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传递的社会性别问题探究

2020-09-26 10:40院菊香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问题探究道德与法治

院菊香

【摘要】人们的生活中,会涉及到几个最关键的因素,即:家庭、学校、社会等。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插图,传递着社会性别观念,主要以对职业的选择进行传达,通过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插图所传达出的内容,足以引起对社会性别问题的深思。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科书插图  社会性别  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23-02

插图,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起着对学生观念塑造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各项观念还不够完善,身边的一切事物都能够对他们的思想进行重塑,那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插画中的内容,无疑是对小学生起到了导向作用。

一、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传递社会性别问题的概况

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比如在学校生活中,从对话框的数量来看,男女之间的对话框数量是不一样的,男女教师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女性教师的角色插图更多,男性教师的角色插图相对少一些,而男性教师却拥有着更多的对话框;在家庭的展示中来看,父母的形象也是有差别的,母亲出现的次数多、几率大,而父亲出现的次数非常少。

二、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反映出的社会性别问题

(一)对女性教师的设定,存在一定的社会职业偏见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学科,对促进社会性别平等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插图中,教师大多数为女性,男性教师一般也都是体育教师的设定,总之女性在教师这个行业占据的比例是很大的,这样的插图展示出来的社会性别是非常固化的。在同样的领域中,女性在出镜率上,是大大不如男性的,在教育行业上,虽然给教师的设定绝大多数是女性,但是在管理层的人物设定,却成了男性,这些内容都传达出了在社会职业中的分工中,还是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并且还十分严重。当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中,出现一些比较军事化,或者牵扯到政治领域时,几乎是看不到女性的影子,女性除了和教师行业相匹配,再就跟保姆、服务员这种形象匹配,总而言之,都是社会中的底层工作人员,这样的社会性别传达是非常带有偏见的。

(二)对话的数量不同,社会性别的话语权缺乏平等

教科书中插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总结提升,让教学更高效。从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可以看出,在设置了对话框时,男性的话语数量要比女性更高,而且是远远高于女性的话语数量的,在这样的插图中其实也传递出一种社会现状,那就是女性的话语权是非常弱的,从话语权这一点上还可以发现,女性的其他权利也是不如男性的,女性处于权利中的劣势地位。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中的小学生对话框中可以看出,当两名小学生进行对话时,如果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那么一般男生会展示得更加有活力一些,而女生明显比较文静,话也比较少,这样的性格设定,也奠定了女性话语权弱的基础,非常不平等。

(三)对家庭角色的设定,社会性别的话语权缺乏平等

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中,涉及到家庭内容时,很少看到父亲的影子,绝大多数都是母亲出现在家庭背景中,而母亲出现时的形象,要不是穿着围裙,要不就是手中拿着碗筷,母亲出现的家庭背景,也大多都是厨房,这样的插图传达出来了贤妻良母的形象,却没有展示出母亲进行工作状态的形象。对于母亲的日常,也没有展示工作,几乎都是接送孩子、做饭、打扫卫生等,围着家里的孩子和老公转,甚至在日常活动的安排中,也是从早上六七点,一直不停的忙碌,直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一点才停止操劳,把女性塑造成了一个任劳任怨的家庭妇女形象,而没有父亲的帮助。那么再反观父亲在家中的形象,要么出现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看报纸,非常悠闲,不慌不忙,这和母亲在家中的形象形成了非常大的对比,父亲在家俨然是一个甩手掌柜,和现实家庭中的“丧偶式育儿”产生了强烈的呼应。这样的家庭分工传达,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忙碌程度有着很大的区别,母亲为家操劳,忙前忙后,父亲喝茶看报,不闻不问。

(四)男女性别的年龄不同,象征着未来发展的不同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插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教科书中的成年人里,成年男性的数量多于成年女性,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男性将会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巨大动力,而女性往往充当配角的形象,这会使得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默默地接受这样的观点,也就不利于男女平等的观念进行教育培养。在未成年的男女比例中,部分是出于均衡的状态,但是在成年人的男女占比上,就出现了男多女少,男强女弱的现象了。尤其是对于某些与科研相关的行业来说,一般都是成年男性居多,这就会潜意识地让学生以为女性不能胜任或者难以很好地胜任与科研有关的学科内容,这就会潜意识地降低女生在对物理、数学、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将不利于其全面综合发展。

(五)男女性格特质不同,影响自身价值的确认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中,可以在多处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一旦出现了某些错误的或者不正当的社会行为,一般都是女性角色导致的,而男性角色则扮演了一个指导者和纠正者的现象。这种插图现象很容易会给学生传达出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男生的性格较女生来说显得更为稳重,所以会很少犯错误,而女性却因为知识面不广,所以更容易上当受骗。同时在问题发生的时候,男性也是作为救助者的形象出现,表明男性的性格是坚定勇敢的,而女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却去求助男性,所以其性格往往是胆怯懦弱的。这种在插图中由于男女性格特征不同而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的不平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学生对自我产生偏见,甚至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将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对于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暴露出来的社会性别问题进行反思

