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章飞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采取单元结构的编排方式,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单元编排特点,了解学情,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注重单元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采取“教读—扶读—放读—测读”的形式,并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与总结交流,从整体上提升单元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统编教材;编排特点;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8-0020-02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基于统编教材的特点,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是促进单元教学目标落实的有效途径。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进行阐述与说明。
一、把握教材编排特点,树立整体教学观念
(一)统编教材的单元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的单元结构一般由单元导语、课文、练习题、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单元导语清晰地呈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明确了单元核心目标,告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一个单元中,所有课文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指向是一致的。课后练习基本围绕语文要素进行设计与编排,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都设置有“交流平台”,主要是对单元目标内容进行总结与提升。单元习作,主要是引导学生把单元中习得的语文要素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基于统编教材的单元结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单元整体教学观念,并以单元目标为核心,鼓励学生由读到写,从理解到运用,层层递进,逐层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把握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再进行单篇课文的设计,使单篇目标逐步实现整体教学目标,让整个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凸显语文要素
(一)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是高效教学的基础。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一语文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要素,二是写作要素。从阅读要素来说,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是四年级学过的“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在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时,教师可以从关键词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场景、细节所蕴含的情感。从写作要素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点是四年级写过的“写一件事或写自己喜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而本单元习作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对学生已有写作经验的提升。
(二)单元语文要素分析
学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个语文要素的前提是辨别什么是场景与场景描写、细节与细节描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场景内涵进行了解与把握,并教给学生体会思想情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场景、联系生活经验),以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从读写关系来看,要想让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要从阅读中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的。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语言包括词语、句子以及修辞手法等。
三、实施教学,构建单元整体模式
(一)关注单元导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以单元导读目标与内容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课文,让学生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主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为单元整体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组课文,优化学习过程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即使是同一单元的课文,由于它们的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不同,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有的课文可以作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入门材料,有的课文可以作为夯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凭借。如,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由于《父爱之舟》这篇文章描写的场景较多,并且每个场景都比较典型,有助于学生领会场景的内涵,所以教师把它作为首篇课文来学习。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学习《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篇课文,这样就可以把单元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建构单元整体教学结构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改变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單元为整体,以单篇课文为阶梯,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经历教读→扶读→放读→测读的过程,并逐步建立起跟语文要素有关的认知图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教读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大都是从直观认识与领会开始的。在《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借助视频影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场景的感官印象,生成关于场景的认知结构;然后,让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最后,引领学生感悟场景以及由人物关系、人物活动所形成的特定画面,帮助学生逐步完成认知图式的建构,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父爱之舟》一课中,父亲心疼“我”遭蚊虫叮咬、父亲领“我”逛庙会吃豆腐脑、父亲背“我”上学等场景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似或者相近的场景引领学生进行入门学习。如,逛庙会中领“我”吃豆腐脑这个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很容易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教读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其他场景奠定基础。
2.扶读
扶放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扶读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将在教读阶段习得的阅读方法在学习其他内容时进行运用。这样教学,能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构建明晰的认知图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父爱之舟》一课学习中,学生通过第一个场景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后,在学习另一个场景——住客栈心疼“我”遭虫咬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场景的表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等,感受人物的情感以及朴实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教师引领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节、细节对事情的影响,使学生明白场景与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形式。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场景中细节表达的作用,而且对场景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了明晰的认知图式,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放读
放读即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学习任务。在《父爱之舟》一课教学中,经过教读、扶读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对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的阅读方法、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场景,如夜摇小船送“我”报考、缝补棉被送“我”入学等。这样,使学生将理解了的阅读方法及时进行迁移运用,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完善对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的认知与建构,真正把“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个语文要素真正落到实处。
4.测读
所谓测读就是检测学生对阅读学习方法掌握情况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父爱之舟》一课的学习中,在经历教读、扶读、放读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阅读技能,掌握了体会场景中、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阅读方法。这时候,教师要以学习的新课文为对象,对学生进行检测。因此,在《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阅读课文,请说一说文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慈母情深,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进行了描写。”其实,课文描写的场景可分为劳动场景和给钱场景两个部分。然后,教师再从这两个场景入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教学,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交流总结,活化认知结构
在学完本单元所有的课文之后,教师可借助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再围绕单元目标进行提升与总结。经过对场景描写学习的回顾总结,学生产生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真品味场景中的感情,以活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五)迁移运用,引导习作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语文要素形成了具体认知并能够以此来指导自己写作的时候,这一认知就融入了学生的写作认知结构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描述出写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有路径可循,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整理,并产生这样的写作步骤。一是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二是想想这件事是在什么环境下发生的,总的气氛怎么样;三是对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予以特别关注;四是按照“环境—人物互动—结局”为基本模型进行描写;五是写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写。需要指出的是,這个模型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大致的流程,有助于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在统编教材背景下,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意识,而且还能促进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