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通
【摘 要】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宝藏,了解它、走近它,是当代学生的责任。而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属于高水平。随着民族唱法近年来不断探寻与摸索,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独立的声乐体系,民族歌曲的演唱者致力于用改良后的民族唱法来诠释古诗词歌曲,并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韵味。本文站在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角度,分析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黄自;古诗词歌曲;民族唱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71-0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有无数诗人写下了经典诗词,继承我国古典诗词精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充分表现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
古诗词歌曲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中国音乐家们的努力和付出,中国音乐家一直在为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古诗词音乐不断求索,那么,在当代,古诗词歌曲发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就拿作曲家赵季平老师的《佳节思亲》和作曲家敖昌群老师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两首古诗词歌曲进行分析。
首先古诗词歌曲对于歌词内容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从声调上讲,必须是平仄相间,类似于“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这种模式,而且声调是中文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不像英语仅有音节特征。除注意声调外,古诗词歌曲还完美地展现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韵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创作要素。例如,在《佳节思亲》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是“起”,并提出问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承”,对上一句话进行巩固;“遥知兄弟登高处”是“转”,这里转入下一个话题,并为结尾做准备;“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后整合整首诗。虽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词,没有诗那么对称,但总体上也是保留着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古诗词歌曲的歌词都是经过历史的打磨遗留至今,诗词的内容无不是文豪大家的心血之作,正如《佳节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两位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黄自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之一。1929年黄自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上海国立音专的教务主任。他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有《旗正飘飘》《九·一八》《点绛唇·赋登楼》《思乡》《玫瑰三愿》等,尤以古诗词歌曲最具代表性。他的古诗词音乐五声调式与西洋和声相结合,在突出民族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又颇具西洋风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古诗词的韵味是一词多义,如黄自先生创作的《花非花》,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为词,“花非花”表达了三种含义,第一,这是花;第二,这不是花;第三,这是什么呢?之所以一词多义,在于古诗词一般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言简意赅、情感含蓄,再加上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中存在过的、最终消逝的人与物的追思和伤感。“夜半来,天明去”,看似是在讲述梦境,但是“来如春梦”这四个字的出现,让我们忽然明白原来这也是一个比喻。
三、黄自古诗词歌曲的民族唱法诠释
(一)演唱时的呼吸和发音吐字
呼吸作为歌唱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首歌没有了呼吸,那么这首歌也失去了灵魂。古诗词艺术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是一般歌曲无法比拟的,所以呼吸就更为重要。我们就以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为例,第一句“休惜余春”,演唱时呼吸是平稳且深沉的,根据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再慢慢吐气,怀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随着伴奏的节奏对气息进行调整,或慢,或松弛,或平和,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和歌曲合二为一,这样观众能随着演唱者的呼吸感受其中的点点生机。
黄自先生的这首《点绛唇·赋登楼》,优美的旋律和较为复杂的和声,再加上三连音的节奏型,体现出其丰富的创作情感,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歌词和旋律紧紧贴合,体现了黄自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
演唱古诗词歌曲时,发音吐字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歌曲不一样,古诗词艺术歌曲一定要有中国韵味才正宗,演唱时的起音决定着演唱质量。正如黄自先生的《点绛唇·赋登楼》,这是一首悠远、大气的作品,演唱者咬字要准且稳,每个字要咬在气上,字尾微微拉长归韵,寻找吟诵的感觉,但是休止的地方必须按照谱子精准执行。演唱者对于古诗词情感的不同表达,使得音色也会发生改变。
人的发声和乐器的发声不一样,演唱时的发声分为五个点,分别是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通过这五个器官共震发出声音,通过控制共鸣的大小,把音量渐渐推向高处,如同情感宣泄,唱出自己的心声“强欲登高赋”。然后声音强收弱起,“山无数,烟波无数”,声音搭在气上并压缩到一个点,声音虽小但是更集中,更具有穿透力,表达出对过往的珍惜,然后在这里进行“歇气”处理,增添一种意境。“不放春归去”,一个字一个字清楚、缓慢地说出来,这样的演唱,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了美的气质,这种民族唱法更加体现出“中国味道”。
(二)演唱时的情感处理和发声位置
想要演唱好古诗词艺术歌曲,情感的处理和适当的发声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好这些,再加上发音吐字和呼吸,才能全面展現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和风韵。
演唱时的情感表达其实是演唱者的二次创作,也是演唱者综合文化素养的体现,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内在表达,是演唱者二次创作的前提。《点绛唇·赋登楼》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蓬勃生机的感叹与赞美,作者赞叹这些美好事物的同时,又希望这一切不要消失,内心的复杂和对景色的拟人化描绘,使作品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作者对已经逝去的青春无比怀念,感慨万千。
《点绛唇·赋登楼》这首词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通过歌词的描绘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看到了“帘卷西山雨”“山无数”“烟波无数”等绮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演唱者在演唱时,情感要表现得更加深沉,通过胸腔发音,口腔也要竖着打开。
当唱到“试来把酒留春住”的“试来”时,演唱者的演唱速度要开始加快,并且重音强调“来”字、“把”字、“春”字,让歌曲表达有张力,同时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留住春天的强烈欲望。这时哼鸣的力度要加强。
当唱到“强欲登高赋”的“登”字时,演唱者可以自由延长,仿佛站在山顶眺望远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演唱者的声音虽然自由延长,但必须要在气息的流动中,并且接最后两个字时要声断气不断,不能破坏整首歌的意境,而且身体保持主动的状态,声音的位置也要一直保持在腔体之中,喉头也不能往上移,避免“掐住脖子”。
声乐艺术是一门高深的情感艺术,情感表达是歌唱的灵魂,在日常练習时,不能只练习歌唱的技巧,应该把每次的练习当成正式上台表演一样,要百分百投入情感,在提高技巧的同时,也都有更深的体会。随着每次的练习,演唱者就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情感内涵,为听众带来更直观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
本文以黄自先生古诗词歌曲《花非花》和《点绛唇·赋登楼》为例,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民族唱法进行了浅析,研究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和发展、黄自先生的生平与其创作的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以及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的呼吸、发音吐字、情感表达和发声位置等,一是为了表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高雅内涵,以及对黄自先生的赞美;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继续挖掘研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三是弘扬宣传民族唱法,改变大众对它的认知。
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讲究的是“声情并茂”和不可缺少的“中国味道”,民族唱法在拥有美声一样高亢、辉煌、浑厚的音效和强大穿透力的同时,又具有甜美、婉转的特点,以及情感上的“起承转合”等,笔者相信,在未来,民族唱法在世界上一定能绽放光彩,“中国味道”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也能广为传播。
参考文献:
[1]尹悦.黄自艺术歌曲和声技法运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8.
[2]张宏鸣,高玉.浅析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对我国声乐发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7,(24):101.
[3]姚小兰.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特点及其语言特色对演唱风格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8,(24):128-129.
[4]李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之美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3):29-30.
[5]金相莉.我国艺术歌曲百年发展及意蕴研究[J].戏剧之家,2019,(06):38-39.
[6]高萍萍.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1):162-163.
[7]解本康.古诗词歌曲对建立中国声乐学派的价值和意义[J].艺术研究,2018,(03):121-123.
[8]贾学淼.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唱法的结合运用探讨[J].黄河之声,2018,(11):13-14.
[9]宋志奇.浅析黄自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2):134-142.
[10]齐宝莹.论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演唱技法与情感处理[J].黄河之声,2018,(06):52-53.