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腐败不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它是私有制和国家的伴生物。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除了维持生存外没有剩余产品,自然不存在所谓腐败现象。但随着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这为氏族部落中一部分人利用工作便利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提供了现实可能。国家逐步从社会中分离出来,掌握公权力的人开始侵吞公共财产,于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产生,随之带来腐败现象。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证明了私有制及其国家的存在是一切腐败的总根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恩格斯指出:“以往国家的特征是什么呢?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样的例子不但在世袭君主国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共和国也同样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大学生深刻认识腐败的根源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反腐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政权的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其与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其胸怀天下、大公无私,与一切消极腐败行为进行彻底斗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这就决定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私有本性不会改变。而私有制的灭亡首先是通过国家政权腐败表现出来的。腐败的国家政权是旧社会行将灭亡前那个统治阶级最后的、堕落的和唯一可能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灭腐败的根本办法就是消灭私有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廉价政府”。然后,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类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腐败随着私有制消灭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从根本上为消除腐败、实现廉洁政治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将“廉兴贪衰”的近现代历史经验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全面把握“纲要”课教材涉及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内容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惨败,根本原因在社会制度腐败。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内容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保守派都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内容指出,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致命弱点,如内部组织涣散、派系纷杂等。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内容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始终重视保持自身肌体的纯洁与健康。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内容指出,苏维埃政府重视廉洁从政教育,坚决开展反对腐败现象的斗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内容指出,建立廉洁政府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战的重要保障。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内容指出,国民党迅速丧失民心,主要原因是其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腐。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内容指出,自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就领导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反腐败运动。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内容指出,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些知识点融入“纲要”课教学内容可帮助大学生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教育引导大学生理解为什么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均难以担当大任的历史宿命。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划分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鸦片战争前,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有过无数周而复始的政权更迭。历史经验表明,腐败是导致旧政权走向灭亡的基本原因,“先廉后腐、因腐而亡”是专制制度下始终无法根治的规律性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清正廉洁的官吏,但历代统治阶级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这是因为“剥削阶级从本质上是同人民根本利益对立的,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步由完整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为寻求国家出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艰苦探索,试验了各自的政治方案,但最终还是行不通,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开明派,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均摆脱不了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要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内部的严重腐败问题,要么跳不出重蹈社会制度腐败的历史陷阱。

教育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中国人民全面解放和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同腐败进行不懈斗争的历史。党一经成立就把“保持廉洁,反对腐败”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不变的立党方针。当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全国政权时,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建立新政权,靠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靠廉洁赢得民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清除贪污腐败现象,严厉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化堕落分子,严肃了党纪国法;建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监察机关,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严防党内形成特权阶层等。这些重大举措保持了党的性质先进和肌体纯洁,巩固了新生政权。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濤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厉行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出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三、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胜的信心与信念

全面把握“概论”课教材涉及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教学内容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方略的重要方式,毛泽东思想蕴含丰富的反腐败智慧。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内容指出,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第五章“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指出,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内容指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反对和防范腐败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好。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教学内容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积极应对“四大考验”、深入化解“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学内容指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只要腐败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教学内容指出,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全面领导。这些知识点融入“概论”课教学内容可帮助大学生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的要点。

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反腐败思想,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在“为什么反腐败”问题上,认为腐败是反党反社会主义行为,腐败分子是“钻到我们队伍里面的坏分子,蜕化变质分子,这些人,骑在人民的头上拉屎拉尿,穷凶极恶,严重地违法乱纪。这是些小蒋介石”。二是在“依靠谁反腐败”问题上,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主力军。三是在“怎样反腐败”问题上,强调教育在先,对人不能“不教而诛”,要重在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对消极腐败行为要严惩不贷,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要重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的有机结合;反腐败斗争要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等。在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指导下,“建国以后,我们党在扫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保持党和国家机关清正廉洁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在价值取向上回答“什么是反腐败”,认为反腐败就是为了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在问题导向上回答“为什么反腐败”,认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科学结论,也是对当下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积极回应。三是在实现路径上回答“怎么样反腐败”,认为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败实践,建设廉洁政治;要坚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坚持反腐败工作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开展廉政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败斗争整体合力;要坚持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注意借鉴国外治理腐败的有益经验等。在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体系指导下,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四、将廉洁品德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教育融入“思修”课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加强廉洁修身实践和增强拒腐防变的底线思维

全面把握“思修”课教材涉及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知识点。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内容指出,正确的人生观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义利观和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内容指出,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学内容指出,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革命道德的内核;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本质要求;树立正确利益观的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内容指出,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是建设廉洁社会的重要保障;严格遵守反腐败法律法规既是基本义务,也是拒腐防变的行为底线。这些知识点融入“思修”课教学内容可帮助大学生提升廉洁操守的内外兼修能力。

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培育廉洁品德的核心要素。“廉潔”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将其注释为“不受为廉,不污为洁”。其意是说,不受不义之施,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即为廉洁。“廉洁”在产生时就被赋予了道德含义。进入新时代,廉洁品德是一种高尚的德性,其培育要有两大核心要素:一是“塑魂”。所谓“塑魂”就是“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二是“养心”。所谓“养心”就是要培养一种廉洁心态。“心者,行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态反映出人的品德修养,决定人的成败,影响人的幸福。因此,培养廉洁心态,要提高认知廉洁的能力,正确辨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要形成认同廉洁的情感,将廉洁视作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高尚的人生追求,自觉抵制腐败;要坚定实践廉洁的意志,有能管住自己的自制能力,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把廉洁要求变成自觉行动。

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反腐败法律法规知识。由于国情特殊,中国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国法。2018年新修订的宪法为整合反腐败力量,专门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相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同年通过的监察法确立“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制”,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5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加大对行贿犯罪处罚力度,完善了惩治腐败犯罪的法网。二是党纪。党章是反腐倡廉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总的依据和遵循。2017年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新成就写进党章;2015年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修订为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2015年和2018年两次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不可逾越的底线;2016年新修订的党内监督条例完善了监督体系;2015年和2017年两次修订巡视工作条例,及时将实践创新成果固化为制度;2016年制定问责条例,2019年又予以修订,夯实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这些都是奉行廉洁底线必须了解的反腐败法律法规知识。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编辑∕宋宇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