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一对一”网络教学模式

2020-09-26 09:12张蓝丹陆琳莉曾少珊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一对一网络教学跨文化交际

张蓝丹 陆琳莉 曾少珊

内容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实质上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展开途径主要是以小班为单位的线下教学与网络“一对一”教学。从自身“中学西渐”网络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从线上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网络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以期为对外汉语“一对一”网络教学事业的顺利开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线上教学理论 教学内容 网络教学 跨文化交际

在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远程教育已经发展成较为前沿的教育方式,网络“一对一”教学凭借其多元化、数字化、交互性强、具备较强针对性等特点,在现代教学中特別是对于跨文化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受教育先进国家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引入“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其大致可分为三种发展方向:一是线上集中式的学习、二是线上“一对一”个别学习、三是线上合作式的学习[1]。本文致力于对外汉语教学在网络环境下个别学习模式的探索,以线上教师的立场阐述笔者对于网络“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期为对外汉语“一对一”网络教学事业的顺利开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线上教学理论

(一)远程教育理论

网络“一对一”教学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一部分,具备了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作为一名线上对外汉语教师,掌握远程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能够为其线上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著作、网络多媒体材料与学术研究记录等多方面的资料,在此列举两位学者在远程教育分支下的网络教学的相关研究:一是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的教与学活动再度整合理论,他指出,在远程教育活动中,教学的过程顺利开展是依靠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往来完成的。因此,线上汉语教师需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精心组织网络课堂与有效安排人际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双方能够实现关联互动[2];二是穆尔(Moore)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他提出,如果师生之间的对话增加,结构能回应学习者的个别需要,这就能缩短远程教学中的“交互距离”。在穆尔的互动距离理论中,师生的成功对话成功是实现网络远程教学,缩短网络教学的交互距离的重要因素[3]。在网络教学活动中,为有效增加师生对话,最大效率提高师生之间交流程度,教师必须科学规划教学程序,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将第二语言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融入“一对一”网络教学中,与此同时遵循跨文化交际教学原则。

(二)教学策略

线上汉语教学主要以“产生式教学”以及“抛锚式教学”为主。“产生式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搭建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也叫做“实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法要求学习过程建立在具有感染力且有较大的时效性的真实事例上,而不是依靠理论知识这种间接经验的讲解。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并解决教学问题。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受距离、时间弹性等外在因素干预较少。因此,在网络教学特别是“一对一”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更多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在长达一学期的“中学西渐”网络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偏好逐渐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笔者所教授的对象是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希伯来语母语者。他曾经在中国青岛留学一年,学习汉语长达三年,是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这一年里,笔者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话题教学,辅之以课文阅读理解,拓展词汇储备,学习语法知识;采取的教学法主要以讨论法为主,注重与学生搭建思想观念的交流畅通与语言知识性的教学。例如,在讲解阅读课文这一环节,笔者会让学生先试读全文。通过留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程度与个别高级词汇语音的正确率先行判断自己所准备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一步分析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储备量并对个别字词及时纠音,同时总结分析学生语音学习偏误类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同中国的汉语文化不尽相同,教师应将两种语言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相关语音的发音技巧,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到融于文化思维的各种地道的中国式的句式表达。而在朗读结束后,邀请学生发表对文章的理解或者看法,往往留学生都能根据上下文大致理解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对文章的观点时常另辟蹊径。如此,给予学生一定的话语空间反馈对教学内容、课程难度等想法或意见,也能间接牵引课堂流程的走向。但同时,这也在考验教师的教学应变与课堂管理能力。一般而言,教师主要会采取三种教学思路,第一种是赞同,第二种是反对,第三种是另立观点。结合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往往是第一种居多,因为笔者所准备的教学材料大多数是关于人文社会、新闻媒体等现象级却又带有较大议论性的弹性话题。例如“上海垃圾分类”“中国高考”“碎片化阅读”等这些具有较强时效性又与留学生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的话题材料。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网络“一对一”教学活动中对于如何正确安排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材料。

二.线上教学内容

(一)话题选择

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的编排上,对外汉语教师要始终遵循实践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更多应倾向于日常对话、交际中常用的一些口语习惯与表达[4]。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当前所处目的语环境以及学生的汉语能力水平(HSK等级水平)。综合各种内外因素,教师才能进行恰如其分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经过一年的教学交流,笔者发现留学生的学习汉语的目标与动机都非常强烈,且有极强的自我学习与知识定位的明确性。换句话说,如果笔者所准备的内容留学生判定是对自身无用的,他便不会浪费时间学习。直接会向笔者表示跳过这部分的内容。因此,笔者在每次备课过程中都会就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做出专业的判断与取舍。严格把控课文篇幅与难易度,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都经过多篇论文阅读考证,查询参考文献,以确保准确性。在“中学西渐”网络授课过程中,几乎每一次备课环节笔者都有三到四天的时间是在思考与确定课程话题,课程内容既要符合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其社会交际实用性,还有素材的时效性。没有学生愿意学过时的东西,也没有学生愿意学空泛而不实用的东西,尽管他们或许并没有接触相关知识。有一次,笔者选择了“高考”这个话题。这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概念,或者说是长期存在且社会关注度颇高的话题。且满足留学生对中国现行的教育现状有迫切了解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笔者引导他对比思考中国与以色列两国之间的差别教育模式。在他表达了对中国现存教育制度的社会思考后,笔者充分肯定了他的观点。随之展示了笔者准备的课文材料,那是笔者摘取并修改的一段评论性的材料,是关于社会大众对“高考”的普遍看法。如此,使他能够深刻且身临其境体悟到中西思维在教育制度逻辑方面的交融与差异。也正因如此,这节课上得极其有深度与层次,经此一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与思考社会人生。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师生对话、教学的“互动距离”以及学生对课堂的文化接受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需要遵循“互动距离”理论原则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日常交际需要、学习目的需求、学生所处目的与环境、教学材料的时效性以及话题讨论弹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的成功。