(一)插图中传达的社会性别信息没有对学生起到好的导向性

通过上述现象的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中映射出来的现象,对于学生在社会性别信息上没有起到好的导向作用。男性对于职业的选择有更大的范围,而女性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选择,而且男性从事的职业都是比较高端和经营的,对社会可以产生较大贡献的,而女性从事的事业几乎是谁都可以胜任的,甚至是一些社会底层的服务人员,或者索性没有职业,操持家务。我国的再就业上存在着现实的情况,那就是女性的就业难度要高于男性,而且男女并不是平等的,在职场上,女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歧视,职业发展之路非常艰难,这点在男性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男性晋升到管理层不是特别难,但是女性就要排除千难万险才有机会,虽然社会现状是这样的,但是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插画这样传达是绝对不妥的,因为教科书中的插画不仅增添课堂的趣味,为教学做好辅助,同时也是对学生观念的传达。

(二)插图中传达的男女分工需要转变

插图中,有的是对课文的补充说明,有的是课文的延伸扩展。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画的传达中,男性在职场上活跃,重视工作,女性在家庭中活跃,重视家庭,这就是传统的家庭模式,即:男外女内,这样的家庭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对,女性在家庭中操劳也没什么不对,但是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对于女性的活动范围太过于狭隘,只有围绕着家庭转,没有更丰富的生活,也没有更高的工作追求,这是对女性生活方式的固化,女性的社会地位不只是贤妻良母,完全可以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反之,如果书中的插画展示出男性洗碗、拖地的画面,人们都会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家庭是一个整体,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为家庭做出贡献。

(三)插图中传达的话语权存在偏差

插图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中,男性明显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女性则不是,性别产生了不平等之处,这其实是对社会权利的一种传达,那就是男性比女性掌握着更高的社会权利。不论是家庭还是工作中,在家庭中,女性要为男性做好服务,拖地、洗衣、做饭,为男性打点好生活,在工作中,女性也要为男性提供好服务,比如文职人员大部分是女性,打印材料、安排时间等,为男性上司打点好工作上面的安排,这些都是与当下的社会观念背道而驰的。

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中传达的理念,还需要跟时代接轨才行。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是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教科书中传递的性别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多元化解读,使学生接受性别平等观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插图设计的再启示

(一)提高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编写者的性别平等意识

如果要从根本上改编教科书插图所反映出的社会性别问题,就要在编著阶段防止出现男女形象不平等的现象产生。而现阶段的教科书插图中的性别差异明显的问题,主要原因便在于编著者在编著的过程中存在有随意编著、无意识编著甚至偏见编著的现象,由于编者在编著教科书插图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树立一个平等公正的教育观念,所以导致图书出现男女不平等现象明显。因此,只有提高编著者对于男女性别的平等意识,才能促使其在编著的过程中将其落到实处。

(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科书中平等地再现男女形象

我们所呼吁的在插图中解决社会性别问题,不是说要降低男性角色的重要性,也不是说要消除男女之间的差异,而是指在教科书插图中能够以一种平等公正的观念来塑造男女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应该是真实的,能够反映现实社会的,并且能够对未来发展提供有效指导的。因此,教科书中要适量增加女性形象,尽力做到丰富而平等的展现男女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出现男女形象插图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社会地位也不应当有较大的悬殊。除此之外,在教科书插图中还可以丰富男女的职业形象,例如在传统的以女性形象为主的文学艺术、教师教育等方面的职业,可以多增加男性的人物形象,而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职业,也可以多增加女性的人物形象,从而促进男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审查过程中注重对平等意识的审核

除了要在编著的阶段注重男女平等意识的渗透,在对教科书审查的过程中也不能有所忽视。只有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查内容,在审查的过程中落实男女性别平等的审查原则,从编著书籍的相关人员,以及编著的相关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关插图内容的表现都要进行核查,以此保证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插图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言.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插图传递的社会性别问题探究[J].发现,2018(5).

[2]陈进号.思想品德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 2017(7).

[3]李秋華.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插图的创造性使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6):25-26.

[4]曹雁冰.小小图一张,内有大乾坤——例谈思想品德教材中插图的运用[J]. 山东教育:中学刊, 2017(z6):55.

[5]周薇,周民权.国内社会性别语言定型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2017(04):46-50.

[6]王敏.现行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插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7]许雯.小学科学教科书插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8]彭丽琼. 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应用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问题探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