(二)教材编排

网络教学“一对一”教学使用电子版教材,主要依靠PPT等形式展示,传统的纸质教材在线上教学时并不适用。且在教材质量方面,国内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普遍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线上教学所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大多还需教师自行编写。教师在编写教材时需格外重视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课文不仅涵盖了课堂所有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出特定的语境,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在阅读课文的改写环节,力求短小精悍。即便是长篇的书面语段,也需力求严谨规范,通俗且精炼。教材的编写设计应建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学习与口语操练。在过去一年“中学西渐”网络教学实践中,每一次备课笔者都是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的知网论文、微博与豆瓣的热门文章后,才能在某个大范围话题下锁定一个可探究的局部的领域,随后根据教学任务编撰课文。而在词汇与语法方面的设计就信手拈来了,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与笔者的教学经验,挑选课文中的中高级词汇与语法作为教学重点。依据过往的网络教学实践,每节课的课文篇幅应控制在350—430字之间,生词数量大概12-15个,其中成语个数2-3个,语法点设置1-2个,且难度等级在中等以上,以对比辨析语法的功能作用和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法点为主。这样的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时长大概就在45-50分钟,教学效果最佳,学生不会因为内容过难或过易而降低学习效率,也可以最大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活跃度。

三.网络教学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存在一定国家文化与社会背景差异的前提下,人们如何得体恰当地与外国人交流。胡文仲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分为五个层面,分别是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际关系[5]。而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网络视频窗口限制,教师与学生是在存在一定地理距离,并非是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交往、经营管理与人际关系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特别要重视的往往是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

(一)语言交际

交际发生在意识的各个方面,有意识的交往主要体现在语言交际方面,而无意识的交际更多表现在动作行为等方面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交际问题主要产生于语言、行为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异,针对有差异的语言交际。教师可以采用“替代法”处理问题,代入具体事例为学生讲解实际问题。例如在一次“四川美食”话题课堂上,笔者的学生问到了关于中国人吃猫吃狗事件。笔者当时的回答是的确有一部分人会吃猫吃狗,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吃。然后笔者提起了猪肉,询问他吃不吃,他的回答在笔者意料之中是吃的。同样的道理,在印度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无法理解你们日常吃牛肉的行为。笔者的教学对象是毕业于希伯来大学的学生,他的文化水平与人生阅历都远在于笔者之上,经过笔者一番代替举例,他很快反应过来,并表示非常理解。第二语言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也在于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要传授的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语法与词汇,更深层次的学习在于引导学生体悟汉语国家文化普遍的逻辑思维。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秉持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原则,在授课过程笔者并不会盲目地去坚持自己的观点,时常会从留学生的角度考虑他的观点,站在他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除了一些原则性的知识的正确性、文化差异的包容性问题。一般笔者都是学习他的处世方式:我们观点不同,但是笔者尊重留学生的看法。而面对原则性的问题时,当我们各执己见时笔者会将它暂时先放下,而在下一堂课向他展示权威性的理论知识,每每他都能够十分虚心地接受。

(二)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指除口头语言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是人类社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梅晓祖在《跨文化交际》一书中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分为四类:体态语、时间观念、空间利用、副语言[7]。而在线上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双方存在一定空间位置上的距离,双方只能从有限的视频网络窗口对话交流。因此,教师注意规范自身的体态语言与副语言在网络教学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出现在视频窗口的胸口以上的身体部位,教师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衣着打扮、音量控制合理与否都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引导、解释、强化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格外注意时间的把控,在一些国家,准时与否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与重视与否,而非特别情况,最好遵守与对方预定的时间上下课。非语言文化交际不当而引起不必要误会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对象分析,而这绝不能仅限于对其汉语文化水平的了解,还需要深入对方国家文化中,代入其社会背景,具体分析其社会文化、风俗信仰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宗教信仰、社会禁忌等敏感话题。

西方国家最倡导的典型的言论自由与平等待人接物特征,在笔者教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与目标,不会盲目听从笔者的教学,会偶尔提出疑问,虚心好学。也会在观点相悖时尊重对方不给以人难堪,表达自身观点的同时尊重笔者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立场而后避开这个话题。这是非常成熟的待人接物方式,也是十分正确的跨文化交流模式——求同存异,坚持自我。这种遵循跨文化交际原则的教学模式最大效率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为网络“一对一”教学课堂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支持。

总之,教师应储备一定的线上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对应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将第二语言教学原则以及教学理论巧妙融入网络教学实践中。同时在网络“一对一”教学与交流过程中,遵循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从语言教学的角度上看,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与地道而得体地使用语言同等重要(胡文仲,1999)。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网络“一对一”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着力培养教学的职业素质,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技巧,才能最大效率地促成师生成功对话,提高网络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熊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第2页.

[2]刘彩艳.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3-4.

[3]刘幸,李盛聪.德斯蒙德·基更远程教育思想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2):22-25.

[4]李丹萌.汉语国际教育中线上汉语教学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第13页.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7-152.

[6]周文文.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學,2012:第1页.

[7]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14-115.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惠州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立项项目《对外汉语网络平台招生以及“一对一”辅导实践教学路径的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201910577093

(作者介绍:张蓝丹,陆琳莉,曾少珊,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在读。指导老师:崔绍怀)

猜你喜欢
一对一网络教学跨文化交际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